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渝府发[2011]1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物联网研发应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飞跃,加快发展物联网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为发挥我市物联网运营资源和应用领先的优势,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积极培育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圆满完成建设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的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吕薇 《政策瞭望》2012,(8):51-52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物联网产业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哪些新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验区,意味着国家把武汉的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必将促使武汉市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尽快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将会促进武汉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使武汉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竞争中凸显新的优势。我们要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针对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改革试验中不断完善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温家宝总理2009年8月7日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提出,"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建立‘感知中国’中心"。随后,物联网技术发展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与新能源、绿色制造等并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是信息领域新一轮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正在全国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相似文献   

5.
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承接产业转移是武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时机和优势;剖析了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找出武汉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约束机制;最后从武汉产业转移的层次定位,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策划与招商引资,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自身吸纳与承载能力,培育企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平台,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作亍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武汉新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区域产业转移和外溢、地方产业调整和振兴政策等战略机遇叠加;但同时,也面临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内区域竞争加剧、产能严重过剩、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严峻挑战。新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引领与创新驱动相结合,龙头带动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产业一体与差异发展相结合,产港一体与协调互动相结合,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相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财税政策引导与多元化金融扶持、创新园区招商引资方式、激发主体创新活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努力将武汉新港打造成为世界级制造业聚集区、长江内河航运业服务中心、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20,(1)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基础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中部创新高地,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实施"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的实际需要。建议:一、充分利用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积极申报,力争武汉列入第一批国家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7,(6)
<正>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和重要引擎。江苏作为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导区,应注重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深化行业应用示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引领新一轮产业发展,铸就江苏物联网"金字招牌"。深耕产业基础激发发展潜力江苏一直将物联网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和南京为支撑,辐射全省的"一体两翼多元"的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9.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中央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基于武汉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湖北发展战略安排中的地位以及其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应从价值链、创新能力、信息化、企业网络结构、产业空间布局、要素支撑等六个维度来具体理解武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武汉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指出,武汉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支撑在于六大方面,即:孕育孵化新兴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大人才链对产业链的匹配与支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时事报告》2013,(5):6-6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发布3月21日,科技部正式发布了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努力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搞得很不错,有三个显著特点:(1)有远见,开放性。不是就本地区论本地区,就事论事,而是力图从世界经济、全国经济的发展,武汉市自己的应有功能来谋划武汉经济的发展。武汉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二个铁三角(上海——武汉——广州(香港),北京——武汉——上海)有新意;我们在研究上海发展战略时,认为:在中国,国际化城市不止一个,武汉确定在“中部崛起”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个重要难得的战略机遇期。200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把文化产业列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翔 《世纪行》2011,(2):40-40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争相制定发展战略。 我省在物联网技术研究及产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也必须清醒的意识到我省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28)
正为更好地推进浙江健康产业发展,日前,浙江公布了2017年全省健康产业"四个一批"重点培育清单,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也)榜上有名,其中,公司被列入健康产业重点企业,公司年产2500套纳米级磁性保健床垫及相关用品生产线项目被列入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健康产业是浙江着力培育的八大万亿产业之一,按照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概述了武汉市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0,(2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层支撑技术,有望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催生巨大应用空间,发展区块链产业正在成为顺应全球大势、落实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国家层面上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将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华夏幸福坚持围绕都市圈布局产业新城,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郑州、武汉等15个核心都市圈的布局。华夏幸福产业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政报》2009,(7):18-20
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相似文献   

19.
高技术产业在一国或地区发展地位的重要性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的共识,高新技术产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已日渐凸现,湖北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武汉是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针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从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和环境战略和金融战略四个方面加强机制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武汉纺织服装:靠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正在成为规模经济的全新演绎。近年来,武汉市大型纺织企业通过改制展现了新的活力,而阳逻纺织服装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则极大地拓展了武汉纺织服装业提升竞争力的新空间,由此也引发了武汉纺织服装产业从整体上靠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思维。一、产业集群式发展与现代物流中心构建的互动,为武汉纺织服装业展现了新的前景以纺织、印染、色织、服装为特色,占地约6000亩的武汉阳逻纺织服装基地的构建,为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平台。目前,江南集团已部分迁入,一棉集团完成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