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羚 《世纪桥》2012,(1):154-156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的重视。韩国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韩国留学生教育特征显著,如政府主导,社会、高校积极响应;留学费用低,奖学金种类多;重视韩国语、韩国文化的普及等,对发展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在美国诺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报名参加了当地工会组织的一个以“热爱工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0,(3)
<正>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是全国31所具有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94所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组建为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4.
钱江 《湘潮》2012,(11):7-9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召见负责教育事务的副总理方毅、教育部长刘西尧、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蒋南翔、清华大学校长刘达,就大规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问题发表讲话,决定从当年起即向发达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生。12月26日,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52人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后继派遣留学生在1979年形成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郭薇 《世纪桥》2012,(15):114-115
近些年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对外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外国留学生有着独特的外籍背景,我国目前对外国留学生的具体教育管理不够完善,相应的体制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建构。为此,需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钱江 《党史博览》2012,(1):18-20
52人冲上留学大潮的浪尖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留学史,从1978年12月26日开始.这天上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即将登机赴美的52名中青年学者.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第一批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7.
黄方毅 《党建》2010,(7):60-61
1915年,黄炎培赴美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曾译万国博览会或万国赛会等)。会见了当时美国的政要和科学家等,并为中国留学生争取到了正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失业带来的危机感充斥着美国的大街小巷。而相对于忧心忡忡的美国人,身处美国的华人华侨以及中国留学生则多了一种选择:回国。在纽约城市大学做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不少人把他们国家的托福及GRE考试称作“人才收割机”,尤其针对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托福是出国留学赴美、赴加的必备考试,也可以说是“第一道关口”。在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超过2500所大学和学院承认这项考试成绩,若成绩不过关,任何一名学生也难迈进它们的大门。而GRE的成绩更是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用来申请奖学金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留学生已成为中国入境游客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形式,对武汉地区来华留学生的旅游行为、重游意愿及旅游评价进行研究。接受调查的来华留学生中,大部分曾在中国旅游且重游意愿及推荐意愿较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来华留学生旅游市场潜力较大,应引起重视;应针对留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及旅游体验评价改进相关工作,提升旅游目的地国际化水平及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人才》2001,(3):19-19
第一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主要包括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共200余人。第二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留学日本。第三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主要留学于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国家。第四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28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留学教育已进入较为成熟阶段,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五代留学生 留学时间大致在1949年至1965年间…  相似文献   

12.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姿态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正是由于这次会议,中美两国才打破了5年互不往来的僵局,开启了中美接触的新模式——大使级会谈。这种会谈前后进行了15年之久,唯一形成文字协议的,是一项关于两国平民回国问题的声明。该声明使得一大批长期滞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得以归国。而在这批留学生群体中,尤以刘永铭的归国经历曲折复杂。  相似文献   

13.
冷玉健 《世纪桥》2004,(1):12-15
据悉:目前中国留学生分布的版图已由最初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迅速扩展到全球至少103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已逾46万。然而,中国近现代留学史上首次浪潮,当属发生在80多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为轰轰烈烈,蔚然壮观。  相似文献   

14.
石武英 《党史文苑》2012,(14):22-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军事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培养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我军又向苏联派遣了800多名军事留学生。这两代军事留学生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52年的一天。美国密西根大学。一位曾在中国停留多年的名教授正与一中国留学生讨论该生的博士论文选题。忽然 ,教授提高了嗓门 :“什么?你说你要写五四运动 ,博士论文怎么可以写学生暴动?……你若是坚持写这个题目 ,我们就取消你的奖学金!”这位中国留学生愤然而去。几年后 ,这位留学生顶住多方压力终于完成论文 ,接着他将论文扩写成55万字的《五四运动史》 ,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此书一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美国一些大、中学争相节选此书为学生教材 ;哈佛大学出版社先后再版7次 ;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经总政领导批准,解放军出版社政委于丹、副总编辑张晋生、本刊记者陈延萍远赴莫斯科、圣彼得堡,采访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俄罗斯军事留学生管理组党总支及各院校军事留学生临时党支部。在10天的采访生活中,管理组3名同志勤勤恳恳为工作、一心一意为学员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与军事留学生的交流中,他们更是对管理组组长、党总支书记董景平同志赞不绝口。通过了解到的点滴生活片断,我们向读者展现远在异国他乡的党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来华留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使来华留学生在我国学习期间充分适应我国国情,保障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态,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水平,需要对来华留学生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在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来华留学生思维的差异,通过思维差异化教学模式建设和开展思维引导工作,确保高校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序、健康开展。基于思维差异化理论,构建高校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型,并围绕多元化、特色化思想教育模式建设进行系统分析,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理论,倡导"自我认知""和而不同"。来华高职留学生往往会面临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社会文化、学习文化四类跨文化适应困境,文化自觉理论对来华高职留学生走出跨文化适应困境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来华高职留学生通过对母国文化的"自我认知"、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认知,对两种文化相互印证,继而发展为对母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理解、包容、尊重、欣赏,乃至达到两种文化共生的"和而不同"水平,至此,来华高职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困境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19.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3):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20.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1):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