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正方 《台声》2013,(4):59-60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大陆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台湾同胞不仅关注“两会”释出的大陆对台政策信息,也热衷关注“两会”中关于大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发展、变革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4):74-74
初到台湾的人,看到菜单上赫然写着“大陆妹”的字样,大都觉得诧异。其实,“大陆妹”就是大陆饭桌上常见的生菜,“大陆妹”的菜名何来?解释不一。一说,“大陆妹”从大陆引进便宜又好吃,跟当时大多数大陆新娘一样,花很少钱娶来却吃苦耐劳、如今,“大陆妹”对台湾人来说,纯粹只是一道菜名.但它多少也道出了早年嫁到台湾、曾经也被称作“大陆妹”的大陆新娘们的境况。  相似文献   

4.
走向华人文化的“共生圈”陆新和(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港台文化对大陆青年冲击的第一波是1978年、1979年。中国当代的城市青年文化也正是在那时萌生根芽的。其主要象征是长头发、喇叭裤、花衬衫,以及如此打扮的年轻人手提“四喇叭”(录音机),高声播放着邓丽君小姐的甜蜜歌声,在夏日的街头来回溜达。他们是最早的港台文化传播者。这些人或多或少有着一些曾经令人胆战心惊的海外关系。作为港台流行文化的代表者,邓丽君最早对大陆青年进行了“改造”,这是从他们的“音乐耳朵”开始的。紧随其后的是刘文正、侯德健、罗大佑等人的校园歌曲。清新悦耳、充满乡土气息的校园歌曲和邓丽君小姐的甜歌蜜曲一起培养了大陆大年第一代“歌迷”。在以后的10年中,他们中的杰出者成长为大陆第一代的独立音乐人和大陆自己的歌星,创造出真正属于大陆的流行歌曲。他们还培养出今后来的港台明星们兴奋不已的大陆“追星族”,构筑起整整10多年大陆青年流行文化的基本框架。几年以后,又一位香港明星在上海掀起了一阵波澜,此人就是周润发。电视剧《上海滩》的播出,引得全上海的时髦小伙们一个个全戴上了礼帽,穿起了长大衣,互相间称呼起来也一个个“文哥”、“阿力”的,连拿香烟的手势也改成  相似文献   

5.
在马英九以大陆为主要对象的“国家安全政策”中,“软实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他企图以政治价值观的漫洇,推动大陆民主化;以文化、教育理念的扩散,输出价值观;以“活路外交”塑造“民主台湾”、“文化台湾”的形象,最终达到对大陆实施“软制约”、“软制衡”的目标。虽然,由于岛内外种种原因的限制,马英九的“软实力”思想尚未对大陆产生明显的影响力,但这一切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实施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1):66-67
台湾“国防部”1月23日再次高调宣扬大陆“导弹威胁”。据台湾《东森新闻报》报道,台湾“国防部”1月23日主动召开记者会,再次高调宣染大陆“导弹威胁”,分析大陆解放军的最新动态。“国防部情报次长”王正宵称.目前大陆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部署的战术弹道导弹以及巡航导弹.射程可以完全覆盖台湾全岛.“对台产生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李英明 《台声》2011,(7):31-31
近来,当局开放承认部分大陆学历,“立法院”日前完成修法,役男前往大陆就学的兵役问题也获得解决。这确实有助长台生到大陆就读高校,尤其大陆经济崛起、推出“十二五”规划、调高工资,在大陆工资逐渐追过台湾之后,台湾的就业市场当然会往大陆移动,选择前往大陆念书一点也不奇怪了。  相似文献   

8.
大陆居民赴台,首先应由台湾亲属向台湾“内政部入出境管理局”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能证明与大陆亲属关系的“亲属关系公证书”,大陆亲属的身份证,户口本影印件和准备赴台亲属的照片8张。获准大陆居民赴台后,台方发给“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正本由台湾审批部门寄往“香港中华旅行社”(台方驻港机构)。大陆居民凭“台湾地区旅行证”影印件、身份证、户口本、照片向当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发给《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领到证件即可从大陆各开放口岸出境经香港赴台湾。大陆居民前往台湾应注意事项:①大…  相似文献   

9.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在日本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称谓从“归化人”、“渡来人”到“大陆移民”的演变反映了大陆移民研究的定向历程;大陆移民东迁的主要流向是“中一朝一日”路线,移民东迁符合“推一拉”理论。  相似文献   

10.
受祖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吸引,台湾食品业无不看好大陆食品市场,近年来纷纷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大陆。岛内食品厂商赴大陆投资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热潮,发展至今已成热络局面。台湾食品业上市公司中,“统一企业”、顶新集团已发展成集团规模经营的态势;另外“味全”、“卜蜂”、“中日”、“台荣”、“久津”、“大成”、“益华”、“福寿”在大陆投资事业皆已批量生产。1996年岛内多家食品厂商投资祖国大陆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了群体台商逐鹿神州的形势。机会均等,大小企业争起跑一位北京台商说:“大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发表检讨“以大陆为亚太营运中心为腹地”的讲话后,台湾当局大举紧缩大陆经贸政策,设置两岸经贸障碍,极力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这一做法,充分暴露了台湾当局“假缓和,真对抗”、“假统一,真分裂”的真实面目。手法多样台湾当局于去年8月下旬开始紧缩大陆经贸政策,其主要手法有:(-)改变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的经贸政策,改采“南向推动”、“台湾优先”。李登辉及其他高层人士出于多种政治目的,曾多次宣示要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但李登辉“就职”并改组“内阁”后,却出尔反尔。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  相似文献   

12.
华容 《台声》1998,(12)
近一年来,由于岛内外各种形势的急剧变化,岛内三党的大陆政策都面临巨大压力。三党都有某些重量级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大陆政策,有的甚至跳出旧思维,提出了新的意见。当然从实质看这些新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还没有导致各党大陆政策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不具备促使台湾当局调整现行大陆政策的力度。岛内三党大陆政策的新动向国民党继续坚持“戒急用忍”,但“脱李路线”在大陆政策中开始浮现。国民党的现行大陆政策仍坚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一国两制’”。如李登辉在“国统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声称,现在两岸…  相似文献   

13.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4.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两两岸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筠 《两岸关系》2010,(10):21-22
“十二五”规划是ECFA生效后,大陆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台媒报道:大陆“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会后所公布十二五规划……为统一(2855)、台泥(1101)等13档股票挹注活水,成为十二五规划的起飞股。”从“大陆概念股”,到“‘十二五’规划慨念股”,  相似文献   

16.
吵嚷多时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检讨终于露出真容。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抛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先不用看内容,光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出的“对中政策”,其“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立场和路线就昭然若揭。民进党从1986年建党的基本纲领到1992年之前的决议等等,用的是“大陆政策”或“中国大陆政策”言词。  相似文献   

17.
几百年前,大陆人“从唐山过台 湾”,落地生根,建设台湾;50年前起,海峡两岸隔绝达数十年,老死不相往来;约15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到祖国大陆探亲;而今天,台湾人纷纷到祖国大陆当“台干”、做“台劳”,经商,工作,生活,寻梦。一个新的社会群体 随着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发展,台资企业越来越多,从台湾岛内到大陆台资企业工作的台籍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台干”。目前在大陆的“台干”是越来越多的趋势。 过去,尽管大陆“台干”的工资待遇较岛内高得多,但毕竟是远离…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8,(9):78-79
在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正式实施之际,为维护大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及《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注意事项》,国家旅游局特提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要“六清楚”、“四注意”。国家旅游局还公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示范文本)》,要求赴台游客尊重台湾地区的风俗习惯,举止文明。  相似文献   

19.
“选美现象”初探□徐飞(特约撰稿人)·编者按·“选美”活动最近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作为影响青年文化时尚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现状及发展,不能不引起理论者的关注。本刊发表徐飞的文章只是一家之言,意在促发人们关切并解答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力图给当代青年以科学导向。·“选美”悄然兴起·1988年5月,云南《女声》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女声杯春城女子双美(仪表美、心灵美)选拨赛“,首开中国大陆”“选美”先河,一时间轰动国内外。到了1992年,大陆骤然涌起一股席卷都市的选美潮,以至有的海外舆论把这一年称为中国的“选美年”。这股强劲的浪潮持续至今,蔚成时尚,成为大陆人难得一见的文化景观,一时褒贬不已。至今,京、津、沪和相当一批省会城市都已经或正在评选出自己的“小姐”,连安徽的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等中等城市,也都举办过这类活动。深圳举行的全国性的“93城市青春新女性表演赛”,成都开幕的“中国首届民族之花大选”,以及呼声渐高的“中国小姐”、“中华民族小姐”的评选,越发使大陆的选美时尚流光溢彩。早年,报名参加“女声杯春城女子双美赛”的仅134人。她们承受了不少冷嘲热讽。如今,参加选美已是青年人的时尚,再无多少顾忌。我们还是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民进党当局继续顽固推行“台独”路线,并借乌克兰战事,大肆炒作大陆“威胁”,加强与域外势力勾连,提升“以武谋独”强度。台湾当局专门设立研究小组,关注俄乌军事冲突的特点,研讨对台湾应对未来战争的启示,并结合两岸军事对峙现况,“甩锅”大陆,强化“整军备战”措施,竭力付诸实施。一、大肆渲染“大陆威胁”,强化对台军“台独”理念的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