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彭丹同志要我为她这本纪念彭塞的文集做点编辑工作。常言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编辑纪念彭塞这样一位资深共产党人的文集,无论资格、学识和关系,都轮不上我。大概彭丹同志看透了我的心思,又说,你在彭塞生前曾采访过他,对他比较了解,他逝世以后,你们又在刊物上组织了一组悼念他的文章,社会影响很好。你就做我这本书的编辑吧。恭敬不如从命。我也不揣冒昧地接受了这项任务。虽然彭塞生前曾接受过我的采访,我也将采访的内容写成了文章发表在刊物上,但采访的内容和所涉及的方面都很有限,只涉及建国后他的工作、经历和遭遇。如果要问我对彭塞了解…  相似文献   

2.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3.
《四川党史》2002,(2):45-4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我省党史工作战线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原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研究员彭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2月2日16时20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1岁。彭塞(原名彭为商,曾用名李思聪)同志生于1921年10月4日,四川省夹江县人。彭塞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投身革命,1936年10月在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彭塞同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校内发展“民先”组织,在校外发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孜孜不息的读书生活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和他的革命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酷爱读书,广收博览毛泽东从幼年起,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愈来愈强烈。为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后来,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到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各种渠道,尽一切可能,从国民党统治区购买各类书报。到了延安,他的书逐渐多起来了,并有专人替他管理。他的书起先放在离住处不远…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盖棺论定。彭塞同志走了,关于他的一生现在可以作出评述了。他在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民主运动,继承了“五四”和“一二九”的革命传统,1936年加入“民先”,1938年入党,树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对国统区的党组织提出“精干荫蔽,长期埋伏”方针,在执行中产生了消极倾向。而彭塞同志却一直保持着革命者的先进性,虽失掉组织关系,仍组织进步同学研究时局和理论,保持着革命家的政治敏感。“春江水暖鸭先知”,到了1944年,当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新的革命高潮即将到…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道     
陈克鑫 《湘潮》2010,(9):47-48
<正>毛泽东:读书无禁区。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保存在菊香书屋的书有9万多册。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他确实做到了。  相似文献   

7.
彭塞同志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一位优秀的共产员、忠诚的战士、党史工作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匆匆离我们而去了。不。他没有死,他的音容笑貌、高贵的品质和我们多年的情谊,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解放前,我跨进华西大学校门,便结识了彭塞。当时,他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我是刚转学来的哲史系的学生。当他初次同我见面时,知道我是刚从同济大学“暴风事件”中被开除转学来的学生时,便开始主动同我联系,而且互相交往密切。那时我并不真正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和身份,只把他当成同学中的兄长、十分令人敬佩的朋友和思…  相似文献   

8.
到延安见毛主席 在史超到了延安第三天,有人问他,你见到毛主席没?他说,没见过啊?上哪儿去见?那时,史超还不满18岁。他和11位同道,走了720里,从西安走到延安。当时,延安叫肤施,是个很小的地方。夸大点说,站在城中间一喊,四下都能听见。他们说你向北边走.北城靠东的地方有个小教堂,去那里就能看到毛主席了。  相似文献   

9.
盛明 《四川党史》2002,(2):54-55
50年代初在工会我就认识彭塞同志,以后都调统战系统工作,同住一条街,但也只是点头之交。直到1986年春,“火星社”写社史,他来参加指导,我才知道他当时是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直接领导“火星社”,是我们的老领导。也才知道他就是有力地冲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四九”事件的现场指挥,不禁由衷的敬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地下斗争,不易理解那种由衷之情。当时我们在四川大学念书,都是20出头的热血青年,不满现实,向往革命,在雅乐工委副书记吕英的指导下,成立了革命青年的秘密组织———火星社。临近解放,敌人垂死挣扎,…  相似文献   

10.
高德明 《党史博览》2010,(12):27-28
高浩平不算什么大人物.经历却不平凡。他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的一个农村.读书后到天津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1938年参军,1943年就在太岳军分区十六团任政治处主任。以后在国民党企图袭击延安时,高浩平所在部队调到陕北.改编为新四旅,负责保卫延安。解放战争期间,新四旅成为彭德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六军第十七师,高浩平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陈云是"搞经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思想,有着醇厚的人文素养。"马背上"的读书人陈云勤奋刻苦,喜欢读书,既是革命家,也是读书人,可以说是"马背上"的读书人。他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却天资聪颖,喜爱读书。从上颜安小学到去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他都是因为读书优秀,而得到贵人相助,从乡下走向都市,从小我走向职业革命家。读书伴随着陈云的革命生涯。延安时期,环境相对稳定。他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徐特立是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桃李满天下,毛泽东主席也曾是他在长沙师范任教时的学生.1946年,徐老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教育的副部长,那时我正好在延安中学读书,耳闻目睹了许多徐老的故事.特别是他老人家来延安中学视察时,还曾借过我的被子留宿,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忆董老     
张颖 《红岩春秋》2006,(4):36-38
七十年对人生来说不算短暂,有些人和事回想起来却那样清晰、历历在眼前。董必武同志——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董老,论年龄他几乎是我的祖父辈了,但我们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融洽、那样亲切,那个年代没有代沟啊!1939年5月份,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王明、博古、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从延安去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他们带领了一群年轻人,从延安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我是其中的一员,时年17岁的丫头片子,虽然当时我已经去延安学习了一年多,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领导人,当年延安很受尊敬的老革命“四老”——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我一个也未曾见过面,这次机缘巧合,能随林、董二老同车去重庆,真是惊喜万分。从延安出发时共有三大卡车的人,挤得满满的,而我却一个都不认识,车停第一站时,我才看见二老从司机驾驶室下来。我十分惊奇;这么大岁数了还和我们一起坐卡车,一路颠簸,据说要走十来天哩。但见他们精神健旺,谈笑风生。我们才听说这就是董老和林老,一路上他们经常和我们这批年青人说说笑笑,特别是问到我们的家庭和到延安后的情况,并记住我们的名字,董老特别对我说,不要叫她小广东了,因为你要长大的,那就不好改正了,就叫名字吧,老人家就真记住我...  相似文献   

14.
1946年9月,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驻地陕南丹凤县封地沟,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已是夜深人静,唯有李先念司令员住的那间灰瓦屋及其对面的茅屋里还透出一线淡淡的亮光。他的随从参谋肖健章正在茅屋里签收一份中央急电。电文大意是:李先念、任质斌等同志速来延安组成新的中原局,以便指挥在外线作战的部队。 从陕南赴延安,走直线也有800多里,其中敌占区就有500多里。而且这一带敌人控制非常严密,处处布防,到处设卡,想走过去是很难的。为了保证李先念平安抵达延安,豫鄂陕边区党委书记汪锋找了许多同志研究,设想了绕道走山…  相似文献   

15.
胡耀邦好学勤思是很突出的。1938年在南昌,陈丕显就对我介绍过耀邦的这个特点,以后在我和他接触中,对这一点又有直接的观感。1976年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几天后,我到富强胡同5号耀邦家串门时,看到他在家中读书的情况。当时,他没有在自己的院子里搭防震棚...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2):90-92
丁玲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湖南临澧人,生于1904年,比毛泽东小11岁。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丁玲就听说毛泽东是一个奇人。毛泽东的第一位妻子杨开慧是她的同学,曾向丁玲谈起过毛泽东,但她真正与毛泽东接触,却是在她到达延安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7.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18.
白求恩借钱     
诺尔曼·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38年6月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辗转于冀中地区阜平、唐县等地进行战地医疗,他高超的医术和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边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许多事迹广为流传。但白求恩借钱一事却鲜为人知。1939年初夏的一天,驻守冀中地区的一二○师师长贺龙正在屋里研究战情,警卫员报告:白求恩大夫前来拜访。贺龙忙起身准备迎接,白求恩已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一见贺龙,白求恩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每月给我一些零用钱是不是?我现在预借300元,请你们从我的零用钱中逐月扣除可…  相似文献   

19.
1945年3月回延安参加“七大”,我是大后方(国民党统治区)代表四川组的成员,“七大”以后,周副主席(当时对周恩来同志的通称)指示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处长廖志高同志,要他抽调一部分七大代表(在国统区没有大暴露的人)到国统区工作,决定派我再回四川工作。当时美国在延安有个美军观察组,常有飞机来往于重庆——延安。1946年1月,我坐美国人的飞机约半天时间到了重庆,来到了中共南方局。南方局组织部长钱瑛和副部长于江震两人同我谈话,决定派我到秀山去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情感世界丰富、深沉,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致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在"批张运动"中,由于一些极左的做法,把四方面军的许多一般官兵也牵连进去。几十年后重提这桩历史公案,许世友回忆道:"到延安以后,有人说张国焘如何长如何短,我也不作声,只要你不说到我头上我就不管。以后西路军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