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基于唯心主义产生的一种反动性、非科学性的政治思潮,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积极探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哲学路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深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形势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方式的爆炸式、无序化发展给青年思想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世纪80、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苏东巨变”潜入我国,它主要以青年、知识分子等群体为传播对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政治目的.在网络时代,它借助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借尸还魂”,一些“新历史故事”披着“理性思考”、“重写历史”外衣,在网络空间大肆流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以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和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意义为论调,大肆宣扬民族失败、革命失败的言论,主要目的是动摇青年的共产主义信仰,以民族虚无主义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因此,我们必须在网络内外都建立起牢固的思想工作阵地,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对错误思潮给予坚决的回击,从源头上抑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对青年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近年来在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抽象人性论"等表现方式,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口号,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在思想上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而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和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思潮的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多元化、传播方式立体化、传播范围全球化等系列新特征,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巨大冲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应对全媒体时代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必须大力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适时打造全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消费主义者鼓吹"生活就是为了消费",这一思潮冲击着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价值观。消费主义思潮的泛滥,使人们的科学消费观发生扭曲,自我价值观的确定时而迷失,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冲击,一系列的伦理危机频频出现。这些异化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带有西方价值观色彩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沉渣泛起。通过借助"学术外衣""另类化"的传播方式和"戏说"历史等行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越发具备隐蔽性、广泛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它企图通过动摇政治信仰、质疑党的合法执政地位和扭曲青少年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等手段,给党和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唯物史观,维护清朗的自媒体环境,同时注重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管控,以此来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7.
发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近代以来就始终沉浮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之中。近年来,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思潮又在我国沉渣泛起,甚嚣尘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对此,学界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起源演变、本质表现、消极影响及其应对对策等四个理论维度,以期反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历史源流和现实概观。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既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又有着自身运动的主客观条件。因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绝不能仅聚焦于一般意义上所界划的政治观型维度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视域,也必须关切以日常生活观型、文化观型等样态呈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后者恰恰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滋生、扩散并危害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故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深刻批判之后,深刻透视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生成布展的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情境的基础,探析遏制或削弱其存在的各种土壤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社会思潮。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次沉渣泛起,国内学术界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动向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6-2020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近五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视域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特征及具体表现、影响及对策、习近平论历史虚无主义、唯物史观和“四个自信”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国家、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历史的错误思潮;其用意是险恶的,目标是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严肃、特殊、政策性很强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主要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新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公共知识分子等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对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加强对这些社会思潮的研究,分析其现实影响,将有助于做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社会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实质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抵制这种错误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长期进行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并利用固有的教研平台与当地的红色资源,摸索出多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丰富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制度的质疑和降低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期待。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的西方错误思潮主要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儒化当代中国论等。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错误思潮的实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头换面,使大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混乱、政治信仰模糊、民族文化认同弱化等消极倾向.对此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体现为文化思潮与政治思潮的杂糅,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兴起之间的关联。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必须仰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某些大学生中间沉渣泛起,其对历史的歪曲、对历史人物的滥评、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否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历史观、道德认知、民族情感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努力消除其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摘摇要: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虚无历史事实,扰乱人们的正确历史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的基础上,发表一系列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廓清人们对党史认知的"迷雾",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扭曲,旗帜鲜明地揭露了历史虚无主义搞乱中国发展的不良图谋,坚定了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增强了人民群众开拓新的伟大历史征程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其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关注这一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找出教育引导对策,帮助青年正确认识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方式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凸显,存在着知行背离、多元、注重自我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等倾向。因而,必须采取综合举措以提高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