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俊 《唯实》2011,(2):49-51
当前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认清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了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积极掌握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总体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发展生产力,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用民主的方法解决群体性事件;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处理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吕昕  郭洪升 《世纪桥》2009,(19):73-7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前进中的问题,是当前社会处于深刻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诸多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的剖析,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和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征地规模。征地速度、征地幅度都在急剧增长,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因征地纠纷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稳定与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力运用大调解方式,对于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个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应对与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处理和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是当前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新形势下,和谐农村建设的复杂性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努力提高解决农村社会复杂矛盾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落实化解矛盾纠纷责任制,经常性地开展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农村群体性矛盾,为和谐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党的执政环境面临着复杂的局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政环境在某些层面的缺失。本文从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分析营造良好执政环境的重要性,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优化执政环境、妥善解决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进入群体性事件多发阶段。本文尝试以善治理论为基础对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进行研究,指出可通过加强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建设,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合作的善治模式,以此有效应对、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8.
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频发的态势,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应对群体性事件,各级领导干部惟有积极主动应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养成和提高其风险预警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现场处置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善后处置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农村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发生,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本文分析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各种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这不能不说是现阶段党的作风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外化出的一个症候。本文以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探讨当前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举措,为加强现阶段的党风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进入到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大量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是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必须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健康、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危害之深,已经成为阻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进脚步的绊脚石。因此,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张荣臣 《党课》2009,(2):22-27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结合去年发生的贵州瓮安、云南孟连等一些群体性事件,说明在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法治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作为各种社会矛盾所导致的特定集群行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存在,应该摈弃传统的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政治事件或违法犯罪事件的思维模式,从法治的立场和公民利益表达以及利益博弈的角度,定位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探讨群体性事件的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民权利觉醒的表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其时代背景和独特的特点及原因。正确认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加强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利、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群众的信访诉求处理得好,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处理不好则可能导致尖锐的群体性矛盾和事件,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探析我国现阶段信访工作的现状和不足,思考完善信访工作的途径,可以进一步稳固党的执政基础,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中,浦东新区群体性事件数量明显上升,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影响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浦东树立人本观念,整合机制,革新体制,多途径化解群体性事件,使群体性事件化解缓解率不断提高。浦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对推动其他地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贤  陈峰 《学习论坛》2010,26(9):68-7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引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利益受损,相关法律的缺失与不完善,执法部门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农民合法的利益诉求、权利救济受阻,信息不公开、沟通渠道不畅,广大农民法治意识相对淡薄等。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应采用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整改三个步骤调控和应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阶段的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转型期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本文探讨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概会、特征、成因,并提出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为构建和谐揭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有不同的解读。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非制度的、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为此,应该增强体制的供给能力,拓宽参与渠道,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公民的法制教育,从而引导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