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吴伟佳 《前沿》2013,(9):62-6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口号,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从宏观方面看,它包含"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崇俭爱物"等传统自然观,这些传统思想观尽管缺乏理性的科学思维,但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榕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05-108
"生命观"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是生态意识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思想中对"生命观"有着丰富而深刻的阐述:儒家的"知命畏天"、"仁民爱物",道教的"天人一体"、"顺物自然",佛教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这些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的挖掘和提升传统思想中"生命观"的内在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卓煜 《理论月刊》2013,(2):172-175
中国传统生态观与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生态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世界观方面看,西方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的"自然整体观"、"物种平等论"与中国传统生态观主张的"天人合一"观、"民胞物与"论相契合;从方法论角度看,西方生态中心主义主张的"循环经济"模式与中国传统生态观的"阴阳五行"太极模式相契合;从实践观看,二者有诸多相通的"清洁生产"观念和行为。研究二者的契合性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与我们当下弘扬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当下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性。因此,在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进一步挖掘其生态智慧,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叫魂活动是一个展演佤族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神圣与世俗融会、信仰与现实共通。他们的价值观念从中得以体现,社会关系也在仪式中得到强化。翁丁佤族的叫魂活动反映了其灵魂观、神灵观等超自然知识,并在仪式过程中建构了其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强化了其民间权威力量,成为翁丁佤族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的书写,是我们了解中国当代民族的重要途径。这期我们对话的佤族作家布饶依露,其成长、写作和思索,显然也为我们了解佤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发展,提供了某种"内部视角"。布饶依露出生于佤山,成长于昆明安宁的工厂社区,30岁前后,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90年代中期成为"北漂一族",全面转向佤族文化的书写与报道,其佤族作家的身份意识也正式确立。这一成长轨迹,颇有代表性,反映了少数民族作家与乡土、都市、现代文明的复杂纠葛,也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从传统向当代的巨大转变。布饶依露从佤族史和她个人的家族史中,发现了一种极其珍贵的家国情怀。她的外公刘国用是1934年沧源班洪地区发生的抗英事件的重要组织者之一,是被历史铭记的佤族爱国者。其先祖吴尚贤,是清乾隆年间从云南内地(石屏)迁徙到边疆,从事边疆经济、矿产开发、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著名先驱。其联合当地佤族同胞创办的"茂隆银厂",一度是中国最大的银厂,100多年后,这个银厂还成为英缅侵略者入侵中国沧源边境的重要目标。布饶依露对历史的兴趣,超越了历史本身。作为一个关心当代佤族社会发展的作家,她希望通过历史的梳理,为当代佤族文化提供一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7.
刘荣臻  包羽 《前沿》2011,(11):153-156
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具有生态适应性、文化负载性强、以牲畜饲养技术为核心或基础、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占据主导地位等特征。对自然的顺应和对于畜产品的物尽其用的利用,决定了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生态适应性,使之成为生态化的技术。而蒙古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游牧经济的开放性和根植于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环境观等,则使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这一特征得到了形成和保持。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的生态适应性对于草原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 《前沿》2008,(11):153-155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思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以崇尚自然为基本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涵着深刻的自然生态观,同时也体现出以关注自然界中的人为鲜明特征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与当代生态文明所阐述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思想具有相通之处,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和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一个不曾彻底崩溃的神话王国的话,那末,佤族神话则是这个神话王国中最古朴的珍品。由于历史上阿佤山中心区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使佤族神话大多得以活的形态存留下来。这对于我国神话学的研究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文拟从文化生态这一背景上对佤族神话进行考察,并力图从中探索活形态神话的基本特征。一若以故事内容作为分类的依据,佤族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庄子“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内涵分析了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关系。试图阐明庄子“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于现代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立和实践具有启示作用。然而,庄子的生态观是不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建立需要对“天人合一”生态观加以超越。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进入现代社会不足百年的民族,佤族的民间信仰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的实践行为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调适,直至今日仍继续对维护本民族自然生态产生实际效用。文章认为深挖佤族民间信仰及其具体生态实践行为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可为当今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生态转型后,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了全面的"不适应症"。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症",寻求一条与当代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近三十余年来民间文艺在创作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使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一系列的新变,这些新变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文艺创作在当代文化生态下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发展的理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极大发展,是当代人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前瞻性思考和科学判断.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提高发展的质量.科技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只有树立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才能摆脱现实困境、从战略意义上真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本质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文化经济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宗 《思想战线》2006,32(1):55-61
文化经济论是对当今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理论反映,它凸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并从本质、地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文化经济”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一种契合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是阿莉森.贾格尔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异化概念可以为系统分析当代社会女性所受压迫提供一个比阶级分析更恰当的理论框架。异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的普遍和基本体验,女性的彻底解放需要一种社会生产的全新组织模式和彻底消除女性柔弱气质。该书认识到了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同一性和彼此强化性,但用异化这个马克思在其成熟时期已然弃用的概念来做理论框架的基础使得贾格尔的分析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6.
阿佤山是指以佤族为主、多民族聚居、集地理历史概念为一体、跨我国与缅甸联邦两国边境地区的一个地理单元。这一特点决定了阿佤山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和陆上捷径,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交往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由此,文章提出阿佤山通道这一概念,并认为认识阿佤山通道的形成及其在我国对外交往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云南建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必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发展哲学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深入探索我国现代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坚持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代发展哲学的人本性确立,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化提供了途径,找到了重要的现实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做出怎样的考察,问题要在人类实践中才能获得根本的解决。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是人们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浅层生态实践活动,而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则是当前人类经济发展必要的实践转向。实践的生态学转向是当代生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妇女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性别视角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发展的基本观点,彰显出鲜明的促进妇女发展的时代精神,确立起审视妇女发展的新的坐标,提供了推进妇女发展的思想武器,是妇女发展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能力是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为寻求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从事现实的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和实际本领,是主体人的内在本质的外化和体现。能力理念的本质是寻求每个现实的社会个体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当代能力理念的实质是消解权力至上带来的社会不公正,寻求真正社会公正的现实努力。在当代中国社会能力理念是针对权力本位造成的不公正而提出来的一种强调权利、机会、规则、尺度和“回报”公正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