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春秋》2020,(3)
正东镇沂山祭仪,是历代帝王对临朐县东镇沂山的"望秩之礼"。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最先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禹时即祭祀沂山。汉至清,历代对沂山屡有增封,祀典不废。沂山祭仪,总体经历了图腾崇拜、山形祭祀、山镇祭祀、封禅行典、岳镇海渎祭祀五个阶段。祀山大典的主要仪程有:击鼓鸣钟、献供三牲、奠酒、敬献花篮、敬香、恭读祭文、行三叩礼、乐舞告祭。2014年,东镇沂山祭仪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林绍志 《春秋》2012,(5):58-59
沂山是沂蒙山区的主峰.乃五镇之首.素有“东泰山”、“小泰山”之称。中华大地,九州之内,没有任何一座山像沂山一样.受到历代帝王的敬重和青睐。这话是不是说大了.不然。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是中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的杰出皇帝,有一天,他要杀哺乳过他的奶妈即乳母。乳母向东方塑告急,请求帮助。东方塑跟乳母说:“皇帝特别残忍又坚持自己的意见,如果找别人去说情,只能死得更快。你临走时,只要老回头看我,我当然要想出奇的办法来刺激皇帝。”’皇帝下令把乳母押出去杀头,这时,乳母屡次回头看东方朔,东方朔在皇帝旁边,大声喊:“你赶快去。巴!皇帝如今长大了,难道记念你哺乳时的恩情吗?”汉武帝一听这话,感到悲怆,就赦免了乳母。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好劝解,要他改变主意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像汉武帝…  相似文献   

4.
绍言 《协商论坛》2008,(4):44-45
大禹死葬会稽后,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祭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形式:或宗室族祭,或皇帝御祭,或遣使特祭,或春秋例祭。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颁诏保护禹陵,开始将祭禹正式列为国家常典。明清两朝的祭禹仪式和制度最为完备,典礼也最为隆重。明制规定,大凡皇帝登位.务必遣特使到绍兴告祭大禹陵。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汉武帝创建年号“建元”始,至清代“宣统”止,历史上共使用过710个年号。封建统治者视年号为福祚标志,往往屡次更换,刻意求新。汉武帝在位54年,使用年号11个。唐高宗在位28年,用年号14个。明清以后绝大部分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人们便可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了,如“万历皇帝”、“乾隆皇帝”。年号一般用两个字,但也有用三个字、四个字的,如梁朝有年号“中大通”,北魏有年号“太平真君”,唐朝有年号“天册万岁”,北宋有年号“太平兴国”、“太中祥符”。年号反映了“君位天授,长治久安”的封建皇权思想,因而造就了许多相同的年号,如“建…  相似文献   

6.
说“忠心”     
咱中国有史以来 ,“忠君”一直是做一个合格臣民的基本原则 ,谁要是违背了这项基本原则 ,就会有入狱杀头之险。因为历代皇帝 ,无不要求臣民们“忠君” ,即忠于他一人也。至于“爱国” ,则在其次。由于皇帝选拔各级官员 ,将“忠君”作为头条标准 ,故无论是谁 ,只要不忠于皇帝陛下 ,即使他再有本事、再爱国 ,也免不了倒霉遭殃 ;但只要他忠于皇帝陛下 ,哪怕他再没本事 ,甚至暗中干着卖国的勾当 ,也会受到重用 ,秦桧那厮能够高居相位 ,且一干19年 ,便是一例。大清国最后一任皇帝被赶下龙椅 ,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之后 ,“忠君”二字虽然变成了过…  相似文献   

7.
史式教授是一位研究历史很有成就的专家,他在国内有些报刊曾辟有“史式谈史”专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近,史式教授将在专栏中发表过的文章和一些最新作品结集出版了一套“史式谈史丛书”。这套丛书包括《皇帝是个什么东西》、《古来冤案知多少》、《贪官清官各行其道》、《太平天国不太平》四本,共60余万字。这四本书选择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要的人物或事件,从点到面或以点带面地评述历史,自立新说。 《皇帝是个什么东西》侧重于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皇帝制度的产生及其作用和危害作了较深的挖掘。书中对十几位曾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皇帝进行了重新评说,如在评价明崇祯皇帝时,史式教  相似文献   

8.
皇帝要去十三陵,出门儿往北行。紧赶慢赶天色晚,住进巩华城。活的住行宫,明儿看老祖宗。死的这儿停灵,明儿个进坟茔。来来往往真忙活,累坏了巩华城。这是早年间可以在巩华城听到的儿童歌谣。巩华城位于北京和十三陵中间位置的沙河镇,其前身是明初所建的行宫,嘉靖16年(1537年)始建,19年(1540年)年完工。十三陵距北京大约五十公里,对于现代人,这段距离不算什么,但在四百多年前却是不同了。皇室每年大祭三次(清明、中元、冬至)小祭四次(正旦、孟冬、生辰、忌日),皇帝或亲临、或派遣官员到十三陵拜谒祭祀,当日均无法到达,必在此地驻跸。长眠在十…  相似文献   

9.
肖兴文 《人民公安》2006,(21):53-53
张骞是出使西域第一人。我曾写诗对张骞的《出塞》大加赞叹,认为他是历代文官中最有男子气慨的男人。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郎官。那时汉武帝想消灭匈奴,派使者去联络与匈奴有仇的月氏,但是通往月氏的路必然经过匈奴统治区。又危险又困苦的事派谁去干呢?王公显贵是不  相似文献   

10.
遊沂山記     
凡讀過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李逵沂嶺殺四虎”的故事@沂嶺就是沂山,舊稱東泰山(又名小泰山),主峯玉皇頂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境內,海拔一千零三十二米,周圍有峯二十九座。整座山中萬松凝寒,清流盪漾,風景絕佳,爲齊魯遊覽勝地之一?^去由於交通閉塞,雖富勝景,鮮有人至。昔人興嘆云:“古今遊人到絕少,誰能表白山川奇?”現在已有公路直達山頂,遊覽者愈來愈多。春末初夏的一天,我們從縣城驅車直奔沂山。據導遊負小賀說沂山離縣城有五十公里,我們談笑之間車已攀上盤山公路。可能是山高氣溫低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社会中,针对官员的腐败和欺上瞒下问题,历朝都曾采取不少措施和手段。皇帝作为反腐败政策的最终决策人,他们曾经想过许多奇妙招数,西汉的汉武帝便是典型。汉代时,御史大夫有幸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的位置。刘恒(汉文帝)当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给  相似文献   

12.
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年间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它兴起于汉武帝时,一直沿袭到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年号的使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明朝以前,一个皇帝执政时常出现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共用了11个年号:公元前134年,有慧星出现,这一年就改为“元光”;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从郊外猎获一头角兽,又改年号为“元狩”。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20年,年号改动达17次之  相似文献   

13.
地处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县的少林寺,以宏大的寺庙、禅宗发源地和少林武僧们的功夫而闻名于世。近十多年来,满山遍野练武的“少林小子”也成为少林寺的一大奇观。登上少林寺所在的少室山,只见千百的男女青少年,或列成方阵操演武术,或三五成群在掩埋历代少林寺高僧遗体的塔林中奔跑嬉戏,更有年少些的孩子穿梭于寺庙的廊台之间,好奇地观望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少林小子”多穿运动服裝,不少人只是到  相似文献   

14.
崔霞 《春秋》2009,(3):57-58
封禅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帝王的一种旷世礼仪大典,尤其更是那些有作为帝王的必然举动。司马迁《史记·封禅书第六》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汉武帝刘彻是汉王朝的第五个皇帝,他雄才大略,文韬武备,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 汉武帝曾在《求贤诏》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浏览中外史册,莫不如此。大凡读过一点古籍典册的学子都会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贤之风。历代举贤、用贤、  相似文献   

16.
在皇权专制社会里,皇帝“驾崩”之后由谁来接班继承,是一个关系到稳定乃至存亡的大问题。于是有了一套规则,大体上都是由嫡长子接班,没有儿子的则由最亲的兄弟或侄儿来顶替。实在没有合乎这类条件的人选,由几位掌大权的宰相之类拥立的也有过。这种做法,似乎多少有了一点“民主推荐”的味道,因而是一种非常情况下的例外。汉朝的昭帝死后无嗣,武帝留下的只有一个广陵王有资格接班,但是,“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即是说,此人汉武帝早已认定是不合适的接班人。于是,选择了昌邑王刘贺。这个刘贺也不是好东西,“在国素狂纵,动…  相似文献   

17.
高深 《北京观察》2001,(7):12-13
现代科技几乎使一切事物都成了“易碎品”。“定向爆破”能让一座高层建筑于眨眼间塌成一堆瓦砾,原子弹可以在瞬间毁掉一座城池,“抗张试验”和“冲击勒性”试验机能够在数秒钟内将最坚硬的超负荷的钢铁拉断或击折。“事物”易碎了,就加大了保持和享有它的难度。成功的速度快了,失败的速度也可能加快。易成易破,易益易损,易福易祸,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政权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毁灭或新生。在历代君王中有一些是开国人物,他们既打过江山又坐过江山,对于“打”与“坐”的难易问题有过深刻的探讨,或深思熟虑,或君臣切磋,不乏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8.
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我国每个封建王朝,皇帝死后都有一座陵墓。这些陵墓多数在登位后即开始筹建,以后逐年增修,所以在位愈久,陵墓规模也愈大。然而在历代王朝之中,唯独元朝皇帝不见留下陵墓,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元朝皇帝的葬仪和其他朝代不同,据叶子奇《草木...  相似文献   

19.
全芝麻仁焦盖烧饼全芝麻仁焦盖烧饼为登封的一大名牌食品。圆形厚墩,一面黄焦,一面干酥,内松软,焦面上是脱壳芝麻仁,堪称"登封一绝"。相传在南京高宗年间,当时抗金名将岳飞,在耶城大破金兀术后率兵进登封,祭宋陵朝中岳,即兴留辞中岳庙时,在一家店主名叫傅诚、...  相似文献   

20.
隆昌石牌坊     
隆昌,四川盆地中南部的一座小城,古代曾是巴蜀交通要道。据隆昌县志记载,南北朝至隋唐以来,隆昌县一直是商贾云集、文人辈出的地方。一些官吏或当地颇有建树的社会名流,为了给后人留下“万古美名”或“扬善除恶”的思想理念,相继竖牌立坊。一些商人或名儒也极力效仿,拿出金银立下了一座座“孝道”、“善美” 以及“清廉”之牌坊……到明清年间,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寿牌坊等各式各类牌坊已近70座,其数量、规模、工艺、种类堪称中国之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