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不是单线型的,而是呈现多线型的多样性统一;另一方面,对今天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道路是位于自然界的结构物,路线受自然地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将道路设计成一条满足行车要求、具有一定技术标准且工程费用最省的路线,不但要充分考虑人、车、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充分重视线形设计,其优劣对道路环保和投资的影响甚大。目前,各地线形设计尚无统一的规范和定名标准,致使设计评定无章可依。文章探讨了线形设计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命名标准,望对规范曲线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狭义的角度看,解决矛盾即解决成为问题的矛盾,而最成问题的矛盾即怪圈式矛盾.怪圈式矛盾双方,每一方的解决都以另一方的解决为前提,互相连结环扣,形成循环的圈.矛盾怪圈有客体与客体、客体与主体、主体与主体三类,无论那类怪圈,其线型循环都是受线型思维所致的主观臆断.实际上怪圈的循环是非线型的,其前行中必有一"拐点"存在,一过"拐点",怪圈性质便发生转换.解决怪圈式矛盾就是研究怪圈变化的规律,寻找怪圈变化的"拐点",创造条件,促使怪圈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并防止其逆转.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总体道路,它由四条具体道路汇合而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开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苏联模式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从开辟、拓展到完善和进一步拓展的历史轨迹。民族复兴道路探索的胜利与挫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和平外交实践成果丰硕.在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和平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道路自信思想建立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在道路自信中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和民生建设,通过这两个方面扩大了道路自信的群众基础。当前,推动道路自信必须突出中国道路内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优越性,同时兼顾道路自信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道路自信是建立在中国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在道路自信中必须重视党的建设和民生建设,通过这两个方面扩大了道路自信的群众基础。当前,推动道路自信必须突出中国道路内在的理论和实践的优越性,同时兼顾道路自信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道路货运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物流的涵义、产生及发展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道路货运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道路货运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必要性,并从道路货运业自身优势出发,提出了道路货运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翔实的资料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同时阐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以及重大意义,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确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当代中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是当代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的成功,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在当今世界日益发生广泛深刻的积极影响。文章从经济、政治、文化、以人为本、和平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点和优势,阐述了中国道路的成功对推动世界发展道路多样性历史进程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问题从历史上看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论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论述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自信的必要性。道路自信即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基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苏东巨变道路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国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道路自信具有理论根据的科学性、方向明确的原则性、系统组织的开放性、符合国情的务实性、与时俱进的灵活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的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历史起点、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的现状及交警部门在事故损害赔偿调解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主体的转换进行了必要的探究,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主体转换后所表现出的优势,并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如何移交法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建党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正确的、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创与奠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规划与践行、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延伸与创新、胡锦涛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拓展与升华,分别作出了重大贡献。回眸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拓新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启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是当前工会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对于工会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性质和特色,决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内容又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是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的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表明中国道路的巨大成功,又彰显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即向世界贡献了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入世界情怀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具有世界意义。其中,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国道路的可行性和彻底性、优越性和吸引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上。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则在于,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抨击了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也驳斥了西方的"历史终结论",还纠正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总之,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形成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坚持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为那些既不希望"脱钩了发展"又不希望"依附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条件和途径。中国梦内涵丰富,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二者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中国梦的实现必然要求坚持走中国道路,而坚持走中国道路则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彰显了该道路的创造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是对人民未来利益发展的根本维护,是人类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