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它还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做官。 人 “人”字,只有两笔。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这个解释确实有美学味道。《说文解字》对人字的解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从人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8,(4):16-17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明于忧患与故”,旨在使人认识忧患所在及忧患之因,这是关于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述。《周易·系辞》借孔子之语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相似文献   

3.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4.
子思的《中庸》集《周易》、《论语》里中庸思想之大成,其中突出体现着一种人生和谐思想,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中和”论。《中庸》第一章关于“中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相似文献   

5.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6.
都说是盛世之间,学问总也见长。因此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近年之内“学术研究”突飞猛进。“拍案之奇”石破天惊,而且一概大长国人的志气,也颇为有效地灭着他人的威风——比如说西人奉为圣明的耶稣,你知道是哪里人?一位中国的《山海经》权威,经过“多年认真研究和考证,一举考出耶稣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不是什么洋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向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但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精英对传统的反思也有极端之时,譬如对于千年延续下来的汉字。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就连素称稳健的胡适也坚信汉字必须废除。  相似文献   

8.
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罩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人…  相似文献   

9.
当地时间7月31日20时30分,《世界遗产公约》187个成员国的800多名代表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蓝树旅馆的会场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大会报告人介绍中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时45分,大会主席郑重宣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会场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省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问世伊始,就成为人们的看点、焦点,褒贬不一,疑案重重。至今还有为人不解的疑点和没有突破的难点。笔者仅就该书的思想内核与作者、编刊者及书名的谐意会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金瓶梅》的思想内核: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统精神《金瓶梅》是一部讲政治的书。《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命运为主线,“因一人写及全县”,由“一家”而及“天下国家”(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尽现“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在朝中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悬秤升官,指方补价。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役繁赋重,民穷盗起,天下骚然。”(《金瓶梅》第34回)《绣像本金瓶梅跋》又再现“其中朝野之政务,官私之晋接,闺闼之蝶语,市里之猥谈,与夫势交利合之态,心输背笑之局,桑中濮上之期,尊罍枕席之语,驵验之机械意智,粉黛之自媚争妍,狎客之从臾逢迎,奴怡之嵇唇淬语,穷极境象,驮意快心”等等大明王朝末期国不治、天下不平的史实。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贯穿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灵魂。“天下平”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天理道法,顺者昌,逆者亡,诚如《金瓶梅词话序》所语:“合天时者...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周易》卦爻符号和文辞内含整体性原则、变易思想、互补观念、均衡方法。 一、整体性原则 《周易》作者认为,天地产生万物和人,万物和人与天地共处于一体,有着相同的属性和相同的结构。《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文言》:“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通过仰观俯察、效法自然之道而成书的《周易》六十四卦也是一个整体,体现了天地万物整体性。从今本六十四卦排列看,《周易》以乾坤两卦为首,乾为天,坤为地,象征世界开始于天地。以坎离两卦为上经末,  相似文献   

12.
《新湘评论》2010,(8):27-27
“和”,就是恰如其分。中国的儒家经典著作《中庸》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强调人的感情和欲望都应合乎分寸,不走极端,这样社会才会和睦、安定。  相似文献   

13.
《学习导报》2010,(8):27-27
“和”,就是恰如其分。中国的儒家经典著作《中庸》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强调人的感情和欲望都应合乎分寸,不走极端,这样社会才会和睦、安定。  相似文献   

14.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5.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6.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7.
骆为荣 《学习导报》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18.
武少民 《学习导报》2013,(19):46-46
有着6000余年历史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淮南子》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只因.,有了文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可以说,汉字是鬼斧神王、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9.
骆为荣 《新湘评论》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新春之际,中国人大都喜欢挥笔就“福”。因为《礼记》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应喜庆之景,取百顺之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