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唯一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各界对其应该定位为法律监督机关还是公诉机关仍然存在争议。从公诉权的基本属性看,应确定其法律监督权的基本定位。通过对公诉权法律监督职能和公诉职能存在的内在矛盾以及弊端的分析,得出对公诉权的职能进行科学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强化公诉权的各项职能,限制和弱化法律监督职能,使法律监督职能仅具有程序启动性而不具有对法官的强制性,同时赋予辩方基本对等的法律监督权。为实现这一配置应进行一定的制度安排,如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及专职检察监督员制度等,以此来实现对公诉权的合理配置,处理好公诉权两大基本职能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2,(2):92-92
刘拥、刘润发在《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是当今世界主要行政法治国家的普遍做法。由于历史等原因,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尚未能上升到立法层面,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我国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的正当性。正是由于行政公诉权在我国具有法律监督权和诉权的双重特点,检察机关行使行政公诉权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我国检察机关还有行使行政公诉权的历史传统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2月7日,上海市检察一分院专项公诉一批境外人员走私毒品案件。这次专项公诉的9起案件中8起为境外人员犯罪案件,8名境外人员分别来自泰国,缅甸、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4个国家。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和检察日报联合主办评出首届全国十大公诉案件,其中案值最小的恐怕要数上海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共同诈骗案。这起主犯仅判5年有期徒刑的普通诈骗案,由于对三名被告人的犯罪形态属于既遂还是未遂、未遂还是犯罪预备的分歧,引起了上海市检察机关从基层检察院的虹口区检察院到市检察二分院直至上海市检察院,长达近两年之久的抗诉,并成功地运用了刑法和民法对财产权认定的法律概念,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侵犯财产犯罪形态的不同认识,统一了执法思想。  相似文献   

5.
评议有感     
市人大代表及来自社会各界和检察系统的763名评委1400多人次,听取并评议了全币检察机关323名公诉人的571次公诉出庭,从中评选出123个市级“优秀公诉庭”;从674份出庭法律文书中评选出145份院“优秀公诉文书”和77份市“优秀公诉文书”。规模可谓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6.
本市31名社会各界人士3月30日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余啸波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上海检察机关首批暗访听庭评委,从现在起至10月底,他们将随时出现在法庭旁听席上,暗访评议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表现。据统计,首批受聘的31名暗访评委中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17人、政协委员10人,有来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工作者7人。市检察院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顺应民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强化对公诉权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7.
8月6日下午,第九届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评审结果揭晓。具有深厚法律功底,审案和出庭公诉能力突出,担任公诉人十余年,先后成功办理各类案件300余件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处长助理陶建平代表市级机关系统得到唯一的评委全票光荣当选。  相似文献   

8.
2010年,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对全市诉讼监督案件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尝试建立公诉部门法律监督一体化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法律监督一体化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坚持上下统一、纵向协作、内部整合、统筹联动的原则,上下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分工负责,共  相似文献   

9.
《上海机关动态》2007,(12):29-29
近年来,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以“人才工程”为抓手,以“市级优秀公诉人”评选为品牌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公诉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公诉人才,先后涌现出“全国十佳公诉人”和“上海市优秀公诉人”8名,成为全市唯一届届都有市优秀公诉人的基层检察院。  相似文献   

10.
"杭州快递诽谤案"折射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程序衔接缺乏立法规定,"被害人撤诉论"由于缺乏法律支撑而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域外经验可为我国网络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程序的重构提供"他山之石".诽谤罪除罪化已成世界趋势,我国应顺势改变自诉与公诉的分类标准.在明确诽谤法律制度价值倾向的基础上,以原告提起民事诉讼作为公诉的前置程序.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均借助担当诉讼解决自诉困境,我国不能照搬适用,应以尊重自诉人意愿为宗旨对担当诉讼进行本土化改造.可以借鉴俄罗斯和我国澳门地区的立法经验,将自诉转公诉案件与公诉转自诉案件统一以自诉一公诉案件进行称谓并根据案件性质设置不同的诉讼程序.英国诽谤法中举证责任倒置的保护倾向与我国《宪法》确认的言论自由权优先的立法理念相斥.  相似文献   

11.
银福成 《前沿》2011,(11):100-102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公诉权的同时,又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行使主体的重合严重违背司法监督理念、影响控辩平衡、妨碍审判中立,致使在司法公正、监督权和公诉权作用的发挥,以及检察官职权行使等方面都造成了诸多弊端。而且,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由同一主体行使在制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将两者分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取证引导机制改革的不同模式,检察引导侦查与公诉引导侦查在改革目标和实施体系等诸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性,两者不宜混同使用.旨在强化法律监督的检察引导侦查,其引导模式与法律监督的属性互为冲突,难以实现侦查监督与服务公诉之双重目的.以提高公诉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的公诉引导侦查不同于我国“严打”时期的联合办案,并不违背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理念,其更注重我国侦查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不失为现实条件约束下提高侦查取证质量的一种相对合理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诉权、法律监督权作为我国检察制度的两项基本职能,是历史形成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公诉环节强化完善法律监督权,通过诉讼监督的手段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检察改革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强化对简易程序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桐梓县检察院自去年11月份起,全面实行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制度,目前,出庭公诉简易程序案件已达122件190余人。  相似文献   

15.
“80后”女检察官包莉娜,脸上常常挂着甜美笑容。然而,穿上制服出庭,她便成为了一名压得住“阵脚”、有力指控嫌疑人的国家公诉人。  相似文献   

16.
尹泽明胆大包天,弄虚作假,一年内私自放掉两名罪犯! 检察院依法监督,锲而不舍,5年中出庭公诉四处法院。同一案件同一部法,审判人员四审四判,使用法律各不相同。抗诉,抗诉,再抗诉,罪犯终于被判处徒刑5年。  相似文献   

17.
郑金莲 《前沿》2006,8(10):90-92
公诉案件撤诉问题,在司法实务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却无人论及。笔者在本文中对公诉案件撤诉的理论基础做了初步探讨,认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撤诉是:公诉权公正性的客观要求;立法追求客观真实的必然结果;起诉便宜主义的应有之义以及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身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如龙 《今日海南》2007,(11):42-42
他曾是一名部队副团级军官,脱下军装后成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从部队到地方,从军官到公务员,凭借着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军人本色,爱岗敬业的他很快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他,就是海南省旅游局主任科员、共产党员邹贤锋。  相似文献   

19.
法治思维是实施法治方式的思想基础,检察机关在个案办理中就要运用法治思维来指导司法实践。目前,检察机关在个案办理中存在着公诉执法理念亟待更新、案件审查过程中错误指控或监督缺位、缺乏具体规范的公诉案例指导制度等问题。因此,必须更新公诉执法理念,强化法律监督和自我监督,切实把握好办案数量、质量及效率、效果之间的关系,借鉴防错案方法论,加快构建公诉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忠诚 《人权》2014,(1):18-19
中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职责不是简单的追诉犯罪,检察机关的性质也不是单纯的公诉机关,从本质上而言,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检察机关在侦查、批捕、起诉等各个环节,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