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人大网·5月28日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议案的说明。民法总则草案的每一处内容,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草案第十六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未存活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草案规定,不满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正式施行。随之,被纳入民法典的如"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以及"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民事单行法律将统统被替代。民法典作为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将为民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和根本依据,开启我国民事权利保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息保护具有民事权利属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属于《民法典》的特别法,可以对《民法典》作出补充和例外规定,对其一般性规定进行变通和突破,但是不能违背其所确立的合法正当必要等基本原则。正确理解《民法典》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系,在立法技术层面,应做好二者的协调和优化,尤其关于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有关权利制度。从《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出发,基于实践意识和问题导向,《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可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就有涉猎之于胎儿利益民法保护的内容。同时,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在各个国家及地区立法例看来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具体规定又各有不同。我国民法规定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出现,如何设计更好的法律规定以切实加强对胎儿利益的保护,是摆在立法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张红 《求索》2023,(1):175-186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丽  张春玉 《理论月刊》2008,4(6):103-105
胎儿期是所有自然人生命发育的必经阶段.随着现代人权意识的加强,人们也日渐重视对自然人在胎儿时期的利益保护.处在孕育时期新生命的胎儿一旦受到侵犯,将会严重影响其出生后作为一个自然人的生活及其他一切正当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因此,世界各国的民法或民法判例对胎儿健康利益的保护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目前我国几乎没有保护胎儿健康利益的立法,司法实践也得不到有力的保护.本文试图从胎儿健康利益保护的基础理论出发,在考察国内外胎儿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有关胎儿健康利益民法保护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了,民法典不仅是我国法律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基本法律,更是各项民政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民法典,本刊自2020年7月开辟了"民法典解读"专栏以来,先后邀请法学专家从10个方面围绕民法典中与民政业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列解读。专栏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对民法典的宣传和解读会持续下去,对各级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和正确运用民法典的客观要求是持续不变的。只有切实学习好、运用好民法典,才能更好推动民法典实施,正确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8.
正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颁布实施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民法典的热潮,将学习宣传民法典作  相似文献   

9.
刘朋  丁少芃 《求索》2012,(2):153-155
自2003年起,意大利最高法院遵循在私法中贯彻宪法原则的理念,提出"以宪法为导向"的解释方法,恢复了《意大利民法典》第2059条在非财产损害赔偿领域的基础地位,得到了意大利宪法法院的支持。"生存损害"理论的衰落和"损害待证"理论的确立实现了保护受害人与防止责任泛滥的平衡。借鉴意大利司法改革的经验,我国未来《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宜通过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确定《侵权责任法》第22条中"人身权益"的范围,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受损权益分析与损害后果考察的动态平衡关系。特别地,刑事案件受害者以及人格利益物品所有者的精神利益应予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民法总则作为统领民法典的基础规则,应注重民法体系的构架和完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趋势,增强前瞻性。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明确民法作为民商事法律关系立法的基本法地位,突出保护民事权利核心立法价值。将民事权利行使边界与保护,即行使民事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尊严及自由规定在基本原则中;规定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法典》诞生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是新时代的人民法典.如何准确把握《民法典》精神和主要内容,认真履行《民法典》赋予的新职责新任务,积极回应平等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权利的法治需求,是当前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站在法治公安建设高度推动《民法典》实施,从转变执法理念、建立完备的权责体系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民法典》的学习、推动《民法典》的贯彻实施等四个方面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以《民法典》为标尺的更高水平的法治公安.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社会大众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事关每个人"从孕育到亡故"的切身利益。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由此,形成了以全国人大法工委为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夫妻债务制度创建于1950年婚姻法。它历经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因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而日益细化。夫妻债务制度关乎债权人、举债人及其非举债配偶三方的财产权益。编纂民法典,设计夫妻债务制度时,应当树立平等保护债权人利益与夫妻双方利益、兼顾维护交易安全与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理念。在夫妻债务性质的认定上,确立夫妻合意、为夫妻(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等若干标准,以区分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在夫妻债务清偿责任方面,法定夫妻财产制类型与中国基本相同的《法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具有借鉴意义。夫妻债务制度不是离婚时的财产清偿制度,而是夫妻财产制的组成部分,中国民法典应当体系化构建夫妻债务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合同是规范特许人(国家公园管理局)与特许经营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本质上属于政府特许经营合同,可被拆分为双阶理论下的“行政行为+民事合同”,即在订立阶段为行政行为,在履行和解除阶段为民事合同。为实现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的功能,保护特许经营权人利益和参与特许经营竞争者利益,应明确合同的必要内容、采用竞争性缔约方式、签订书面合同并对特许经营权进行登记。由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权具有专属性,合同义务只能由特许经营权人自己履行并应注意保护园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基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性质与制度功能,原则上不适用《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一款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不具有溯及力,不发生恢复原状义务。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上千条的《民法典》绝不是随意凑拢在一起的,而是由一个"真实内核"为逻辑原点和主线贯穿在一起的。这个"真实内核"就是民法精神,《民法典》是民法精神展开的结果。从民法精神切入,《民法典》的成就得失、实施难点以及民法不同于公法的私法特殊性就会凸显出来:民法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记录;私法自治和权利本位主义是承认民法单独立法的理论前提;人格权益和私人财产不受侵犯是私权神圣的两大基点;民事权利平等不是公法上的公民权利平等和社会权利在民法上的机械投影;"合意生法律"是私法自治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几乎都可以从契约中推演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  相似文献   

17.
人格权是民事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格权立法采何种编排体例一直是起草我国民法典时无法回避的难题。"人格权宪法权利说"逻辑推理本身就存在瑕疵,宪法上人格权无法承载维护私权人格权之重任。随着简单社会简单人格权保护关系向复杂社会复杂人格权调整关系过渡,人格权立法模式也必将由消极保护向积极调整过渡。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自治区党委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等,着力推进广西法治社会建设。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作为调整人民群众、各行各业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基本法,民法典的实施为全面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民法典为各类民事活动设定行为规范和基本遵循,有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对民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的长治久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广西各级法院积极把民法典作为民事审判遵循,不断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着力实现定纷止争、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目标,推动法治广西建设,为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宣告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税收作为一种“公法之债”,其法律关系往往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形成“民法定性在前,税法定性在后”的法律秩序。《民法典》合同编占据整个法典的半壁江山,相关的合同新规会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税法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此,税法应积极回应这些合同新规,根据实际需要对税法的相关理论和规则予以调适,进而促进与《民法典》合同新规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民法典的时代。从规范的内容上看,民法典总则篇具有诸多进步之处。本文择五点进步之处逐一论之:其一,民法典总则篇将人身关系作为比财产关系更为优先的调整对象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时代号召,表达了民法典的基本立场;其二,总则将绿色发展观落实为绿色原则彰显了"代内公正""代际公正"和"种际公正"三种正义观;其三,总则篇确立了宗教活动场所的捐助法人地位,为解决数量庞大且日益复杂的宗教财产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其四,总则篇规定了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使其作为时代的产物正式成为法定的权利客体;其五,总则篇在无因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确定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特殊保护,进一步鼓励民事主体之间互帮互助,做出了正向的法律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