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实》2013,(1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当前中国的改革正步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矛盾凸显如何妥善处理?利益多元如何实现公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法治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领导干部的素质将更加体现在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因此,亟需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提升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要求,是依法治国理念的体现,是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识、是顺应社会管理的需要。我们要明确法治思维的涵义,把握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认识到当前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提高领导干部个人法治思维能力和加强改善法治环境,通过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促进领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来治国理政。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法治思维是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陈垚 《学习月刊》2013,(14):8-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我党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要求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可见我党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一、法治思维的涵义与特征关于法治思维的涵义,目前学术界直接阐  相似文献   

5.
徐信贵  杨杰  李爱红  邹红  童彬  谭光定 《探索》2015,(1):174-178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善治目标的实现。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亦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解决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法治方式予以解决。因此,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新要求。可以从夯实法律知识、强化制度建设多方面入手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依法办事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俏 《理论导报》2016,(1):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并要求领导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一、法治思维的内涵何谓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观察、认识、分析。  相似文献   

7.
郝连儒 《求实》2017,(6):32-40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斗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领导干部应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转变思维方式,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民本思维和奉献思维处理好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科学思维聚合力,用系统方法谋全局,激荡起书写历史的磅礴伟力,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5,(11)
<正>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的新要求,必须更加注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养成,积极探寻培育其法治思  相似文献   

9.
黄春英 《党史文苑》2013,(14):41-4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切入点是要处理好法治思维与大局思维、道德思维及应急思维的关系,着力点是要从完善立法、落实责任和优化环境三方面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关键之年。各种严峻挑战"冰山浮现",横亘于前。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领导干部要观大势、谋大事。明确提出要重用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在能力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成为善于精于改革的行家里手。"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打破本领恐慌,成为符合改革发展需求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法治思维”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要求全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特别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大力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2.
法治的根基在基层,兵团农牧团场领导干部是兵团现代治理的主体力量。贯彻和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兵团农牧团场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的工作实践中,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是兵团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和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眼界的开阔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领导干部的思维和决策层次。可以说,开阔的眼界是出色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这一素质带来的常常是控制发展走向的主动权和抢占发展机遇的优先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开阔的眼界是领导干部努力使自己的思维顺应"改革创新"要求,使自己的决策彰显"全面深化"内涵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既借鉴吸收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又不机械重复和简单模仿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争取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走出一条持续健康的、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开阔眼界,善于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好党法、权法、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同时从树立法治理念、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标准等方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3,(Z2):47-4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执政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行动指南,成为全党上下的法治共识,表明了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同时也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党中央根据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必备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7.
胡九龙 《前线》2017,(6):59-62
<正>全面深化改革,全党在看,群众在盼,国际社会也在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要处理好改革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与此同时,改革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如"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基层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以及一些领导干部在事关人民群众冷暖安全、衣食住行等具体工作上"麻痹大意""麻木不仁"的"双麻"现象。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8,(1)
正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第三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着重对领导干部提出了"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的重要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基本方略,确保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的改革路线图和十九大提出的系列改革新举措落地生根,领导干部就要担当起抓改革这一重大政治责任,争当新时代的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关键在于提高谋划改革、推进改革、落实改革、保障改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7,(1):30-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宪法思维。宪法思维的基础性、规范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宪法思维,正确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改革"于宪有据",协调"效率"与"公正"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宪法法律框架下建立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尊重司法权威,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教育、宪法宣誓和宪法监督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宪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突破识人用人的思维惯性,是各级领导干部练就识才慧眼的一门必修课,千万不可小视。早年在部队基层做新闻工作,听一些老新闻干事劝道:这一行搞几年还可以,不过要趁年轻早点改行,要不然就自断后路了。当初甚为不解,后来才渐渐悟出,他们这样说并不完全是不安心本职工作,而是有的组织和领导干部存在"你现在干什么,也就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