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贫工作是项艰难工程,尤其在贵州山区更有其特殊性:贫困点多面广。生存状况堪忧。笔者认为通过政府的力量来扶贫,只能短期内见效,若要从根源上去寻找新的路子,应走“立体多元复合式发展”之路。即:政府行政、市场开发。民族合作与本民族发展进步。示范吸引和亲情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感化,使之能够“勤能致富”,“勤能帮富”;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使农村人口尽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工业的发展能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城镇化发展接受更多的乡村人口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安置;以科技改造传统民族手工业和特色农业,增强和保护本民族的特色产业;以旅游业树民族文化品牌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使民族园、生态园、绿色产业观光园、农家乐与自然风光结合壮大旅游业;从时间上、空间上、地域上做好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如:“水族”博物馆、抗战文化带。红色游;树立扶贫开发的典型,如:“大关”精神,“楼梯寨”精神。以及对致富带头人的宣传等。通过立体多元复合的综合帮扶带动,地方要合理规划其各个不同或类似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发,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处理好民族利益关系,推动民族的发展进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6)
文化自觉是人类主体精神的体现,多元文化的出现充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挑战。文化主体必须通过文化自醒、文化自省、文化自创等理性认知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境遇,理性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建构,理性把握其中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及体用思维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 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两难困境,随后通过对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战略理论基 础的深层哲学反思,以文化主体即人类的多元精神需求为基础探讨了文化多元共存 的可能性,指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在于文化的多元共存,以此才能彻底摆脱其目 前面临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化思潮以其反权威、反中心、提倡多元、差异性和开放性以及主张平等对话等特点已经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深刻了解其所处的文化场域前提下,树立适应当代青少年文化特点的价值观教育新观念:目标导向-从一元主流价值取向转向多元价值澄清与引导;身份关系定位-传统主客体关系转向主体间平等关系;内容选择-从关注历史经验转向现实生活;过程实施-从注重理性分析转向关注个体感受,在感性体悟中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工艺品宝库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与民族风格。贵州地处内陆山区,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贵州的地理、历史与民族特点,决定了文化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格局。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反映在民族民间工艺品的传统技艺与特有品类上,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工艺美术是测定民族文化水平的标仅之一,对工艺品审美意识的体现,这是由生产者的文化素质决定的。工艺品由民间自产自用的产品经济,转变为面向市场生产的商品经济,这是由经济体制与市场机制决定的。本文就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  相似文献   

7.
贵州青岩镇是西部民族地区最为典型的一个宗教多元共存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青岩宗教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对青岩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贵州府志所见“三交”历史来看,与其将“三交”视为一种递进的层级关系,不如将其视为主体、方式、结果的表达。明代贵州民族交往主体即汉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民族;民族交流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交流等方式,政治交流主要体现为外省流官入黔和黔人出仕中州,各民族精英在共同参与政权建设和管理中增强了各民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经济交流主要是通过资源开发、技术传授和商业贸易互通有无,以满足各族民众的物质需要;文化交流主要是创建国家正祀、推行儒学教育以构建共同的思想观念或意识形态;生活交流主要是各民族共居共事以增进彼此的情感;最终促成各民族之间互相认同的一种交融状态或结果。  相似文献   

9.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应具备的六种精神梁玉芬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精神应具有继承性和时代性双重特征。其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它植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其时代现实性决定了它生成于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之下。只有结合本民族的特点,融历史与时代于一体,才能形成独具...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0)
乌江文化以儒释道汉文化为主体,混融了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两粤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及其他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库中的民族文化瑰宝。其文化内核中对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人生境界原始的拷问和追寻,以及对生命诗境、人格理想的原始建构,彰显出的和谐生态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意义追寻等,对当今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晓益 《前沿》2013,(3):193-194
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为社会和谐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文化创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空间、文化资源、实践主体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甘肃是多民族及其文化聚集融合的典型场域,近年来致力营造融历史性与现实性、共同性与差异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整合空间内的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样文化资源,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使作为实践主体的各族人民在文化空间中深度参与、意义交织和文化共享。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对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实践个案和区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荣 《理论月刊》2002,1(5):68-69
本文认为,“五四精神”应该是从思想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主要因为“五四志士”们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认识到科学和民主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国民主体意识的呼唤,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纪念五四运动,要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更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产阶层文化价值取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产阶层形成了多元文化价值取向,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分割”的伦理模式,生产伦理和消费伦理在体现主体创造性和主体意识的层面上统一起来;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及主体意识;中产阶层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中的矛盾型人格导致中产阶层价值观方面的不和谐和矛盾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中产阶层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应该整合中产阶层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曾经深刻影响 2 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 ,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7.
关注     
《政协天地》2012,(5):50-51
企业文化的—体三翼 企业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可见规律,个性可见魅力。他们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由“一体三翼”构成。企业的人格文化,实质是道德文化,折射的是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的行为取向、生产经营、评价标准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内核。而企业的人格文化要持久传承,离不开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这“三翼”。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一体多元是对和而不同的价值建构。“一体”是对“人类一体”认识上的统一 ,“多元”则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一体多元的特点是纵向连续性、横向包容性、内在统一性。这种一体多元的价值建构 ,体现着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切 ,然而也没有忽视或试图隐瞒那些世界上各民族彼此相异的在种族、地域、历史、语言、习俗、利益等方面的多样性 ,而是坚持通过有效磋商来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由多民族多元文化构成的一个后发展特征的省份,在社会转型时期怎样构建贵州文化板块,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进入新世纪发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自从费孝通先生提出我国各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政洛性的概念.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观念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凭借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并结合我国民族过程的悠久历史证明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针对民族文化而言的概念.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跨文化共享的多民族聚合体,这样的聚合体是并存多元文化长期互动后必然呈现的文化辐合现象.因此,"多元一体"概念的提出是民族学族际关系理论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