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之路何以可能,这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歧见的重大理论问题。俄国村社社会主义的"跳跃论"由于片面强调落后优势,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在第二国际内部,考茨基等人的"早产论"表明了他们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对态度,卢森堡则对十月革命道路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从理论上回溯,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出发,论证了俄国在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可能。列宁以"颠倒过来的革命思想"阐述了俄国在革命基本条件成熟时,先夺取政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思想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违背历史规律,而是具有其选择依据。但是,这些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后,必须正确处理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跨越与文化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敏 《传承》2010,(6):48-49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辩证唯物主义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胚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讨论开始,哲学教科书的二分"板块结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绵延不止。这里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是否唯物史观的"理论胚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突显的是"两个跨越",即社会形态的跨越和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两个跨越"和影响我国哲学教科书近半个世纪的二分"板块结构"发生了理论碰撞。基于实践和理论的需求,本文着重论证如何摆脱这个"理论胚胎",恢复唯物史观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提出过"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这实际上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种误读,马克思只是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并没有提"跨越"一说。很明显,"跨越"与"不通过"是不能够"划等号"的,二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一些学者之所以固执地坚持"跨越说",其根子或许就在于将"不通过"与"跨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跨越说"不仅在理论上不能成立,而且在实践中容易导致社会主义的教条化、模式化。澄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看待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历史方位,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弄清东方社会理论的真实涵义是理解它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前提。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关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跨越式"社会主义的建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它既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也包括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跨越。我国属于"跨越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关键是抓住全球化的契机实现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刘洪刚 《理论月刊》2012,(10):24-27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阐述了在落后德国实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克思认为虽然德国社会现状落后于英、法等先进国家,但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已经达到了现代国家水平。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德国这种现实的落后性和思想的先进性的结合,使得德国必须进行彻底的革命来实现人类解放,而不能先经过政治革命再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可能性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流行于学界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是一种误读和曲解。被视为这一理论的根据,则是所谓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其实,马克思所说的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轭形门"。在这两个不同提法的背后,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同观点。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证明,"跨越发展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并在十七大正式确认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但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纠偏论",即将和谐社会理论定位为对过去一段时间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和谐现象的纠正;第二阶段属于"补缺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过去只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一种理论补全,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理论;第三阶段属于"本质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社会建设范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经过三个阶段的提升,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定位得以确立,历史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