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我国校园惨案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校园惨案的发生折射出当今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为此,应通过对校园惨案的原因分析,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保障网络,杜绝校园惨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薄弱的校园安保措施和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这是近期校园惨案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力求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等,以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近期,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社会结构、心理因素、校园客观情况、类似事件的示范效应及犯罪者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剖析了校园安全事件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化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启动校园安全法及注重公民教育等对策,旨在唤起全社会的力量减少校园惨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半年,校园惨案频频发生,校园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从理论层面探讨预防校园惨案之措施意义重大。从犯罪学角度考察,消除紧张、提供社会支持,是预防校园惨案的治本措施;软硬兼施、加强社会控制,是预防校园惨案发生的治标措施。治本措施一时难以实现,必须为此付出长期的努力;治标措施仅属当前特殊时期的权宜之策,而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至4月间,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六起校园惨案.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加强了校园周边的安保力量.然而,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仅靠公安一家无法实现.如何打造一个由警方与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的校园安全防护网,值得探索.北京市西城区成立的校园护卫队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研究其运行模式、人员组成、培训情况,通过培训提升护卫队员的护卫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3个实验细致分析了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不同修复策略、不同修复时机和民众负面情绪对警民信任的修复效果,并比较了不同自我建构类型人群的信任修复效果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民众的负面情绪越高,其对警民信任修复效果产生的负向影响越强。第二,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前,依存型人格较独立型人格对警察持有更高的初始信任水平;在涉警危机事件发生后,依存型人格群体中的负面情绪越高,修复策略的修复效果越差,但是,独立型人格群体中的负面情绪复效果高低对修影响则无明显差异。第三,警民信任危机事件发生后,修复时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人而异",在依存型人格的群体中,延迟修复效果优于即时修复效果,但在独立型人格群体中的修复效果却无明显差异。第四,民众自我建构水平、修复策略与修复时机三者之间存在三维交互效应。由此,科学平息民众负面情绪、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施策、"因人施策""因时施策",尤其是要注意对依存型人格人群的因势利导,是当前修复警民信任关系水平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二次被害"是在犯罪发生后被害人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被迫引起被害回忆并感知外界负面回应而产生的痛苦。由于身心发展处于弱势阶段,未成年人在犯罪被害后往往会产生超出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后果。中小学校园侵害事件具有场域性特征,未成年被害人在处置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媒体等方面的"二次伤害"。为防止未成年人受到"第三次被害"而产生"恶逆变",学校、家庭、媒体、医疗机构,尤其是司法机关应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最大程度地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在社会生活和司法程序中受到"二次被害"。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运行中的负面因素聚积到一定量之后裂变的结果,具有"突发性"特质。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维度是,在正确认知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提高风险意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构建社会利益均衡与诉求机制,积极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多维发力,防止各种矛盾和冲突因子积聚而发生"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七月,仲夏的阳光中,白云千里万里随性而去,同窗好友互道珍重,却难随流水各自东西。在这种略带惆怅又暗自雀跃的心绪中,又一批法律人走出校园,进入陌生、不安的社会。"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在法治的大旗下,各类思想泥沙俱下,各种法律事件、现象的讨论早已不是法律人的专利,而是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的饭后谈资。在这些事件或现象的背后,既有权力的扭曲,也有权利的碰撞。随着法治社会的层层推进,公众法治观念的缺乏和转型时期特有的焦虑,已成为我们社会法治生活诸多负面现象的根源。刚刚走出墨香校园的新晋法律人,首先要做的,是用思想上的武器,以观念战胜观念,这也是当代法律人的担当所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内窃现象时有发生是校园治安比较棘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首先弄清发生内窃的原因。根据笔者在办案实践中的调查了解,对学生宿舍发生内窃的原因做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1、社会导向的偏差和学生虚荣心的满足,这是学生作案的思想原因。近几年来,大众传播媒介,广为流行高消费生活,把个别学生引向超前消费,他们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贪慕  相似文献   

11.
对警察组织和民警个体的负面事实进行报道后公众对警察组织和民警形成否定性意见、态度及评价,这种意见及评价会导致警察组织形象受损。涉警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媒体语境中新闻控制弱化和媒体技术手段的变化。涉警舆情危机一旦发生对公安机关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基于媒体语境的变化和受众心态,当涉警负面事件发生后以及当媒体披露了涉警负面事件后,公安机关应该积极介入和应对以消解涉警负面事件发生后以及被媒体报道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公安机关而言,这是可以做到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27年2月27日发生的“阳新惨案”,是武汉国民政府辖区农民运动中爆发的一起典型的反革命势力屠杀革命群众的群体事件。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积极介入惨案的善后处理并迅速平息事态。武汉国民政府在惨案的善后处理过程中沉重地打击了反革命势力,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时代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不难看到,当下的大学生们,虽然身处校园,但他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来自校园外部的一些消极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尤显突出的是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产生了负面作用。一些大学生的不文明举止、人格不健全、重利轻义、心理失常等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这些现象尽管不是主流,但大有蔓延之势,令人堪忧。对此,有识之士疾呼高校要大力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高校持续发生学生间伤害事件,值得各类学校深刻和反思。针对五年制高师学生发生伤害事件,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诱发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应区分不同性质、不同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建立类型化研究。认为从增强稳定有效的社会"减压阀"机制出发,着力对一般突发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的阻断机制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是类型化研究中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刑法机能包括本体意义上的规制机能和价值意义上的社会机能。刑法的社会机能即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与规制机能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近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惨案凸显了当前我国刑法社会机能不彰的现实。弑童案发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会非均衡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失范风险。对这种风险的防范,不能过分依赖刑法的规制机能。当前,鉴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我国法律实践中人权保障不够充分的现实,刑法社会机能的定位应当是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并重。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是对狭义的校园暴力即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进行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暴力文化的社会学分析及其与校园暴力关系的剖析,重点研究了暴力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出暴力文化泛滥是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内在动因,同时以"马加爵案"为例在社会文化环境层面分析了暴力文化的负面作用.最后借鉴国外一些校园暴力的预防理论,提出了我国校园暴力主、客观双向预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上海股市发生的“室延风波”(即宝安集团上海公司大量收购上海延中公司股票,被延中公司指为违规而引起争议的事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起上市公司收购方面的争议事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引起强烈反响。其纠纷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及社会经济背景无不表明,我国有关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还很不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尽早完善法律规范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表现形式愈趋激烈,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此种社会现实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就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而言,呈现出了发生突然;群体性事件人员、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以及有组织性、原因的复杂性、处置难度较大等特点。究其原因,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不公和作风不正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社会、法制因素;基层组织控制力及全局驾驭能力弱化,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因素。为此,有必要从事前调控、事发控制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对我国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校园暴力的特殊性所决定 ,学校对校园暴力的产生负有首要责任 ,教育模式的明显功利性、教师权威的负面作用 ,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漏洞 ,均是校园暴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和社会对校园暴力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结构的缺陷 ,还是暴力文化的泛滥、大众传媒的影响等 ,都是校园暴力的重要致因。此外 ,主体自身生理、心理素质 ,对于决定其能否抵御外界各种不良影响 ,是否实施暴行具有根本意义。因此 ,防治校园暴力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