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市场经济大潮、社会转型和现代社会的到来,三相相互关联而密不可分,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存的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相应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经济体制、而且是社会组织形态、生活形态、们至价值观念的转型与转换。社会转型是全面的、深刻的、而不是单相的、表层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仍是标明中国社会从传统经济方式向现代经济方式的转换、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不可逆转的苗进。而价值观念的转型,其实质内涵就是从具有传统意味的价值观念向现代价值观念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一战线带来哪些影响?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社会变革,对社会经济结构、人际关系、人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3.
党性修养的新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刘静霞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从计划经济旧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转变。这一历史性变革不可避免地会使整个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会对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嬗变及导控熊哲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转型。与之协同的,一个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正在整合、构建,正在极大地影响乃至主导社会生活。分析人们在此转型期里价...  相似文献   

5.
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深化时期。所谓转型深化是指中国经济与社会在原有的体制和发展转型(即分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基础上,进一步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全方位开放经济转型,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转型,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型,即走向多重转型并存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全新阶段。转型深化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就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全面转向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而十五期间将是转型深化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之一,就…  相似文献   

6.
一、面对改革迎接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各种情况、各种问题,对于高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引起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变化。全社会人心思富、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整个中国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这种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对于高校开展格育工作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伟随,有些人在价值观念上趋向多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社会变革时期,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渡。一个处在社会急剧变迁、社会体制转轨的社会,必将引发社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萌发出种种不稳定的因素,经历着犯罪率上升和犯罪能量不断增大的阵痛。而直接面对这不断增多的犯罪的人,便是人民警察。作为一种特殊职业,警察的危险性不仅很高,而且随时随地可能出现,警察职业的伤亡人数要超过和平年代任何一种职业。因此,警察的自我防范教育已经成为现代警察教育不可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新论刘庚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不仅意味着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同时也意味着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调整与转换。这两种调整与转换是相辅相成的,观念的调整与转换要以体制的调整与转换为基础,而体制的调整与转换也必须有新的观念原则作为...  相似文献   

9.
试析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童吉渝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行为方式等也正在发生着变化。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中,大学的德育工作也受到了影响。那么,市场经济体制和意识究竟怎样影响了大学德育工作,大学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又该如何,怎样改进和加强大学德育一工作,这些都成为我们正在思考、探索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市场经济效应对德育工作的正负面影响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我党长期实践经验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高石磊 《求索》2013,(12):129-131
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优势与“失灵”弊病悖论性并存,于是,在“反思改革”中.有学者将其称之为“伪市场经济”。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历经了以下阶段.并呈现出各自经济哲学思辨:市场效率发展体制彰显人性从压抑向张扬的飞跃.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体制凸显政府的“社会集体理性”.庇古福利经济理论体现发展的“普惠”性社会本质.生态平衡发展体制指引市场经济向可持续径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面临着新的考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价值观念又是首当其冲的。价值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必然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单一性、封闭性和静止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基本定势是:重道义,轻利益;重理论、轻实际;重集体,轻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冲破了单一的体制,价值规律已成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司法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研究周湘伟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等都处于解体和重构的过程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评价模式正在形成。在这种新形势下,刑法的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东职工的人生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缤纷多彩的各种新观念中找出其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对我们认识和全面把握职工的人生和其他价值选择、行为的深层动机及其内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近年广东工人阶级队伍状况问卷调查的有关统计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职工价值观念变化的特点1、人生价值观由社会价值主导型向个人、社会价值统一型转变。人生价值观念是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它反映的是人们关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以及由此出发的人与周围世界的一般关系的看法,是人生中各种行为的深层…  相似文献   

15.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张礼斌,郝光耀,孔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社会心理、行为方式诸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肩负培养跨世...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公安机关虽对犯罪活动不断打击,但重特大恶性案件仍呈猛烈上升之势,许多领导、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都在深思和探讨。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也会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犯罪作为社会现象,也会从传统犯罪向现代犯罪发展,呈现复  相似文献   

17.
蔺志瑜 《现代人事》2001,(11):24-25
近几年来,大多数农民的价值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农民价值观念的变革出现了向低品位下滑的紊乱状态。其中,一些人价值观念滞后,以僵化的思维审视正在形成的新体制。另一些人价值观念扭曲,还有一些人处于是困惑、迷惘之中。价值观念的这种现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性教育赵修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涉及到人们深层次的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都将起急剧的变化,加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敌对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利益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  相似文献   

20.
傅治平 《新东方》2001,10(3):33-40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一种体现,是协调社会利益的一种公共准则。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因此,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按一定阶段、一定层次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从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转型,从道德整合中实现道德创新,从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完善,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