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关系的定位问题,是知识产权垄断法律控制制度构建中首先要解决的理论问题.一般认为,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功能上的互补性和方法上的冲突性.但基于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的主观认识差异,法律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关注程度和对两者关系中冲突性或互补性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较之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呈现出三方面新的特征:强调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功能互补性;关注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领域中新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尝试通过确立新规则解决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反垄断法中合并规则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包含权利、义务的规则,是行为的规范,法律概念与法律规则的确定性是法律应有的属性,不断地寻求精确化的结论和解释是法律发展的目标。然而,作为市场基本法律的反垄断法却表现出大量的不确定性,各国在称反垄断法时往往加上“政策”一词,来表示这种不确定性。这...  相似文献   

3.
一般条款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基本法律原则。我国《反垄断法》第4条是整个反垄断法的一般条款,指出以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目标,必须制定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同时要完善宏观调控,妥善地处理好竞争政策与宏观调控各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反垄断法的一般条款,它是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司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和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垄断法顺应当代世界市场经济的通行规则,在第五十六条给予农业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中国反垄断法第五十六条,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1.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2.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3.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4.不适用本法之法律适用问题等.本文研究的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是中国农业在反垄断法中适用除外的主体.对此进行的类型化研究表明,在已有政策层面的认知和选择,犹如一块绚丽的调色板,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5.
美德两国都将效果原则作为确定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管辖权的基础。在协调与其他国家有关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冲突时,美国借鉴国际私法上有关法律选择的考量因素,采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协调,德国考虑遵守国际法上的不干涉原则,强调国家主权。美德两国有关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管辖权冲突之协调方法值得我国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国际间确立和发展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国际实体法规则体系尚是一个需要做出巨大努力的系统工程,但诸如国际贸易组织(ITO)的<哈瓦那宪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OECD)的协议与建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联合国贸发会,LLVCTAD)的<关于技术转让的国际行为法案(草案)>、世界贸易组织(WT0)框架下的<国际反垄断法(草案)>等一系列国际反垄断法议案中则提供了采取多样化措施控制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垄断行为的原则和规则,这不仅提出了国际反垄断法中更加复杂的新课题,也将为未来确定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方面的国际法律规则及体系奠定基础,从而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国际立法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规制是反垄断法的三大实体支柱之一,通过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法的立法构想,认为经营者集中禁止的实体规范中,应确立经营者集中禁止一般规制--经营者集中禁止具体规则--和经营者集中禁止的豁免规则相结合的完整规则体系.在经营者集中规则的程序规范中,应确立事前申报制度与合理的审查期限.  相似文献   

8.
审视法律的现代性,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业.从规则的意义的方向力图给出一个现代性的法律发展目标,是一种审慎的选择.它强调从具体规则的试错来改造现代性的不足,以一种语境化的方式来描绘现代性的规则系统.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民事诉讼与行政执法之间寻求衡平.法院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秉持谦抑务实的理念,确立了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则,并以保障法律统一适用为重点,以个案裁判为主要载体逐步充实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法院更倾向于扩展适格当事人的范围,更重视制止垄断行为,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反垄断成文法与判例法将在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得以融合.  相似文献   

10.
条约与习惯是国际法的主要法律渊源,但由于在不恰当的程度上强调作为法律渊源规则拘束力的普遍性和适用的自动性,多数学者将双边条约拒斥于外.事实上,在同一事项上具有相同或相似条款的双边条约并不总是能促进习惯法的生成和证明其存在,双边条约之所以是适格的国际法渊源,就在于其规定了体现当事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1.
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续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续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当代自由主义思想大师F·A·哈耶克以强调人的无知的知识论和进化的理性主义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其二元的法律观和新自由主义法哲学。他辨别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从其中相应地推演出两种不同的社会规则;他更强调对保护其所独特界定的最高价值‘自由’更为关键的内在规则,而反对外在规则的膨胀和对内在规则的挤压。哈耶克的法哲学对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我国提供了一个观察自己问题的独特视角和新的分析框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导性案例对法律解释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律解释的内容;二是解释合乎法律本意;三是对案件中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所创新;四是法律解释方法应合理运用。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是满足指导性案例要求的基本的、合理的路径。法律解释规则的融贯运用,宏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运用的排序与整合,微观上是各种法律解释规则的具体细化运用。在杨延虎等贪污案中,首先运用了文义解释规则,在特殊情况下充分运用了扩张解释规则、体系解释规则以及目的解释规则,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法律程序是法律制度的实践基础,在结构上可以区分为程序规则、程序行为两个组成部分。程序行为是法定的要式行为,程序规则是不同于实体法律规则的构成性规则。程序保障,或说权利的程序保障,是现代法律程序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法律程序有别于前现代法律程序的标志。正是程序保障原则赋予了现代法律程序独立于实体法律而存在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食品安全合作的稳步推进需要相应法律机制的保障。这一法律机制应立足于双方食品安全合作的已有法律依据和实践,从组织机构、表现形式和规范体系三方面予以构建。该法律机制的组织机构建设应依托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整体性机构安排;该法律机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中国与东盟秘书处和中国与东盟各国食品安全职能部门签订的合作文件。这些文件的法律性质是软法,其制定和实施均应遵循软法的法治特征;该法律机制的规范体系应至少涵盖四类规则: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协调制度、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制度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协处刺度。  相似文献   

16.
证据规则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公安司法实践要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证据规则的呼声越来越高,诉讼法学界也日益关注证据规则问题。深入研究证据规则,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为立法作理论上的准备,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私法自治”承载着人们对于法治的基本信念。然而,在法律规范层面,“私法自治”却是立法者的产物,是国家干预的体现。私人依据“私法自治”条款只是从立法者那里获得了为自己制定主要规则的权限;私人规则通往法律规则需要经受立法者设定的种种资格考验。法院接受立法的授权,在“私法自治”的实现中既是私人规则能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审查者和决定者,同时也是法律效力得到确认的私人规则的执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观念的力量大于法律规则和技术,观念的滞后制约法律规则和技术作用的发挥,同样,观念的解放必然带来规则和技术的进步。反腐败刑事司法的实质性进步,最终取决于法治观念的进步程度。唯有以先进而正确的观念为指引,刑事司法规范和技术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口供,即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是我国法定的证据形式。口供采证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收集、保全和运用口供的法律准则。作为程序法的证据规则,较之于实体内容最明显的优点是它的可把握性。健全采信与排除口供的证据规则,并遵循规则办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双重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立法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不断发展 ,服务贸易法律规范正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 ,服务贸易法作为独立的法学分支 ,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现实规范 ,都表现出一定的薄弱性和复杂性。本文以我国现有的服务贸易法规范的存在现状和理论地位为重点 ,对涉外服务贸易法的发展现状和今后趋势进行分析 ,以期对我国涉外服务贸易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