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因果关系的鉴定一直是法医学的难点,但在法医检案实践中,颅脑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所占的比例却是最高的,特别是在检案中经常会碰到医院作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1-2],单纯发生于外伤后基底节-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极低且报道甚少,据报道,临床上占颅脑损伤的1.4%。本文结合案例就其在法医临床学鉴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1案例资料1.1由某医学院提供确诊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12例…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腔隙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蔚  李寿卫 《法医学杂志》1998,14(3):183-183,189
外伤性脑腔隙梗塞(TraurnaticCerebralLacunarIn-.farehon简称ICLI),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既往由于诊断技术受限,致使对本病认识不足而长期误诊。近年来,随着头颅CT扫描和MRI检查的普及,使得该病逐渐被大家所认识,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1概念所谓脑腔隙梗塞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而引起的脑深部小软化灶。病变直径2-20mm,表现为多发、不规则的空洞形成。部位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丘脑等处,但经头颅CT扫描的约运动性偏瘫患者中。脑皮质梗塞和脑腔隙梗塞几乎各占112,说明脑皮质亦可发生腔隙梗…  相似文献   

3.
损伤与神经系统疾病因果关系的鉴定一直是法医学的难点,但在法医检案实践中,颅脑损伤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所占的比例却是最高的,特别是在检案中经常会碰到医院作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外伤性脑梗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单纯发生于外伤后基底节-内囊区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极低且报道甚少,据报道,临床上占颅脑损伤的1.4%。本文结合案例就其在法医临床学鉴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法医学活体检验鉴定中由外伤引起脑腔隙梗塞并不多见 ,其鉴定有一定难度 ,笔者遇到1例 ,现报道如下。1案例某男 ,15岁 ,某日玩游戏机时与店主发生矛盾 ,被店主一手抱腰 ,一手抱腿头朝下摔于地上 ,当即不省人事约5分钟 ,醒后自行回家 ,诉说头晕头痛 ,后出现左上肢麻木 ,伤后第4天因症状未见好转去医院诊治 ,检查症状同前 ,头顶部头皮血肿 ,CT示 :脑平扫在右侧基底节区出现低密度区 ,直径约3毫米 ,诊断 :右基底节外伤性脑腔隙梗塞。10天后 ,症状好转 ,20天后CT复查 :原基底节梗塞灶基本消失。2讨论外伤性脑梗塞是指头颈部外伤…  相似文献   

5.
曹杰 《法医学杂志》2004,20(2):127-128
随着CT和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现逐渐增多,但外伤引起者少见报道,现将笔者在检案中遇到的1例介绍给法医同行。1案例某男,25岁,农民,既往体健。一次纠纷中,被人从面前搂住颈部,另一人击打其背部等处,自述在挣扎后曾昏迷2min,醒后即感头晕、头痛,伴呕吐2次,被送往医院并住院治疗。入院1d后自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显示无异常。入院第3天查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1.0cm×0.8cm大小软化灶,边界清楚;诊断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7d后查体见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并伴有轻度感觉障碍。2个月后复查…  相似文献   

6.
案例某男,70岁。无确切诱因出现口齿不清2小时门诊行CT扫描后收入院。入院查体:神清,构音障碍,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存在,面瘫不显,伸舌不出,左侧上下肢肌力Ⅲ-Ⅳ级,巴氏征(±)。入院诊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病?CT报告:双侧基底见点状低密度影,左额顶部密度减低,左侧脑室较右侧饱满,右侧颞顶叶见近圆形高密度影,较大范围位于S#9层,持续约3个层面,周边见低密度条,相邻脑沟内见点状高密度。印象:(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双侧基底节腔隙梗塞;(3)右颞顶叶血肿,不除外少量破入蛛网膜下腔;(4)左额叶低密度不除外陈旧性病灶。入院1…  相似文献   

7.
浅析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国 《法医学杂志》1993,9(3):115-116
通过十四例外伤后脑梗塞案例分析,对外伤与脑梗塞的关系进行阐述,认为外伤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动脉内膜损伤致血栓形成多在四小时后;颅内出血致血管痉挛造成脑血栓多在1至3周之间;外伤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栓塞即刻发生,结合年龄大小、有无心血管疾患以及脑梗塞的部位,便可弄清损伤与脑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赵某,男,18岁。2001年8月16日凌晨1时许,在一民工居住点,有人看见赵某遭到砖块、棍棒击打后死亡。死后4h进行尸检。尸长170 cm;发黑、长12 cm。角膜透亮,瞳孔正圆等大,直径为0.5 cm。右肩胛下角皮肤有一10 cm×1.1 cm、条状青紫。解剖见脑组织呈轻度水肿状态,蛛网膜下腔少量积血,延脑血液积聚,小脑扁桃体疝形成。两肺及心脏表面分布淤血性出血点,心腔内血液呈暗红色流动性。病理组织学检验见肺淤血,肺泡腔内广泛出血,部分肺泡腔充满水肿液,部分呈萎缩状态;心肌淤血;肝淤血;脾脏周围有少量单核细胞渗出,少数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肾曲…  相似文献   

9.
Zhang W  Hu YL 《法医学杂志》2011,27(6):438-44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5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梗死部位、临床表现等。结果 25例被鉴定人中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并均有明确的颅脑外伤。脑梗死部位好发于大脑基底节-内囊区或额、颞、顶叶皮层区。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损害后果与脑梗死发生部位具有直接关系,应引起法医临床学鉴定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38岁,某日上午11:00许被发现死于其租住屋内。因其死亡突然,家属要求尸体检验。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全身未见机械性损伤痕迹。尸体解剖:全脑质量1 380 g,脑底动脉可见脂质斑块,前交通支见约0.4 cm×0.3 cm大小的动脉瘤破裂,伴多发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区位置和大  相似文献   

11.
1案例某男,49岁,农民,某日被他人将其打倒在地后又用砖头拍击其头顶部,短时昏迷后被送往医院就诊.急诊病历记载:神清,双胜等大等四,光反射存在,四肢活动无障碍,未引出病理征.*T检查:左顶部线形骨折,脑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双侧).经一段时间对症治疗后,出院.伤后3个月至半年,病人反复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并多次去医院就诊;伤后一年,开始出现右侧肢体肌力下降并逐渐发展至肢体活动严重障碍;伤后一年半,*m示:右额叶及左颁顶叶脑软化灶,双侧基底#区腔隙性脑梗塞.查体:右眼皮…  相似文献   

12.
外伤后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1例分析晏庭林,李琳,(西安市公安局八处技术科;陕西西安7300003)1案例赵某、男.10岁、1993年6月2日被他人手抓头部撞击墙壁数次,当时无原发性昏迷,医院病历记载机部有一3cm长裂口、其下有一6×6cm2肿胀区,患者...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电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观察电击后血管病理改变的规律及特点 ,探讨其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电击伤 (死 )的价值。采用Wistar大鼠复制血管电击伤模型 ,通过HE、GS、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和α actin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电击后不同节段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 :(1)电击后血管的损伤范围和程度均较其周围大 ;(2 )电击部位的血管常发生全层凝固性坏死 ,血管周围骨骼肌、脂肪细胞广泛坏死 ,大腔隙形成 ;距电击部位越远损伤越轻 ,血管损伤局限于管壁中内层 ,而血管周围组织相对完好 ;(3)光镜下 ,血管内皮细胞不同程度坏死、脱落 ;平滑肌肌浆凝聚 ,呈嗜碱性 (异染 ) ,胞核深染 ,扭曲伸长呈栅栏状排列 ,细胞内外大量汽化空泡形成 ,肌层中弹力纤维减少 ,网状纤维相互融合增粗、断裂 ,呈串珠状改变。TEM下见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不同程度肿胀与扩张 ,甚至空泡化改变 ,平滑肌肌丝溶解 ,形成低电子密度区 ;汽化空泡边界清楚 ,无膜性结构 ,内无细胞器 ;SEM下见血管壁及腔面粗糙大小不等的腔隙形成 ;(4 ) 2 2 0V组血管的病理改变与 10 0 0V组相同 ,只是损伤程度较前者轻。电击后血管的病理改变是电热效应与电场作用的共同结果 ,血管的病理改变可以作为一种确证电击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 脑外伤后脑梗塞,系指外伤作为直接原因造成的脑梗塞,在法医临床鉴定学中比较少见,应注意与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相鉴别,作者曾遇一例,报道如下。案例介绍男,35岁,某日上午被人拳击头左耳后部及枕部,伤后头部疼痛、恶心呕吐,但无昏迷,此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肌力肌张下降,口角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资料某女,4岁。某日16时30分许,拿着一袋酸奶边走边喝步行自超市回家,17时到家后写字,约10min后其父发现女儿倒在地上呼之不应,急送医院进行抢救,医生检查发现呼吸心跳已停止。家属怀疑中毒死亡。尸体检验尸斑呈暗紫红色,位于背侧未受压处。双侧瞳孔等圆,直径约0.6cm。口唇及四肢指(趾)甲轻度紫绀,体表未见损伤。解剖检验头皮下无出血,颅骨无骨折。脑重1300g,未见脑挫伤。大脑大部分区域及小脑、脑干少部分区域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脑50%);基底动脉环处有少量凝血块约10ml,以右侧大脑半球为重。距右大脑中动脉起始处2.5Cm的分支起始处有一1.5cm×0.8cm的球型血管瘤破裂,破口直经0.7cm,边缘不整齐。其余脑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双肺重400g,肺膜光滑无出血点,肺切面呈浅红色。心重94g。顺血流方向切开心脏,心内膜及各辦膜未见异常。余无特殊。肉眼见脑动脉瘤壁厚薄不均,镜下见动脉瘤壁大部分区域内膜增厚,内膜表层纤维组织增生,深层组织疏松水肿,中隙平滑肌减少或缺如,瘤壁各层均见  相似文献   

16.
<正> 息××,男,33岁。1986年10月16日晚醉酒后,抱三块门玻璃在归途中被绊倒,跌在摔碎的玻璃片上,三角形玻璃片一端由左锁骨上窝向右后上刺入颈部,刺破左颈总动脉致大失血而死亡。检验见左锁骨上窝偏内侧有“<”形刺切创一处(照片1),主创近横行,长5cm,两创角呈类方形,创角顶端均有小的皮肤切口。创腔向右后上斜行。左颈总动脉外侧壁被横断1/2。皮肤刺入口上缘  相似文献   

17.
扼颈后迟发性死亡尸检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案例某女,引岁,某日晚被人扼颈昏迷后再遭强奸,伤后回家诉头晕、头痛、全身乏力,家属认为足被强奸后留下的后遗症。5天后突然剧裂头痛、抽搐,继而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尸检所见:死者身长159cm,双眼球结膜术见出血点,头皮、颅骨未见损伤、右侧领叶出血坏死,大小为4cmxscm,边界稍清;切面见右侧基底节及斤脑出血坏死,大小为3cm。3cm;右侧大脑中动脉未见畸形及动脉粥样硬化斑。颈部分层解剖皮肤、肌肉未见明显出血,舌骨及甲状软骨未见骨折,右颈内动脉距颈总动脉分叉上l·scm处有一长1.Zcm血栓,与血管壁…  相似文献   

18.
蒋茂芬  金茂强  韶峰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25(5):374-374,F0003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撕裂或穿破,血液流出后被动脉邻近组织包裹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后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的内膜。假性动脉瘤一般由外伤、医源性损伤所致,而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较少见,现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9.
正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常遇到将眼眶内侧壁结构改变诊断为骨折,导致对鉴定结论不服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界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新旧程度,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1眼眶的骨性结构组成眼眶呈四棱锥形,是容纳眼球的骨性腔隙,眼球和眼眶之间充填脂肪,与眼睛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  相似文献   

20.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常遇到将眼眶内侧壁结构改变诊断为骨折,导致对鉴定结论不服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界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新旧程度,结合实际案例加以分析。1眼眶的骨性结构组成眼眶呈四棱锥形,是容纳眼球的骨性腔隙,眼球和眼眶之间充填脂肪,与眼睛功能密切相关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