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70周年。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今多伦路201弄2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左联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北平、天津、广州、武汉、日本东京等地设分盟或小组,盟员由50余人增至400余人。继左联之后,文艺界又建立了社联、剧联、美联、语联、教联、记联、电影小组、音乐小组等。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团体在中央文委和文总的统一领导下,集结成一支荟萃各方进步力量、生机勃勃的文化新军,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左翼革命文化运动。 一、大力传播…  相似文献   

2.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相似文献   

3.
80年前的3月△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等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70年前的3月△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该联盟以“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作为自己的文学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左联成立之后,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5.
陆茹 《党史文苑》2011,(21):44-46
在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十分重视国统区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为了组建一个在党领导下的爱国作家团体,使作家们团结起来,以文艺这个武器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征得鲁迅同意后,1929年中国共产党文艺委员会决定,以鲁迅为领袖,以左翼作家和围绕在鲁迅周围的青年作家为核心,组建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鲁迅和周扬都是20世纪30年代初"左联"的创建人,鲁迅为"左联"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那时,  相似文献   

6.
鲁迅终生坚持为真理而战斗,而其以共产主义战士的姿态所进行的最辉煌的战斗,则是他生命的最后10年,也即在上海所进行的反文化“围剿”的殊死座城。在这场如火如茶的战斗中,鲁迅作为盟主、作为旗手、作为主将,不仅进行了英勇的战斗,而且荣膺了辉煌的战绩,奠立了其一身兼为共产主义战士和民族文化伟人的地位。A赴任“左联”盟主要进行战斗,就得组织队伍,就得形成阵营。所以,鲁迅从广州抵达上海不久,就在琢磨着建立一个革命文艺的组织。经过充分的酝酿和筹备,终于在193O年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此,以鲁迅为盟主,“左联”团…  相似文献   

7.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8.
”左联”成立后,鲁迅就通过它与党中央保持密切联系。1934年,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转移,冯雪峰、瞿秋白等“左联”领导人先后去了江西中央苏区,鲁迅与党中央的关系一时中断。留在上海代表党中央指导白区工作的是中央特科。原“左联”大众文化工作委员会的吴奚如调到中央特科,担负了中央特科和鲁迅z间的联系的区尚。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巴桑睾虑自迅先生的人留至主,*采民证党中央汪辜的顺利完成。经O全忠警虑,吴奚如选择了胡风作为地导冒进联系工作的“机要通讯员’。吴奚如认为一则胡冈政治上司靠,二则地S鲁迅关系囹田,不会sl起…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林红 《党的文献》2017,(3):73-78
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在革命文艺思潮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五四新文学到20年代革命文学,然后通过30年代的左翼文艺大众化运动再发展到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变迁历程。这场运动将大众提升为文艺实践的主体和中心议题,强调文艺"为大众而存在"。在左联领导下,左翼作家们进行了三场思想论争,分别涉及大众化动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途径以及文字改革等从抽象到具体的议题。这场运动以完成文艺大众化、获得文学的"现代立场"为历史使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于远离大众、远离政治现场,这场文艺大众化运动还无法形成联结民众与政治、推动政治革命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在白色恐怖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文化战士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的文化“田剿”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离我们而去了,在世者已为数不多。在“左联”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国家文科基地福建师大中文系拜访卢豫冬教授。这位当年以“旅冈”、“宗珏”为笔名活跃在左翼剧联战线上的老作家,其传奇经历反映  相似文献   

12.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1936年初解散,前后历时6年,但其筹创及影响,远胜于此,称“左联十年”.“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对中共的全面清洗和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13.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左联解散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封由史沫特莱转交的特殊信件/鲁迅将信辗转交给周扬/萧三的意见实际上是王明强加的/“文委”扩大会议认为解散左联一定要取得鲁迅同意史沫特莱是《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在上海是一个颇为活跃又有些神秘的人物。1935年11月,史沫特莱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它是由秘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2001,(5):54
1934年初,“左联”作家冯雪峰在瑞金见到了毛泽东,冯雪峰向毛泽东汇报了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艺阵营的活动,特别详细地向毛泽东介绍了鲁迅的情况。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着他的讲述。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17.
马宁是如今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左联”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年在厦门集美学校就学时,马宁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流亡马来西亚,曾任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宣传委员、马来亚反帝大同盟宣传部长、马来亚普罗艺术联盟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1928年11月的一天,尾崎秀实携妻子广濑英子登上了从神户开往上海的轮船。尾崎秀实是作为日本《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前往上海的。尾崎夫妇来到幢憬已久的中国,最初是隹在上海日租界的昆山路义丰里一家服装店的楼上。在这里,尾崎首要的工作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具体而仔细地考察、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木刻界,也无论是鲁迅研究界,都很少有人提及北平木刻研究会,仿佛这个组织根本就不存在,也似乎与左翼文艺运动、与鲁迅,没有丝毫的关系。其实,北平木刻研究会是我国北方的第一个木刻社团,它在北方左联的指导和鲁迅的影响下,为推动我国北方的木刻运动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潘汉年是一位具有非凡经历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二十年代后期,他活跃在上海文坛,受中共中央委派,推动组建并领导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初期,他转入中央特科工作,成为党的隐蔽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三十年代中期,他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的秘密使者。抗日战争时期,他活跃在香港、上海等敌后地区从事秘密情报活动,是情报工作首脑人物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他在香港从事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潘汉年在香港,写下了他生命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