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静娴 《前沿》2011,(14):4-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共同富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同步富裕等同起来,强调过程公平;邓小平开创出一条部分先富带后富共富的有序致富道路,强调结果公平;江泽民把共同富裕目标诠释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胡锦涛认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人民共享,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在继承、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又把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共同富裕的内容和目标更加具体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并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使人民更加走近共同富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坚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科学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区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消除贫富悬殊、分化现象,逐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明 《长江论坛》2004,(2):17-21,58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并指引中国人民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断实践共同富裕,调节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公平分配观的终极目标,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要反对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邓小平公平分配观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必须坚持按劳分配;要动态地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他们都认为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安排,以人民利益为其价值标准,以避免两极分化为其所突破的难点。同时,他们的共同富裕思想在动力把握、发展战略、关注重点、实现途径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点。深入探究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缩小目前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将共同富裕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论证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前苏联未能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走错了路。中国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视野当中,形成了逻辑严密,现实可行的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实践基点、实践内涵和实践理念等方面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的公平与效率思想阎占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直困扰人们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曾以相当的精力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过有益的探索。邓小平同志同样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公平与效率问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公平与效率思想,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缪雨 《创造》2001,(5):32-33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毫无疑问也包括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   社会主义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这种先进性不仅仅表现在她比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还表现在她能避免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阶级社会所无法避免的两极分化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当我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毛泽东就反复强调了进入社会主义后党必须领导我国人民走向共同富…  相似文献   

9.
朱金  王微 《人民论坛》2012,(36):234-235
公平效率观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坚持将公平和效率做到高度统一;邓小平则吸取了毛泽东的精华思想,在改革开放建设中更强调效率的作用。学术界应对毛泽东、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杨建辉 《前沿》2011,(20):4-6
邓小平的公平收入分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主要特点:反对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民本和民富的思想;重视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当前必须以邓小平分配理论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实现公平分配,坚持民富为先、民生为本,以"民富"促"国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共同富裕的本质含义和现实前提 弄清共同富裕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告诉我们,无论是从概念上或逻辑上理解共同富裕,都应该从生  相似文献   

12.
试论共同富裕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统一喻贵华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邓小平从解决二者矛盾出发,提出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一、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1990年12月,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不仅从本质上描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从公共关系的角度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追寻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社会主义公共关系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是:世界和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条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利益至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最主要创新是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经济上实现了从传统自然经济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政治上实现了从权力集中制到民主法制的转化;文化上实现了从单一化、神圣化到多样化、世俗化的转变;社会生活上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利益整合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和基础;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和核心目标;要以利益关系协调为主要方式和方法;要以人民利益和公平公正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同时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丰富和发展了鼓励先富的策略 ,并兼顾公平、缩小差距 ,加快了西部地区的开发步伐。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求真务实的精神 ,牢记“两个务必”的传统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推进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天然具有公平正义的基因,代表了人类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中也位于最高层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历史传统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的巨大成功,接连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共同富裕思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产生、发展、成熟蕴含着科学、合理、严谨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丛志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研究邓d’y的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欢山坪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  相似文献   

19.
浅析邓小平的矛盾观卢昌健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学说,并使之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试图从“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稳定压倒一切”、“共同富裕’等著名命题中,探讨邓小平矛盾观的动力论、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罗广武在毛泽东留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全部政治遗产中,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使其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