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慈善是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慈善传统的核心是以"慈悲为怀"为基本理念的"爱"的价值观,以及以"行善立德"为社会准则的"善"的行为模式。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慈善行为多以志愿活动为依托,同时体现了时代的新特征。在慈善文化基础上发展中国当代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从一些基本建设抓起。首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志愿服务文化。其次,要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再就是以"慈善法"发布为契机,依法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功利化的参与动机既是对志愿服务对象的不尊重,又是对真正怀揣赤子之心的其他志愿者的伤害,更是对志愿精神的亵渎。崇德向善的文化环境是志愿精神的生长土壤,在见利思义、济世爱民的社会环境中才有希望培育出有担当、有德行、有责任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要秉承志愿精神的真谛,超越物质走向精神、超越"小我"走向"大我",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3.
继大学生"被志愿"现象之后,法律政策层面出现了志愿服务学分化的规定,引发了志愿服务自愿性与义务性的悖论之争。这场争议的实质是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思自治与国家权力的强制干预之间的张力。采用宪法规范的扩张性解释方法、通过基本权利功能的视角,经分析发现,政治自由、社会权以及平等权可以成为志愿服务立法源头性问题——合宪性的依据,但是难以证成其义务性规范的合宪性。不过,对于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主体,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从教育权的角度为二者的并存寻找到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美育和志愿服务实践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将美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从多维度提升美育水平和志愿服务水平,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人才、助力学校与社会层面的美育融通交流、促进“第一、第二课堂”知识生产双向流动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乎从建国以来,志愿精神就一直是美国文化一项不可或缺的要素.美国人普遍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现理想与抱负、显示自己才能、扩大社会交往、积累工作经验或者赢得社会尊敬的重要场所和途径,来完成他们"想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一朴素愿望.本文联系美国的历史发展,考察其志愿服务发展的特点、成因及价值,以期对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志愿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十个发展新趋势:即新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普遍现象、党员志愿服务发挥示范作用、团员青年成为志愿服务先锋、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日趋重要、关爱帮困志愿服务深入细化、文化民俗志愿服务掀起热潮、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规范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影响扩大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时代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融入"两个大局"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助人"与"育人"双功能将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7.
韩松林 《群众》2010,(8):56-58
<正>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在推进"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进程中,我省坚持把发展志愿服务作为提高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广泛开展实践,取得积极成效。一、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全省志愿服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省志愿服务发端于1994年,经历了起步探索、巩固提高、深化拓展和整体  相似文献   

8.
企业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志愿服务形式,具有实现个体、企业和社会多赢的价值。为此,应通过大力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企业志愿服务项目拓展机制、实绩评估机制、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等,进而推动企业志愿服务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志愿服务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鹏生  孙吉亭 《求索》2012,(9):244-245,210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成果。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志愿精神也成为城市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应注意培养志愿服务活动与城市文化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志愿服务较之于社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持续的开展,能够促进高校志愿者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依托寝室、班级和社团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外在和内在的激励机制,是建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三条重要路径,对于这三条路径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顺茗 《人民论坛》2010,(10):140-141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个体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府、社会、高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为大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对14名从未参与志愿活动大学生的深度访谈资料,利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Vivo 7,对非志愿者不参与志愿活动的合理化机制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非志愿者在阐释自己的不参与行动时,一是通过"内部路径",构建了"内在合理化机制",即从个体自身寻找不参与的理由,从而将不参与行动合理化.他们找到的最主要理由是志愿活动与自我发展相冲突;二是通过"外部路径",构建了"外在合理化机制",即从个体自身以外的与志愿活动相关联的诸多方面去寻找不参与的理由,从而将不参与行动合理化.他们找到的最主要理由是志愿活动无意义、志愿活动缺乏安全保障;志愿组织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严重;志愿活动的社会支持网络缺位等等.文章最后讨论了上述研究发现的理论意义及其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4,(12):51-52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落实这一目标和要求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南京市浦口区以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载体,深化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单位党员整体进入与党员个体进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互助共建、互动互融,促进了区域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在春节期间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进一步营造学习雷锋、志愿助残的浓厚社会氛围,中央文明办、交通运输部、  相似文献   

15.
龚万达 《前沿》2010,(3):160-163
对社会志愿服务进行研究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学说和评价理论作为指导,社会评价论是研究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志愿服务在权威评价活动与民众评价活动交互作用中发展。权威机构通过制定奖惩措施和宣传工作形成舆论来维护其对志愿服务评价活动的权威性。要使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应消除权威评价活动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消极影响,避免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6.
青年一直是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力量,在志愿服务越来越成为人类重要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关键要素的当今世界,讨论青年和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社会关系是青年与志愿服务的共同焦点,"人本"是青年发展与志愿服务共同的价值核心。青年是现代志愿服务的先锋和主体力量,而志愿服务本身就具有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也因此成为实现青年全面发展的社会化大课堂。  相似文献   

17.
上海志愿者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在市区两级文明委领导下,由文明办组织协调,以市区两级志愿者协会为管理机构,统筹各方面志愿者力量,面向全社会开展活动的组织架构。在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的运行管理,以及经费募集、社会支持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在创先争优中开展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推进创先争优,促进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把志愿服务作为争创内容.一是活动规划上纳入志愿服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中央有要求、工作有基础、群众有期待.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带动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和获得志愿服务的“两个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对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实施进度、机制建设等作出科学规划,组织党员志愿者围绕群众需求,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实事.二是活动内容上体现志愿服务.在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实施办法中,增加志愿服务的内容,切实把开展志愿服务作为评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指标.三是活动成效上检验志愿服务.通过制定标准、狠抓落实、考核评比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志愿服务在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方面的检查评估,形成积极的活动导向,带动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使这项工作成为锻炼干部、凝聚人心、加强组织、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必须建立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之上,这既是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原则,也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所具有的基本权利。作为一种自主选择,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才是真正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志愿组织也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志愿组织经历了以下的发展变迁:首先是特色各异的志愿组织雏形;其次是性质趋同的志愿组织形态;再次是多元参与的志愿组织环境;最后是协同创新的志愿组织生态。在志愿组织类型上,通过结构创新,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出现了"统筹型志愿组织、支持型志愿组织、传播型志愿组织、实施型志愿组织"等多种形态。此外,在志愿组织内容上,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呈现出"智慧志愿服务、技术志愿服务、信息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面向未来,在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中国志愿组织呈现社会化、规范化、岗位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