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筠博涉经史,长于《说文》,所著《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说文释例》对《说文》体例进行了全面阐发和细致的总结,为后人阅读《说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了解《说文释例》的性质,正确评价王筠对《说文》体例的研究,在《说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一部权威性著作,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此前贤时修已作大量论述。本文从文字学理论的角度再次切入,对散见书中的重要见解做进一步的耙梳、整理和阐发,并在前人基础上深入发掘该书对文字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曾小梦 《求索》2007,(8):217-219
《礼记》作为一部礼学文献汇编,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引《诗》例证。通过对《礼记·坊记》一文的引《诗》研究,可以看出《诗》的功能的扩展,它由政教工具、交际工具而演变为儒家阐发、论证其礼治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也证明了《诗》的丰富意蕴是由其文本自身特征和读者的接受、解释过程共同造就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解释者不断“重铸”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4.
这里主要是对王隐《晋书》(下简称为王《书》)质量问题的评价。王《书》质量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唐修《晋书·王隐传》的一段话,即:“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后来史家,如清杭世骏《诸史然疑》、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只要介绍王《书》,无不因袭唐修《晋书》说法。直至而今,有论述六朝史籍亡佚、用来说明质量低劣这一原因时,也以唐说为据,引举王《书》(和虞豫《晋书》)作为主要的例证,说:“王隐的书本来就很差,(虞豫)根据并窃取很差的书(指王《书》),质量当然也不会高。像这两种史书,恐怕是  相似文献   

5.
杨树达先生曾推尊皮锡瑞云:"乡先辈善化皮鹿门先生,博闻强记,经学湛深,为吾湘二百年来所仅见",其今文《尚书》学为晚清学术之瑰宝,皮氏融合各种辑本,全面疏证《尚书大传》,明定条例,还原汉代《书》经。清代今文《尚书》学之研究,至皮氏达峰顶,为后人讨论两汉经学、思想发展,奠定了详审健全的资料库。然因晚清今文经学之主流在于阐发《春秋公羊》,皮氏于《书》又未能再发新义,加之其时学术出现新方法新材料,皮氏未能逮之,故其今文《书》学日渐式微,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6.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许慎的《说文解字》成书不久,就引起当世学者的重视:郑玄注《周礼》、《仪礼》曾援引《说文》以解词义;应劭注《风俗通义》,晋灼注《汉书》也都称引其书;但是,对《说文》的研究则较晚些。一般说来,在清以前,对《说文》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唐代宗时的李阳冰和宋太宗时的徐铉、徐锴。李阳冰根据己意改动《说文》的解说  相似文献   

8.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赵晓东  钱宗武 《求索》2013,(8):56-59
焦循《(禹贡)郑注释》专门辑考郑注,功不可没;而于辑佚考证之外,焦氏颇明郑氏之例,阐发郑义亦能专守郑注;其释《禹贡》经例,又能据例言经,于《禹贡》经旨阐发颇有创新.极鲜明地体现了扬州学派“专”中有“通”、“通”中有“专”的特点。本文从郑注考辨、阐释郑义、经义等方面对《(禹贡)郑注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宗教种类较多,而唯道教是我国的本土传统宗教,道教的教义是通过其经书总集——《道藏》反映出来的。 道书的名称出现在东汉末年。但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有了道家、房中家、神仙家等书名篇目。随着道教的问世,汉末、魏、晋时代,道书层出不穷.卷帖浩繁,据《抱扑子·遐览篇》记载就有1200卷。南北朝开始,不断有道经的目录出现,如《三洞经书目录》、《玉纬七部经书目》等。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曾说《庄子》一书“人鲜不读,读鲜不嗜,往往与之俱化。”《庄子》使人读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其原因之一在于作者善于将丰富的内涵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述,使书中深邃的哲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得到深刻的阐发,从而增强了《庄子》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全书中的寓言共有一百多个,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的严峻现实。所以庄子只有借寓言曲折见意,将其蔑视礼法,不愿与世俗相融的思想掩盖于“不庄”之语的寓言中。《庄子》寓言,既包含其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也反映其美学思想。“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他的美学即是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即是他的美学。”  相似文献   

12.
马士远 《求索》2011,(4):173-175
《荀子》引《书》呈现出了明显的断章取义特性,其诠释的向度多是朝向现实与未来的,而不再是以诠释原义为根底。《荀子》是论《书》较多的一部文献,这说明在经过诸子文化相互争胜之后,《书》不仅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在儒家内部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的反省阶段,荀子正是其领军者。  相似文献   

13.
邓星亮  王斌 《求索》2012,(2):239-241
明人曹学佺在四川为官期间,留心志乘,周览名胜,杂引众书而成之《蜀中广记》,乃研究巴蜀文化之重要典籍。曹氏取材广泛,却并不照搬原文,其据所见正引文之误、据所思疑引文之谬,在全书中屡有精彩呈现。《太平寰宇记》作为曹氏征引较多的文献之一,正可概见此类问题。是以笔者摘其表表者数条,考辨于斯,既可补苴《太平寰宇记》整理本之疏误,又可彰显《蜀中广记》之巨大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纳西象形文字谱》最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十六开本,精装、缎面烫金字,还带封套,富于民族特色,共六百四十五页。该书共印了一千册,立即被抢购一空。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文字符号,也是世界上仅有的活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被纳西族东巴教徒用来书写了大量经书,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标音文字,也书写了不少的经书。这些材料都是研究纳西族语言文  相似文献   

15.
魏源在评论清代小学成就时说:“小学以《说文》为宗,历体罕究,国朝顾炎武始明音学,而段、王二氏发明《说文》、《广雅》。惟转注之说尚有疏舛,予特为发明之。此小学家之大概也。”(《魏源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页,下引同书,只注页码)从这段话来看,魏源很自负,他不仅以小学家自居,而且毫不客气地认为,论清代的小学家,除顾炎武、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外,就算他了。因此,今天我们研究魏源的整个学术思想体系,就不能忽视他的小学观及其小学成就。 一、魏源经世致用的小学观  相似文献   

16.
李枫 《前沿》2012,(5):196-197
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分歧与考辨,其中以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最为扑朔迷离。对其是否受佛学影响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陶渊明受佛学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以《五柳先生传》为主要考证,从佛家无我观出发,分析佛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衰楷传》说:“初,顺帝时(公元一二六年到一四四年),琅邪官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德。’”李贤注说:“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见,宫崇从其师于(一作干)吉所受的《太平清领书》百七十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平经》。  相似文献   

18.
张鹏飞 《求索》2010,(7):187-189,186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历代治《水经注》者著述众多,然大多注重研究所引文献,而对《水经注》独特的注疏方法、文献考证特点关注甚少。本文认为郦道元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文献资料注释经文,将文献典籍、民间传闻与实地考证互相印证,尤其是运用文字学知识,把地理名称的文字辨析(包括音、义、字形)与地理考证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水经注》之独特注疏方法,为后世注疏之学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9.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20.
如今这年头 ,什么都能成“经”。这不 ,友人荐我一册《为官经》一读。翻翻 ,才知道这是一套《小五经》之一 ,其余的分别为《权谋经》《用兵经》《从商经》《养生经》等。为官有道 ,有经 ,这是肯定的 ;时至今日 ,还将为官之经结集出版 ,也算有心———不 ,友人告诉我 ,还很有市场。既得书 ,便翻翻。一翻 ,便翻出了名堂。写到这里 ,得交待一下了 ,这本《为官经》之书名乃编辑出版者所起。其实 ,这是选取古之《韩非子》中的十八篇及清人汪龙庄的《佐治药言》、《续佐治药言》、《学治续说》、《学治说赘》和清人万枫江的《幕学奉要》连缀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