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勇 《研究生法学》2007,22(1):110-116
近年来,反倾销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国家利用其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或经济体制转型国家实施歧视性的不公平措施,在反倾销的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制度,中国往往成为受害国之一。面对这种局面,通过研究欧美的反倾销制度,从欧美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频频使用替代国制度概况及其原因,欧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确定的标准,分析替代国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中国对替代国问题的应对措施,这些对我国企业应对外国反倾销诉讼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促进与国外的沟通与合作;企业应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出口结构,建立灵活的经营策略,积极应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江鸿 《法制与社会》2011,(21):153-154
根据WTO的相关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在接受反倾销调查时,必须使用替代国价格来确定正常价格。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也必须适用替代国制度。随着中国出口经济的日益发展,许多贸易保护国滥用这项制度来抵制中国的出口产品,给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治替代国制度的滥用,以及此项制度继续打击我国的企业。  相似文献   

3.
替代国制度是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计算正常价值的一种方案,由于美国一直没有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美国绝大部分对华反倾销案中,我国产品的价值通常要以替代国的产品价格来计算,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在美屡屡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而美国又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因此对美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得到转变,加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势必会引发美国更大范围的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维护美国相关行业的利益.所以,透视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制度并提出相关对策尤显紧迫.  相似文献   

4.
刘瑛 《北方法学》2013,7(1):89-93
美国近日修改《1930年关税法》授权美国商务部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是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WTO规则并未禁止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因此美国此次修法并不违反其在WTO项下的义务,但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按照"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替代国方法进行"双反"救济,依据WTO争端解决上诉机构"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报告,将很可能违反WTO协定的"适当金额"要求,构成双重救济。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现实的"双反"调查,而长远的目标则是争取美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  相似文献   

5.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直接关系到被进口国确认的该类国家的出口产品在反倾销中的正常价值认定方法的选择,最终影响到倾销的成立和倾销幅度的确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制约,中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各国反倾销调查实践中,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常以替代国价格加以计算,中国企业可谓深受其害。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了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认为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这一问题,并应调动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力量,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是欧盟提起反倾销指控的最主要目标。在近年来对华实施反倾销的众多案件中,"非市场经济"问题是中国企业和产品在反倾销案中遭受不公正待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绝大多数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是以替代国价格来确定中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使中国产品在调查中被认定有较高的倾销幅度,以至于在终裁时被征以高额反倾销税或者是价格承诺。可以说在欧盟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反倾销案件中,“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出口企业。美欧在反倾销中实施的替代国制度,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和不合理性。本文从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非市场地位的产生和演变出发,结合相关案例,对美欧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进行了一定评介,并提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世界主要反倾销法分析与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替代国’价格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正常价值’”、“对公共利益的考虑”、“对出口商替进口商交纳反倾销税的作弊行为的制裁”、“反规避的措施”和“对中止反倾销调查的态度、做法”五个问题上,WTO、美国、欧盟反倾销法律中有着明显的或微妙的差异。比较这些差异的客观性、合理性会给中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以启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在国际上遭遇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其中殴美等发达国家占对华反倾销的一半。反倾销诉讼的核心理由主要指责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这一指控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发展国际贸易、进而和平崛起的巨大障碍。本文对非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中的法律依据问题简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世界贸易体制中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之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文 《法学评论》2006,24(5):90-95
现存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反倾销协议》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则的规定是以各国的政策选择为基础和主导的,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和非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这种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多边贸易体制向公平和协调目标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所谓非市场经济问题。本文通过分析WTO反倾销制度的缺陷以及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通过外交方式和多边贸易体制来解决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针对中国进口产品提起的反补贴调查的程序和适用进行分析.根据1986年乔治城钢铁案确定的原则,美国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将不采取反补贴调查.然而美国近年针对中国产品开展的两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中,在反倾销调查中坚持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采取第三国价格定价,但同时在反补贴调查中则否认中国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从美国国内法和国内判例的角度分析美国反补贴调查的适用规则,并结合案例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向东 《中国律师》2015,(2):65-66
在反倾销调查中,一说到替代国的选择,大家通常会认为替代国肯定对中国企业不利。笔者认为,我们是否试着将精力转移一下,从替代国的选择和应用入手,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难。一、WTO与欧盟反倾销法中的替代国制度国中国中从WTO的多边规则上找不到有关替代国的规定,真正出现替代国的概念则仅见于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工作报告。在这里我们注意到,对选择替代国提出了这样的条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年来屡屡遭受美国反倾销之苦。毋庸讳言,中国在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身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究竟美国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界定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在反倾销实践中又是如何被运用的?入世后中国又该采取那些法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我国面临着来自外国产品倾销的严重态势。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的WTO《反倾销协议》,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实行贸易救济的手段之一,被认为是国际反倾销法的一次重大革命,虽然它主要是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立法为蓝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根据WTO《反倾销协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但中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同欧美的反倾销制度相比,在设计上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本文将从"替代国价格""司法审查","反倾销规避"等方面对中国反倾销立法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欧盟反倾销规则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本是WTO允许合法实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但是,由于WTO反倾销法律文本的不完善,致使反倾销法成为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工具。其中被利用得最为充分的莫过于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原因在于对什么是非市场经济国家WTO协议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范围,而欧盟恰恰利用了这一漏洞,欧盟在对华贸易中面临巨大的进口影响和内部压力时,借助针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下特殊的反倾销措施这一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对中国出口企业进行制裁。  相似文献   

16.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05,23(9):41-45
国际纺织服装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欧美等发达国利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我国进行卡压,“特殊保障措施”是悬挂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纺织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企业要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国家要建立健全反应快捷的反倾销预防应对机制,出口企业要积极慎重地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指控。  相似文献   

17.
浅论我国反倾销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完善的反倾销法律机制是保护公平贸易秩序与国内产业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反倾销的立法与实践应关注一些相关问题,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替代国价格"制度进行重新思考,并可借鉴适用;对反倾销中的规避行为与吸收行为进行界定,规定相应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丁普 《中外法学》2012,(5):1082-1099
市场经济"地位"与市场经济"待遇"是欧盟反倾销法上非市场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概念。目前人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混淆已经造成了对欧盟这一重要制度本质认识的片面性和肤浅性。欧盟反倾销二级立法中缺乏明确的市场经济或者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标准,其反倾销机构实际执行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隐性规则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和歧视性。"反倾销基本条例"关于市场经济待遇与单独待遇的现行立法和执法亦相当武断、不合理。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特别是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盟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制度日益暴露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目的与天然属性。  相似文献   

19.
欧共体非市场经济反倾销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九十年代末期 ,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到欧共体市场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传统”的非市场经济国家〔 1〕 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是主要国家之一。如何对待来自这些新出现的市场的进口产品已变得尤为重要。从1 988年起 ,欧共体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呈极大增长趋势。 1 993至 1 997年 ,欧共体针对38个国家的进口产品提起 1 6 7项反倾销调查 ,其中中国占 2 5项。 1 997年末 ,欧共体有 1 38项反倾销措施正在实施 〔 2〕,其中 5 8项 (约占 41 % )措施涉及到非市场经济国家 ,包括中国 32项…  相似文献   

20.
杨丹 《金陵法律评论》2005,7(1):154-160
"非市场经济"这一法律概念在GATT/WTO法律框架下由各国反倾销法逐渐演变而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非市场经济"的区分已缺乏经济基础,很多国家却凭以采用特别方法对后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这些方法深受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构成相关出口商的歧视性待遇.必须通过政治、经济和法律手段才能最终解决"非市场经济"所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