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多年来,有关专家对云南水族文化习俗进行过大量研究,可是费尽心机,终未亲耳听到水族语言,于是人们不免叹息,云南水族语言消失了。今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富源县一个小村庄仍然保留着水族语言,于是笔者走进这个水家小村寨。  相似文献   

2.
唐静琦 《今日民族》2008,(10):46-48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传统得到较好保持。云南省富源县水族与三都县水族同源,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他们的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正水族,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多情的民族,据考为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天文和历法知识。其中,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乡,是云南唯一一个水族乡。在这里,人们仍沿袭着"择水栖止、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而那些如水般信手拈来却优美多变的山歌,更让人过耳难忘。  相似文献   

4.
潘春 《今日民族》2009,(8):29-30
云南省水族族别确认时间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被划入相近语系民族。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富源水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1.由于富源水族处于散杂居地区,现能讲水族话的本民族人员已经很少。2.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如音乐、舞蹈、器乐、雕刻、印染缺乏传承人。3.民族服饰的制作已被淡化,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乏人。  相似文献   

5.
水族的族称     
水族自称“睢”(sui~3),汉字音译为“水”。“睢”,在水语中与“篦子”同音,具有“疏通顺理”的含义。 民间相传,水族由三大支系组成。即“睢闽”(sui~2mi?~6)、“睢干”(sui~3kam~1)、“睢柳”(sui~2liu~3)。“睢闽”主要指居住在都匀王司地区的水族;“睢柳”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荔波、独山、榕江等县聚居区和散居地区的水族;“睢干”主要是指居住在三都水族自治县阳安、阳乐一带的水族。 在中国古代史上,水族曾被统称为“溪洞之民”、“蛮”、“僚”、“苗”等。  相似文献   

6.
古敢水族乡是富源县水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民族乡,也是云南省水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研究古敢水族乡的发展前景,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提高整体人口素质,促进古敢水族乡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仍然是今天一个重要的课题。古敢位于云南省东部的富源县东南端,北、东、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首府———兴义市相邻,西面与本县的黄泥河镇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云南通往贵州兴义的咽喉要道。在富源县范围内,它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条件。古敢又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在地形上属低中山河谷槽区,岩溶地貌十分发育。一条狭窄的大石山由北向南纵贯乡…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云南古代三大民族系统包括氐羌、百越和百濮.但对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云南孟高棉语族民族的先民世居于云南西南部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苞满"和"闽濮",此"濮"非江汉之南的"百濮",后以"苞满"和"闽濮"为主发展成为了今天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三个民族.而云南古代被称为"百濮"系统的民族实则是西周末年江汉之濮为楚所逼不断南迁的濮人,其后大部分与百越系统民族融合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水族风情     
貴州省南部的三都縣是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全國三十四萬水族人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都聚居在這裹,其餘則分布在貴州荔波、独山等縣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由中國古代“百越”族的西甌支系發展演變而來。唐(六一八——九○七年)、宋(九六○——一二七九年)時期與壯侗語族各民族統稱“僚”,明(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  相似文献   

9.
勤劳勇敢的水族,是唐代从百越族群中发展而成的一个古老民族。唐宋时期的中央王朝,便在水族聚居的今广西环江一带设置以水族族称命名的羁縻州县:抚水县、抚水州。水族因之被称为“抚水蛮”。《宋史·蛮夷传》载,抚水蛮“夹龙江以居”。龙江是都柳江支流,发源于今之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经周覃,转荔波,流入广西河池、环江、宜山、柳城等地。可见,水族至少在唐宋时期,即以环江为中心,散居于龙江流域的黔桂两省区毗邻地。经官兵多次“进剿”,大中祥符9年(公元1016年),改抚水州为安化州、抚水县为归  相似文献   

10.
水族是中国南方古代百越民族的后裔,依山傍水而居,从事农耕,有悠久的稻作历史。云南省有水族6000余人,主要生活在曲靖地区富源县。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据《水书》记载,水族历法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和春夏秋冬四季。阴历的九月为岁首,八月为岁尾。每年水历十二月下旬至翌年二月上旬,水族人民在丰收之后,就要择亥日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端”节。“端”节又称过“端”,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叫做“借端”。节日前一天,人们将铜鼓悬于房梁上,由两人尽情合敲,宣告“端”节即将来临。鼓声抑扬顿挫,几乎彻夜…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8,(4)
历史在彝州留下一段亘古之谜: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东方人类在这里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彝族十月太阳历、万家坝铜鼓和叙事史诗<梅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这片古老神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勤劳勇敢、质朴聪慧的楚雄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开拓进取,共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渊实 《前沿》2010,(2):195-197
文章通过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云南省水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古老而内容丰富的水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如今已濒临灭绝。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水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针对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一系列保护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原始时期起,水族乐舞文化就分作巫祭之乐和民乡之乐两种文化趋向,并由此产生出水族文化的雅俗分流,贯穿于水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与祭祀、巫祭有关的舞蹈,舞蹈者一般头戴冠饰或羽饰,手执法器。其舞姿表现为双手上举,仰天敬神,崇拜上方;与生产生活内容有关的舞蹈,舞蹈者一般不戴冠饰或羽饰,不执法器。其舞姿表现为双手下垂或平伸,有时连臂环绕,多为集体舞,是水族先民娱神娱人的民间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5.
水族的族源     
水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关于水族的来源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水族是由古代南方“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 秦汉以前,岭南一带居住着“骆越”、“西瓯越”、“南越”等许多部落,他们与东南沿海的其他诸越部落,统称为“百越”。从历史发展的迹象以及文化生活特点、语言等方面考察,水族是由“骆越”  相似文献   

16.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7.
古代水族社会基层组织和土地、山林的管理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水族社会除了地方性的“土司”制政权之外.主要通过“洞”、“水”、“榔”及其派生的“阿卡”、“瓮”等内部社会基层组织来实现自我管理。这些社会组织的习惯法的形式,形成了具有地方性和民族特征的土地山林管理方式,是水族古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族先民本来是游牧、迁徙民族。至今,哈尼族仍为山地民族。但是,在哈尼族文化中心区红河流域的哈尼族神话中,却显示出一种似乎与山地氛围相悖的文化现象:水及水族均在各类神话中占有主导地位,水族创世成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哈尼族的宗教民俗中,水神占有特殊地位,鱼、贝、螺等水族佩饰物成了重要的民俗信仰。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原始观念及神话中,都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然而象哈尼族这样反映得如此集中且历久不衰者,却不多见。那末,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呢?  相似文献   

19.
水族服饰     
周一渤 《台声》2005,(6):82-83
水族,自称“埃水”,意为水人。是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由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三都、荔波、都匀、凯里、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西部,依山傍水定居在都柳江和龙江上游一带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捕鱼。由于历史的发展及各少数民族的杂居和融合,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都会在保持本民族服饰特色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水族的服饰也不例外。其服饰因长期与苗族、布依族杂居而深受影响,甚至还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但勤劳善良的水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染色刺绣,往往用充满水家气息的银饰物和鲜…  相似文献   

20.
"饭稻羹鱼"--水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今天生活在贵州南部黔桂边境地带的水族同胞,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饭稻羹鱼"的稻作农耕文化思想,得益于历史上他们在广东、广西邕江流域长期的渔猎与采集的经济生活,在"垦食骆田"时代形成的稻鱼共生共获的生产格局,在他们辗转迁徙定居黔桂边境之后,演变成了"稻田养鱼",从而使"饭稻羹鱼"的传统农耕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