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4月5日公布了200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8家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全部通过“审定”,其中右翼政治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炮制的扶桑社版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审定“合格”  相似文献   

2.
日本四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4月5日告一段落,文部科学省宣布审定通过了8个版本的初中用历史教科书。令人愤慨的是,那本由右翼势力支持、“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简称编撰会)编写送审、歪曲史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居然也在通过之列。如果说这本右翼教科书有什么存在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被当作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为浩劫。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在世界各国人们以不同方式追忆反思历史祈求世界和平的时刻,日本作为发动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战争灾难的主要责任国之一,其国内政界和学界却逆时代大潮而动:某些政府官员一再发表否认侵略历史、为战犯“翻案”的言论;右翼组织编撰的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也被“审定合格”。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挑战历史定论200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8本《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由右翼组织编撰、扶桑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以狭隘民族史观为出发…  相似文献   

4.
《友声》2001,(3)
4月4日,中日友协负责人就日本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发表书面谈话: 我们对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了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感到震惊,表示强烈的愤慨。日本政  相似文献   

5.
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2002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送审本的审定结果。审定合格的教科书中,竟然包括了由日本右翼学者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该书总体基调不是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任何反省,而是通过对一些史实的歪曲性陈述,为侵略历史开脱,甚至为军国主义张目。对于日本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科书问题由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二、三十年前就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直接影响了日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即使在中日关系较好的八十年代,中日间两大外交摩擦之一就是修改历史教科书引起的。即日本文部省1982年在审定中  相似文献   

7.
《同舟共进》2013,(11):83-84
陕西汉中慕棒(陕西省汉中市委党校教授)随手拿起贵刊2013年第5期,读了专题策划“教科书之思”的一组文章,感觉很好。葛剑雄先生在访谈中,以对中国历史有深人研究的学者身份,对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透彻剖析,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王晓渔的《历史教科书的两个怪圈和两种叙事》一文,对长久以来教科书中传达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狭隘历史观作了揭示,十分有益。美国大学教授程映虹的文章,则具体分析了中美两国的历史教材,对照解读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念,开人眼目。  相似文献   

8.
杨彪 《学习与实践》2012,(7):134-140
当代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对20世纪早期中国的历史叙述中,存在着很强的用自身文化视角来审视中国历史的特点,有意或无意地透射出其背后的预设立场,这些立场体现了日本比较主流的中国观和历史观。在具体了解日本历史教科书相关记述后,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记述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架设起中日理解的桥梁作用呈现弱化的态势。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记述问题,才能真正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中篡改侵略历史,引起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以及日本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本刊第十期曾有报道)。九月六日,日本驻华大使鹿取泰卫约见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吴学谦,表示日本政府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负责纠正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4月4日,外交部长唐家璇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就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问题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唐家璇说,此次教科书问题事发以来,中方一直从维护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出发,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11.
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8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全部获得通过,其中包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主导编写的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1,(4):27-27
两岸共同编撰中国现代史教材 “民进党在岛内执政期间,为推行‘台独’,曾对台湾中小学历史教科书进行大肆更改,还刻意将其分割成‘台湾史’和‘中国史’,以割裂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岛内二次政党轮换至今,依然沿用民进党刻意更改后的教科书,只是给‘中国史’增加了一些课时……”说起岛内的历史教育现状,军队政协委员、北空原参谋长助理林贤顺直摇头。  相似文献   

13.
邹宇  肖凯 《传承》2010,(33):94-95
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历史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古代史中的农民战争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而经历了曲折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所要注意的教育理念、时代气息、历史观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姚同发 《黄埔》2013,(1):56-58
2012年5月笔者访台期间,曾专程拜访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原系主任、原文学院院长王仲孚教授,向其请益受"台独"侵害且沸沸扬扬多年的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问题。王教授因先后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授课,有着各层级教学的实际经验和广阔视野,对中学历史教科书受文化"台独"戕害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对其危害的揭露可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15.
吴亚明 《台声》2013,(9):56-57
岛内日前因“日据”、“日治”用词问题爆发激烈争论,也让台湾历史教科书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一个赤日炎炎的夏日午后,记者来到台北市新生南路的福华文教会馆,就台湾历史教科书问题,向文化大学教授王仲孚进行了一番请教。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教科书,通常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国民而言,教科书是最基础的读本。教科书是否尊重被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是否尊重学术研究的共识,能否呈现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关系到国民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尤其对于国民缺乏自主阅读习惯的国家,教科书的重要性更是无以复加。有些遗憾的是,在国民阅读处于低位的中国,教科书的问题却处于高发阶段,其中历史教科书堪称“重灾区”。  相似文献   

17.
两岸青年的认同问题一直是台湾研究的热点。高中历史教科书是塑造青年学生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取向。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美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影响,两岸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美国形象有很大的差异,编撰者甚至对同一历史事件有着大相径庭的表述,从而造成两岸青年学生对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取向。本文通过对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中有关"美国"形象的比较,指出其差异以及这种差异阐释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是历史规律。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铭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本刊编发此文,以缅怀抗日先烈,谴责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科书的目的是培养“世界公民” 最近这些年,我比较关心教科书的情况,包括世界上各种有关教科书的讨论。比如2006年初,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加州历史教科书有关印度问题的讨论,认为雅利安人和印欧语系起源于印度,这反映了美国人对印度文化的推崇,但又引起了另一批人的反击。从1990年代起,欧盟各会员国就准备在其境内的中小学发布新教材,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倡导“欧洲一家”的理念,为欧盟的形成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花了大量经费支持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宏 《前沿》2011,(2):167-169
针对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的不同时期历史课程及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对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指出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鉴过程中补订、校正,促使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即历史教育也应体现当局者的意志,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观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