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这种剥削现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第一,资本剥削形式。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等经济成份中,尽管资本数量、质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且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得利润,因此称之为资本剥削。这里,个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的剥削有的是间断性的,有的是连续性的。 第二,产权空位造成的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产权是“人人具有、人人实无”,因此,这种产权空位现象造成以下几种情况:有些人通过地位和权力占有实际的产权,他们中一部分人受商品拜金主义或旧封建剥削观念的影响,不惜通过钱权交易和无偿占有国有资产而获利,形成“不劳而获”,有些人在产权空位的情况下提供无价劳动而取得收获,这也是一种变形的“不劳而获”;有些人在产权空位的情况下并没有提供与其所获相等量的劳动,但是在平均主义条件下取得超过其劳动量的报酬,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2.
劳动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凡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的活动,都属于劳动。狭义概念只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不参与这个过程的活动,如社会管理与再分配等,就不属于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可以从“无产”到有产、变得富有,实现有产者的联合劳动是最显著的特征。关于剥削,传统观点认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占有其它人的剩余劳动,就是剥削,现阶段我国的私营企业主等的收入、贪污受贿、偷税漏税、不干活拿工资等等现象,都属于不合理的剥削收入。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符合法律要求,个体私营等资产劳动者而取得的收入,不应视为剥削收入。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凭借生产资料占有他人劳动仍然是剥削行为,但有其客观必然性,因此也有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刘吉认为,私有制不一定意味着剥削,国有企业也会有剥削。 或曰:私有制就一定意味着剥削。否,个体劳动者是私有制,但没有剥削;家庭所有制(夫妻儿女乃至近亲共同劳动)是私有制,但也没有剥削。雇工是否就是剥削?也不尽然。在现实中已存在一些私有企业给它雇佣的职工的工资以及社会福利保障等超过公  相似文献   

4.
逄锦聚认为,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范畴,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观点需要发展。剩余价值是与生产力、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范畴,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被剥削关系,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而是体现一种新的分配关系。应该科学准确地、实事求是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是否存在剥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国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归根结底又用于人民,所以不存在剥削的问题;个人、私营企业主即使占有了他人剩余价  相似文献   

5.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是他们各自在价值创造中所作的贡献 ,剥削是对他人生产要素贡献的无偿占有 ,以非劳动生产要素为基础的非劳动收入不具有剥削性质。  相似文献   

6.
张瑞业 《理论学刊》2003,2(2):94-96
剥削是劳动生产率有了一定发展而又不非常发达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剥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而具有进步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存在着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两种类型的剥削。比较而言 ,经济剥削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应允许其存在 ,并加以规范、引导 ;超经济剥削则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必须加以遏制。抑制和消除超经济剥削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剥削”的要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生活中,剥削的形式很多。从垄断客体来看,除资本剥削劳动,劳动剥削资本的形式以外,还有资本剥削资本(如股市中庄家剥削散户)、劳动剥削劳动(如某些企业的经营者对职工的剥削),以及凭某种技术、信息的垄断对他人或集团的剥削,等等;从垄断主体看,有国对国(如强国对弱国)、地区对地区(如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行业对行业(如工业对农业)、企业对企业(如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市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是其实现手段之一。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关系到我们对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解与实现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获利主体性质已发生了转变,劳动者个人资产增多并转化为资本,企业与工人的雇佣关系的普遍化,这些都是使传统中根据收入主体、是否拥有资本、是否有雇佣关系对剥削进行的定义已不再适用。而且应该根据获利主体获利行为的合法性作为判别剥削是否存在的标准。这并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只有对剥削进行重新认识,才能鼓励劳动人民勤劳合法致富,才能帮助我们正确地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的目标才不会落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本质上拒绝剥削,声明要消灭剥削。但在考察我国现阶段私有经济发展时,又有很多人几乎同声一致地讲“私营经济存在剥削”,“剥削是私营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逻辑上的混乱,有碍于我们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消除思想上的混乱,有碍于坚持社会主义。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的部分剥削,本质上是国家政策“让利” 的结果,“不允许剥削” 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让利” 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策的一种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没有剥削的问题,我有三点看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剥削制度已不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先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公有制经济,劳动人民不同程度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虽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得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存在,但是这些经济成份对社会的不良作用会受到强大的公有制经济的制约,不可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剥削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是消灭剥削。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曾经宣告已经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可是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现象,要求从理论上予以解释。目前学术界关于剥削问题展开的讨论主要围绕着对剥削的不同定义、判别剥削的标准、中国现阶段是否存在剥削现象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展开。一、对剥削定义的不同看法剥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其定义是:“剥削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剥削现象。于是,在干部和群众中就提出了如何看待剥削的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我认为必须澄清的问题是:剥削现象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存在;剥削现象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发展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应该全面把握;对于剥削本身也有个重新科学认识的问题;我们对于剥削现象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要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和引导。◆第一,剥削现象只在局部范围内存…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认为,需超越善恶的伦理观来认识剥削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剥削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须舍弃伦理道德的原则,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认识剥削的历史必然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但是还不能根除剥削现象。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主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的一部分劳动,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剥削仍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因为今天的剥削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积累的职能。他们引用马克思论述积累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无论积累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私营企业创造的财富,从所有权上看虽然归属私人占有,但是,只要还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停地运行,就是社会的资产。在以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14.
景红 《理论学刊》2004,(7):84-86
文章分别从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要素和目标要素三个方面剖析了社会主义本质,并据此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要以辨证、历史、发展的态度看待剥削,指出剥削作为历史范畴,有其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消失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通过利用剥削来达到消灭剥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是否存在剥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轩 《党建》2004,(11):12-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与此同时,一些人也尖锐地提出,私营企业主收入那么高,有的甚至一夜暴富,在他们的经营中是否存在剥削,如果存在,是否应该限制它的发展?可见,正确认识私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保护私营企业主的正当收入,是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坚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创造及阶级剥削的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基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维埃革命中对此进行了早期的实践。中央苏区在摧毁旧的剥削社会和建设新的苏维埃社会过程中,先是以财富多寡来论阶级剥削,并推行共产平分财富的政策;继而以革命前是否劳动与形成剥削关系来区别阶级剥削,注意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财富;最后将创造财富中的劳动及其剥削关系计量化,进一步保障此前土地革命中受到打击的中农、贫农劳动者的财产。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共在苏维埃革命中的艰辛探索,并在如何全面分析价值创造的要素、如何合理解决收入平均问题等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终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本质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 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重新出现剥削现象,对其产生的客观性、存在的合法性、发展的有限性、 控制的自觉性、消灭的必然性、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否则,既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碍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剥削”新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剥削问题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如果剥削的传统定义是正确的话,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就等于允许剥削存在,这就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消灭剥削相矛盾。因此,有必要对这个传统定义作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杜凤静 《世纪桥》2009,(5):59-6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剥削问题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剥削已经给我们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扬其长避其短,最大限度抑制剥削并逐渐消除剥削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20.
“非劳动收入“与“剥削“的同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劳动收入"和"剥削"有着确定的内涵,它们的产生、消亡要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剥削与剥削阶级是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范畴;我国目前存在"非劳动收入"和"剥削"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们的存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