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祥营 《传承》2009,(2):16-18
石仲泉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理论,都构成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分析之链,而各个历史阶段的探索构成了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石仲泉的"链环论"对中共党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化,再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访石仲泉教授本刊特约记者穆林之石仲泉男,湖北荆沙市人,1938年6月生。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在燕园学习近9年。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和研究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对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系统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范围,从而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它是由其独特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理论形态、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和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等多重形态综合构成的社会主义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探索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两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全面把握体系,深化理论研究石仲泉(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研究员)自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后,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就在陆续展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表,把这个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是这个理论走向体系化的重...  相似文献   

8.
孙元峰 《前沿》2006,2(3):153-155
奴隶、封建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和谐制度"的观点,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得以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历史之谜"的探究和解读,终于找到了揭开"历史之谜"的钥匙,这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进行的探索和论证,无论在科学共产主义和人类历史上,还是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跨越理论"与"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二种途径",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观点.他认为,这种跨越只是政治制度上的跨越,而绝非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商品化和现代化的跨越,跨越之后的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第二种途径"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这种"不够格"是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低、生产力欠发达,而绝对不是指政治制度的"不够格",从而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难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作了进一步探索.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理论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与世情依据,重点论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理论创新的核心,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实现途径、衡量标准;本文认为,结合中国宗教实际的"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基本框架;最后,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6):11-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高度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路线和方针,但在之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遭到破坏而被迫中断.究其原因,本文从"八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毛泽东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党内民主缺失三个方面做浅要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观"概念,概述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分配观"的特征和缺陷,提出了确立"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严峻挑战.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这股思潮,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片面夸大"跨越"思想的适用性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马恩"跨越"思想仅仅是一个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有其特定的适用性;现实社会主义与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本质的差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两个文明一起抓"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途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对其有过初步设想和体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构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4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10",首都理论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共同思想基础与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主题,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著名专家学者黄枬森、陈先达、石仲泉等出席论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傅华在论坛上致辞。论坛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史秋秋主持。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面对新常态,我们党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把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基本要求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作为这些"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理应在新的形势下适应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