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交行充分利用企业优势,制定特色金融服务方案,帮助当地政府、企业与贫困户整合资源,构建起了良好的扶贫"造血"机制,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确金融扶贫目标。交行注重精准对接贫困地区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6)
金融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扶贫可有效化解农民群众"贷款难""融资成本高"难题。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以农村金融改革为动力,创新金融扶贫方式,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取得显著成效,田东经验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金融扶贫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柱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注重因地制宜,强化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实践股权收益、基金收益、信贷收益三种金融扶贫模式,打通了一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5,(22)
<正>通江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通江县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特别注重金融扶贫资金的整合、使用和监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四川省通江县作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5.
消除"思想贫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要强化政策引导,为思想扶贫提供科学导向;强化舆论宣传,为思想扶贫提供舆论支持;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贫困群众的素养,帮助贫困群众加强脱贫意识,坚定脱贫信心,明确脱贫方向,依靠自身奋斗逐梦小康。  相似文献   

6.
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但是长期以来,贫困群众贷款难、贷款贵是制约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障碍。由于农户还款能力弱,贷款风险大等诸多因素,商业银行面对困难群众的渴求也是望而却步。为此,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23)
<正>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今天,如何做到创新的金融模式,也成为了金融扶贫的关键所在。1017扶贫基金,很大程度上,担任了这个重要的角色10月16日下午,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34岁的北京白领王璇通过"2015减贫与发展社会扶贫分论坛"的宣传海报关注了"日摇一善"的微信公众号。很快,点击进去,摇一摇手机,就出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5,(11)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重大民生工程,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着力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加一"精准扶贫战略,充分发挥省情优势,组织动员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支力量,加大力度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  相似文献   

9.
特惠金融扶贫信贷是一种由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特别优惠的扶贫信用贷款。由于特惠金融扶贫信用贷款导致的各类信贷风险如农民信用风险、农业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财政政策风险的存在,所以在推进现代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以补偿农村扶贫金融机构,通过财政贴息政策、风险补偿政策、财政奖励政策,推动签约金融机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特惠金融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使低收入贫困农户与扶贫经济组织获得充分的信用贷款扶持。  相似文献   

10.
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是推动县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贫困地区群众精准脱贫的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下,绿色脱贫理念、绿色发展体系建设为精准扶贫的推进带来了新契机。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更是为贫困县域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始终感受到肩上"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百姓不富、寝食难安"的沉甸甸责任。通过这几年抓脱贫攻坚工作,我们真真切切地有以下体会。思想是先导。要始终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同抓,产业扶贫和思想扶贫同进。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劳动光荣、贫困耻辱,文明光荣、脏乱耻辱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群众是主体。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对象,  相似文献   

12.
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是践行"精准扶贫"方略,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培育支柱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寻甸县结合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位一体"的实际,突出抓好畜、薯、烟、蔬、果五大特色产业,倾力打造肉牛生产、种羊繁殖、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现代烟草农业等优势农业基地,在全县形成了抓产业、促扶贫的浓厚氛围,探索出了一条通过产业培育、发展和壮大,实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能够建立紧密的联系。普惠金融能够运用金融市场的力量为扶贫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同时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性,解决扶贫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章对实现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耦合的途径进行全面充分的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细化和完善国家普惠金融规划的相关配套制度、地方各级政府提高普惠金融建设能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是精准扶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当前,对扶贫需求把握不精准、扶贫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扶贫考核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精准扶贫工作中贫困群众需求的满足,因此,需要通过深化驻村帮扶、强化扶贫联动和完善扶贫考核反馈等策略来逐步化解。  相似文献   

15.
正提高扶贫质量,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要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稳定脱贫能力,教育精准扶贫是根本之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正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金融扶贫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一揽子政策,2016年全市贫困区县贷款余额达到3313亿元,同比增长16.98%,高于全国贷款6.3个百分点,通过直接支持、产业带动、项目惠及等方式累计支持70万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评估和识别贫困。一般而言,贫困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客体性贫困,主要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性贫困;二是主体性贫困,主要指主观存在的精神性贫困,具体表现为被贫困所奴役,失去生存的意志与自我改变的动力,进而丧失主体性。对于后者,传统的"父权式"和"保姆式"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反而会强化其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有鉴于此,倡导一种"赋权式"的扶贫模式,综合使用外在社会治理与内在生命治理相结合的路径,通过自我赋权、个体赋权、团体赋权、组织赋权、社区赋权和政治赋权等塑造贫困群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5,(11)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以吕梁、太行两大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着力探索并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加一"的精准扶贫战略,推动扶贫开发不断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9)
<正>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为积极响应党中央"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以教育扶贫为抓手,成立"实现一带一路东西部教育合作"课题组,面向西部地区开展教育扶贫,积极探索民办高校教育扶贫的新模式。目前,学院已经有西部13个民族的200多名学生经过正规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