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的素质高低、法律意识的薄寡甚至思想道德水平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大学教育的质量,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开展更具务实的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绝不可等闲视之。本文拟以此为线索,着重分析了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并分析了将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扩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作案方式隐蔽化和施展过程渐进化等特点,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的产物。高校应在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女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扩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作案方式隐蔽化和施展过程渐进化等特点,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的产物。高校应在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女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4.
杨强 《法制与社会》2014,(14):227-229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仍不尽如人意,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应明确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性质和目标,结合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炜  刘宁 《法制与社会》2013,(34):222-223
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着法制教育的地位缺乏独立性、法制教育的师资建设缺乏专业性、法制教育的教学形式缺乏多元化、法制教育的教材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应对以上几个问题,本文提出赋予法制教育独立的地位;采取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建设;优化法制教育内容,丰富法制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法制教育教材的针对性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育人的目标,提高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  相似文献   

6.
法制教育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培养模式。随着我国法治理念的演变以及法治建设步伐的迈进,高校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在内涵、目的和教育方式上均有别于法制教育,是法制教育顺应时代变迁所发展的趋势。法治教育主导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与提升,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培育社会良好法治氛围,提升国民整体法律意识,进而为我国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文坤 《法制与社会》2012,(13):226-227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周边环境、高等教育内容以及大学生性格特点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要不断更新法制教育观念,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制教育水平,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法制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当前高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伴随法治话语权力提升的是对民众法律素养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培育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可以以该门课程为依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适当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法制教育的实践环节等具体教学改革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白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0,(33):250-251
本文基于高校政治理论课"05方案"新课程体系设置,着眼于90后学生的群体需求,重在探索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梁宇 《法制与社会》2011,(13):227-228
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缺陷,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非 《法制与社会》2011,(5):233-234
法制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它是大学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大学法制教育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难有实效,从近年来的大学生犯罪的增长可见一斑。为此,必须积极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大学法制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在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应用相对薄弱,分析和探讨"模拟法庭"教育形式的作用、设计和应用,对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塑造学生的法治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娄刚 《法制与社会》2013,(5):214-215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期,在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中必须注重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本文论述了大学生法制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大学生法制行为规范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铤 《美中法律评论》2006,3(7):52-54,60
法制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但是中国目前的大学法制教育的效果还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今大学法制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应当更加关注大学法制教育,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优化当今大学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法治实践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解决现实问题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却落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创新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露 《法制与社会》2010,(19):233-234
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效力低下,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偏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以期寻求一条符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8.
张燕娥 《法制与社会》2012,(13):222-22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而作为培养国家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的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偏低,高校对法制教育不重视,以及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的高校法制教育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法治化的速度与实效,因此,必须采取科学的途径予以改进.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认为提升高校法制教育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高校重视与改进法制教育;建立多样化、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组织社会实践,坚持校内校外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尚法理念的缺失的根源亦是多方面的。传统文化中负面因素的惯性效应,现行法律异态运行的强烈阻碍是大学生尚法理念缺失的深刻社会根源。法制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附衬,法制教育停留在"知法"的层面,理念的培育抛在素质教育之外,是大学生尚法理念缺失的学校教育根源。培育大学生的尚法理念,法制教育为一个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应用性本科的法制教育,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用型本科法制教育存在重技能轻法律、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需多渠道进行教学创新,以建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