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镇青岩     
自古以来,青岩民俗以耕读传家,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2.
从张谷英村的"精神家园"说起位于湖南省岳阳县境内的张谷英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张谷英村因建筑规模之大、建筑风格之奇、建筑艺术之美,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被盛誉为"天下第一村"。然而,张谷英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她遗世独立的精神文化——“耕读继世,孝友传家”。作为宗亲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伦理价值与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俗是少数民族进行道德教育的传统形式,在习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中,伦理道德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人们的心里。习俗文化融汇于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承载的道德内容涉及少数民族精神文化活动的整个领域。将优良的民族习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协调起来,有利于建立起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素以“耕读传家”著称的诸暨市,教育局长的位子可谓举足轻重。现年56岁的翁朝阳“借重”手中的权力,被一群建筑老板的“钱弹”打倒:  相似文献   

5.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秉承自古就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 浙江省历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盘 活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培育了大批人才,为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6,(5)
正作为山陬海澨之地,荣成在历史上一直地瘠民贫,但是士民家庭始终重视耕读传家。特别是荣成撤卫改县后,兴学重教,庠学发展十分迅猛,使得这块偏僻之地民风淳朴,居民知书达理,夙学名儒层出,贡举俊才更如过江之鲫。卫学始兴代有人才荣成古为东夷之地,自古远离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民风始终保持着古朴率真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459年),浦江郑氏家族共财同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这个大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学大家的再三奖掖,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有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对传统家族或家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文化学研究范围的理论视域,揭示了考察研究和保护"江南第一家"传统家族家风文化,应全面关注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上的建筑物、器物乃至山水等有形文化载体;全面关注其行为文化,包括传统社会的礼仪、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遗产;全面关注其制度文化,包括律法、族规、家规、家训等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全面关注其精神文化,包括道德、价值观以及艺术、文字记载等文化创造。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公式和惯习—场域理论,引导我们要注重通过家风场域构建使家规家风得以贯彻和传承的借鉴;注重对相关生活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4):126-12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作为亚文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进行着意义深远的文化变迁,合江民族村同样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相应的文化变迁。文章以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为切入点,分析了聚居、工业文化和主文化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并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李光映 《人大论坛》2012,(1):57-58,F0003
去过坝盘的人都在想:那里并没有精美华丽的建筑,山水也不是壮美绝伦的,然而你还是会不由自主被它吸引,主要是因为那里蕴藏着的是浓浓的山寨布依情,展现的是中国人根深蒂川的生活理想——世外桃源和耕读传家。  相似文献   

11.
廖国一  王林 《桂海论丛》2012,(4):111-115,4
文章提出要发挥文化遗产事业在广西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遗产事业产业体系。具体思路有:发挥文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文博产业发展空间;实施"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办馆;重点构建"两区一带"博物馆群,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加快宁明花山和兴安灵渠申遗工作,创建广西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建设中国—东盟艺术品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本质和核心,凸显了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结合现阶段中国社会实际,赋予发展理论全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实现了理论的升华和飞跃。本文从传统民本思想这一视角,深入分析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导向作用,是中国人民思想领域的巨大财富。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整合,会对高校党的建设及其他工作的发展发挥巨大的功效。文章主要对传统文化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及高校党的思想建设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警惕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内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旅游的真实性困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吴晓隽 《思想战线》2004,30(2):82-8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选择出现转向,原来倾向于选择纯纪念性建筑物,近期更注重选择带有人文情调的遗址。因此可以明确: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帮助人们欣赏文化遗产并受到人类文化财富的启迪,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使文化遗产不再只成为代表过去的一种纪念物,而是要加强有生命力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延续能力,使传统文明真正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并得到积极传承,从而实现传统文明的真正复兴。  相似文献   

15.
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而炸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炸龙"明显带有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江土家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炸龙活动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丧失。在当代,炸龙作为体育活动的功能日渐显现,民族体育成为了德江土家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炸龙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更促使了民族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桂芳 《青年论坛》2014,(4):139-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审美文化研究一直存在两种突出的倾向:一种是关注当下生活,对文化现实进行批判,却疏于理论建构与历史传承;另一种是严格从审美视角出发,探讨具有审美性质的文化层面,却超然于人们的现实境遇。有鉴于此,周来祥的审美文化研究显出特别的意义:他的审美文化研究既讲求理论的自洽性,又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在对传统审美文化的梳理与当代文化的描述中亦能显示出内在的关联。这种寻求传统与当下、理论与现实对接的努力,为充满断裂的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文明的本土化面貌出现的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反复与纠缠,在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取得了巨大的现实成就,这就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现代化之延伸的全球化并不可怕,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此而必然走向衰落;而文化怀古倾向却极有可能导致文化传统的衰萎。彻底抛弃“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造,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构建起先进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白杨 《桂海论丛》2007,23(2):35-38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给我们关于文化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并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包括侗族民间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借助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失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文化上作出重大决定是有其深刻的背景条件和现实基础;《决定》的主要内容框架大致可分为3个大板块,其核心要点可用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5个关键词来概括,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决定的内容和决策两大层面;我们党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方面提出的6条重大举措,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