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新阶段。新时代要求我们从逻辑结构上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之间的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不仅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相互结合上,而且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结构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结构的相结合上。要实现二者的统一,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鲜明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标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式的深化。本文试从思维逻辑、实践原则、价值原则三个维度,依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内在联系性,解析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位。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传承发展,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探索积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人民中心、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不仅体现在思想的方方面面,而且是理解践行思想的关键。作为开放发展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架构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三"感"的主观评价标准、三对关系的再梳理和社会建设原则方法上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多党合作思想是在中国历史和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起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即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理论来源、传统文化思想——文化渊源、多党合作实践——现实根基、西方政党制度反思——批判借鉴。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多维透视我国多党合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丰富多党合作思想内涵,有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利于合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计毅波 《世纪桥》2012,(5):10-11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党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在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文明的有益成分,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和总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对与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直接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相当完整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对今天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实践,鲜明地呈现出以下几个历史特点:一…  相似文献   

7.
胡一峰 《党的文献》2018,(1):115-122
社会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学术文化政策、评价史学思潮和论争的基本理据。从1924年开始,以上海大学为起点,社会发展史宣教工作逐渐推广,至1950年,全面渗入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思想影响,不仅成为史学工作者著书立说的基本前提,而且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取景框"。回顾社会发展史宣教历程,归纳其主要特征,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中国的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生成理论对影响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形成的四种主要变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正是在旧制度的崩塌和各个行动者之间不断的冲突和竞争中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历史的、社会的和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辉的时代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和根本出发点。然而,这种世界观和历史观不会提供社会发展的现成答案。在马克思、恩格斯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即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后,各个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国家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角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历史方位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胡重明 《求实》2020,(1):49-61,M0004,M0005
社会治理历史变迁的宏观结构研究往往难以确切澄清观察的对象和层次,且在重视权力等关键参数的同时较少关注历史故事中那些未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从"技术-权力"分析出发,以典型组织模式的两次重要转型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研究可见:改革开放前后从"枫桥经验"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转型,不仅表明了"国家管控"向着"社会管理"的跃迁,也意味着以权力结构的调整为组织技术核心的革新不断拓展空间。这种权力对技术的"解制"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又转向技术对权力的"赋能",在"平台驱动的全科网格"中推动了权力结构的矩阵化、扁平化,提升了政社合作的水平,呈现了地方行动者如何在特殊历史场域中突破理念和资源的限制,不断创造治理变革的可能性。当然,为进一步改善对历史的理论研究并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价值,审慎爬梳史实,将宏观结构分析与中微观分析相结合,完善对不同阶段社会治理的组织属性的认知,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80年代头三年开创历史新貌与重塑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新的党史研究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党史研究最终重返历史科学,拨乱反正史学的学术性得以增强,培育了党史研究的学术"问题意识",促进了党史研究多元化格局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党史研究的学术化趋势显著加强,一种有别于传统党史研究的学术化治学传统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共“小资产阶级”观念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小资产阶级问题始终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中共有关小资特征与表现的相关论述,历史地形成了一整套小资观念。中共小资观念从早期经济学、政治学含义,演变为思想意识等文化含义,都是在相应的历史语境之下构成的。从观念史角度研究分析中共小资观念的起源,一方面可以从特殊面相观察中共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观念史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来被看作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逻辑结构与句法意义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前后思想的比较研究上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句话的逻辑平台是认识论,出发点是唯物主义,表达的是马克思的反映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话语在确立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权威性的地位和影响,文学史话语权威性的标志即信史性、共识性、经典性、传承性.文学史的撰写形式可以多样化,具体观念也可以多元化,但文学史家却始终应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维护文学史的权威性,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这正是科学发展现在史学(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舜帝南巡苍梧,葬于九疑,是古史的确切记载,但留下了历史之疑。揭示这些历史之疑,恢复其历史真相,我们发现大舜南巡及其在南方宣传的文化,其实质是和谐文化。大舜是我国历史上创导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和平稳定造福民生的始祖。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邓小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文章认为,历史教育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可以帮助青年认清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培养人民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能够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佐证,坚定人民对中国美好前途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非决定论通过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进而否定“两个必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辩证历史决定论肯定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同时强调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用辩证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进程,必然进一步肯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学界流行的瞿秋白是"在中国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人"的说法为例,说明研究历史必须在历史语境中审视。"第一人"说法之所以有悖历史真实,最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不是从历史语境中审视瞿秋白1924年出版的《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念》等讲义中阐发的马克思辩证法思想,而是将1938年斯大林确定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硬套在瞿秋白1924年的论述中,这是典型的用后来的概念来审视前面历史的"先入为主"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容易误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始文本,造成概念之间的冲突,应予匡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社会救济史作为考察历史的一个重要视角,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济有力地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