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尊 《法制与社会》2010,(12):260-261
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是侵权行为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区分共同侵权责任分类与共同侵权行为分类,探讨共同侵权行为的分类基础、共同侵权行为是否应当包括特殊侵权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等问题,得出结论认为,共同侵权行为应当包括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两种。共同危险行为应当保持它“准共同侵权行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侵权行为研究王明远从传统民法侵权理论来看,作为特殊侵权行为之一的环境侵权行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环境民事责任又基本上完全是由环境侵权行为引起的。因此,对环境侵权行为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概念、性质与特点环境侵权行为属于特殊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的发展趋势田文君涉外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是传统的,也是长期以来各国理论和实践中处理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所适用的通用的法律原则。但是,随着涉外侵权行为构成要素各个方面和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发展,单一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已不适...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经济与法》2003,(12):127-128
不法侵害是侵权行为的一个种类。侵权行为含义如下:从原告的角度说,侵权行为法的目的是为其受到的伤害提供补偿,从被告的角度说,侵权行为法是保护他的一种行为的自由,即当他做了并非不当的行为时他不承担责任;从社会的角度说,侵权行为法是防止伤害活动,将不当行为从正当行为中区分开来。有时,侵权行为责任的原则是有些相共存目的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5.
作为侵权行为法规范的统帅和灵魂的归责原则,既是所有的侵权行为法规范适用的一般准则.又是判断责任归属的规则、标准和根据,以及划分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标准。我国归责原则体系应该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两大类型。我国侵权行为法中侵权行为的基本类型应当比照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的体系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6.
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钿  蒋筱熙 《河北法学》2001,19(5):124-12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交往增多,涉外侵权行为案件日益复杂。传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存在若干缺陷,不能适应侵权行为的新发展。从新发展出现的背景切入,着重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发展的趋势是传统法律适用原则不再具有适用上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但作为基本原则,将与许多例外规定一同调整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7.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廓清其是否应归于共同侵权行为,即行为人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这一问题。根据结合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将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划分为同时空结合和异时空结合两类行为。由于难以给出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确定的划分数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的标准,并且无辜的受害人相对于实施了侵权行为的加害人应受到更多的保护,因此虽然无意思联络,只要数个侵权行为互相结合造成同一损害的,行为人应向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即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行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8.
许宗鹏 《法制与社会》2011,(35):117-118
本文对大规模侵权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犬规模侵权行为的概念,并分析了这种侵权行为的特征:受害人的多数性和分散性、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大规模侵权较为复杂,且因立法上的空白和司法实践的重重困难,给社会和法院应对大规模侵权行为带来了挑战。文章最后分析了我国当前应对大规模侵权行为的困境和一般处理方法,并提出多元化纠纷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船舶碰撞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侵权行为地法原则 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是船舶碰撞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自13世纪由宗教法学者(Canonist)和法则区别说学者们创立以来,几乎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长期以来,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均采用侵权行为地法原则。法国学者巴迪福认为,“所说侵权行为地法,乃国际私法上最早确立的原则之一”。船舶碰撞作为海上侵权行为的典型代表,理所当然地也应以侵权行为地法作为其基本准据法。事实上,这一原则也确实为广大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确立。 船舶碰撞案件中,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其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有着深刻长远…  相似文献   

10.
不法侵犯他人权利,并致他人以损害的行为,称为侵权行为。有关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构成现代民法的一个重要部分——侵权行为法。我们平常说,侵权行为法渊源于罗马法。但是,迄今发现的比罗马法更为古老的法典,例如汉穆拉比法典上就已经有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由此看来,成文的侵权行为法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在人类社会初期,对个人所加的侵害行为只是引起受害者及其血亲的复仇。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无法确定侵权主体的侵权行为,受害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根据传统的侵权责任分担方式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济。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无法确定侵权主体的侵权行为也日渐增多,原有法律规定的不合理性日渐暴露出来,引起了学者及立法者的重视。笔者针对现实情况及近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认为非确定侵权主体的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两类,狭义与广义非确定侵权行为。本文针对狭义非侵权行为展开讨论,主要分析了狭义非确定侵权行为中责任承担主体应为所有可能侵权人团体,并将所有非确定侵权主体侵权行为分为三类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各种情况下最为合理的责任分担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旱期并不被重视,基本上适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往来日益频繁,发生在侵权领域的事件也大量增加,因而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侵...  相似文献   

13.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杨建成,杜传杰专利侵权诉讼中适用财产保全的必要性有利于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扩大。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在被侵害人向法院起诉时,侵权行为一般巳经停止。而专利侵权行为在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后仍在持续,特别是一些故意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侵权者,...  相似文献   

14.
吕忠梅 《中国法律》2008,(5):18-20,77-80
一、问题的提出 自环境问题产生以来,侵权行为法一直担当着解决环境纠纷的重任。从环境法的发生学角度,正是为了应对运用传统侵权行为法理论无法完全解决因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的难题,才出现了环境法这样一个新兴的法律领域。这表明,环境法与侵权行为法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是侵权行为法应对环境问题的不足而产生了环境法,另一方面是环境法又促进了侵权行为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共同侵权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但对准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未作明确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准共同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亦呈不断上升之势,因法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对由此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之诉多置之不理,从而影响了受害人利益的保护。笔者试就准共同侵权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些探讨。一、准共同侵权行为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所谓准共同侵权行为,是指数人实施的行为均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其中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致人损害而又无法判明谁为加害人的侵权行为。从这一定义分析,笔者认…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有关损害赔偿案件呈上升趋势,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其中涉及最多的是因侵权行为所引发的损害赔偿问题。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已成为审判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审判实践需要出发,就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律特征、范围、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略加探讨。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一)立法上对侵权行为的概念的不同规定 《法国民法典》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侵权行为的概念。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使损害发生的人…  相似文献   

17.
侵权行为自体法是解决涉外侵权纠纷的一项新兴规定,与合同自体法不同的是,侵权行为自体法侧重于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而对“意思自治原则”有所保留。随着时代的发展,侵权行为自体法的优势逐渐体现,并为一些国家接受,成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刚性规则下足够宽广、足够灵活的规则。  相似文献   

18.
共同危险行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危险行为探讨叶知年传统民法将共同侵权行为分为三种形态:一是狭义的共同侵权行为,又称共同加害行为;二是共同危险行为,又称准共同侵权行为:三是有教唆人、帮助人参加的侵权行为。其中,共同危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由此发生损害赔偿纠纷者不乏其例。但我...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运输,涉外侵权行为日益错综复杂,传统的侵权行为冲突规范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六十年代,国际私法学界出现了对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高潮,而我国对此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拟对传统侵权行为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原因、软化处理的方式和对我国立法的借鉴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学者对此问题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利明教授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持的讨论会上说:“民法通则对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各项特殊侵权行为的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作17规定,但是这方面的立法仍很不完善。”纵观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史,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侵权行为法从建国初期的照搬照抄原苏联的侵权行为法,到文革时期的“完全灭迹”,到现在的初具规模,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