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人民日报》报道,为了应对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各种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措施在近期密集出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唠提醒到,拉动内需的政策如果忽视就业增长,就容易造成所谓的“无就业的复苏”,其典型的特征就是经济增长率有所回升,但失业并没有减少。  相似文献   

2.
■保增长与拉动内需2008年中国政府面临两大挑战皆由美国次贷危机衍生而来。出口受阻导致东南沿海大量工厂倒闭,工厂倒闭和裁员造成农民工的就业和增收难题。保增长、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温州发展产业集群、壮大民营经济的经济模式,再度引人注目。温州模式在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拉动内需、保持增长等方面有特殊功效,对贵阳市应对金融危机有着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温州发展产业集群、壮大民营经济的经济模式,再度引人注目。温州模式在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就业、拉动内需、保持增长等方面有特殊功效,对贵阳市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温州与贵阳的经济比较温州市总面积为22784平方公里,辖3区2市6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出口加工型企业,因海外订单减少而关闭,导致一些人失业。国家适时推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应对方针。而要“保增长,扩内需”首要的是保证人们的就业岗位,十分注重充分的就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2006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5.7亿元,比2005年增长44.7%,比2000年增长1.7倍。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消费热点行业,其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  相似文献   

7.
《理论导报》2013,(5):57-57
参考思路:1.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必须尽快改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增长格局,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之上。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2.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我国农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中央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关键是处理好积极与稳妥的关系,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又要立足国情,针对突出问题,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的情况,中央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内需对推动经济稳健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投资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扩大内需应坚持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  相似文献   

10.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34):I0001-I0001
2012年,铜仁市实现交通运输业增加值215702万元,占生产总值的6.03%,同比增长13.9%,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5%,解决社会就业岗位3万余个。  相似文献   

11.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首要一条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内需不足,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和外贸支撑。要扭转这一不协调局面,就必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率“。十一五”期间,扩大内需,实施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我认为主要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优先民生为本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本期“主题阅读”的话题,围绕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湖南经济工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要求依次铺开,从机遇与挑战,如何理解“弯道超车”,到当前形势下的工农业生产、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再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无一不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十分关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就业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变,造成“无就业增长”。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可以尝试对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统筹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是山东省在复杂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环节.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引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提升发展的新水平,进一步扩大就业;在扩大就业的状态下,促进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维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想尽快摆脱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要把保持就业增长(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6.
田恃玮 《奋斗》2009,(11):45-47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下,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表现得参差不齐。截至7月末,全省进出口仍然是下降态势,呈负向拉动:消费虽然平稳增长,但拉动作用有限:只有固定资产投资“一马当先”,强力支撑全省经济企稳回升。从现实情况看,能够承担起迅速拉动全省经济、实现全年“三保一促”目标的重任,非投资莫属。要扩大投资,必须抓好项目建设,特别是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建设。这不仅是我省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前线》2011,(2):42-43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通过对我国历年就业弹性系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把握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策导向体现出保增长动力强劲,调结构力度较弱;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启动内需相对迟缓;国有经济表现抢眼,民营经济相对较弱的"三强三弱"的特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应采取"点面结合"的双引擎全方位推进战略,使作为"面"的代表的县域经济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要下决心改善县级政府的治理结构,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刊登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的专访,阐述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三个关键。胡鞍钢指出,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有了消费才有内需。所以任何投资项目必须与创造工作岗位挂钩,保增长也保就业,甚至更需要保就业。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0,(16):40-49
进入2010年,决策者把推进城市化作为未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拉动内需的重点。目前,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已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也被决策者寄予厚望——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