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阶层分化形塑出了极其复杂的村庄政治现象。通过对当前农村阶层分化的状况及社会确认机制的考察,可以从村庄社会关联的角度,具体地呈现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状况和互动机制,并揭示当前以富裕阶层为主导的村庄阶层关系的特质及其后果:富裕阶层凭借其强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关系动员能力,主导了村庄选举,形成了以富人治村为核心的基层治理格局。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广大的中下阶层被排斥在村庄政治权力和利益分配之外,基层治理隐含着严重的阶层冲突。  相似文献   

2.
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分化程度高,阶层竞争激烈。下层农民跟上层农民相比差距甚大,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上层农民引领的村庄价值标准,所以生存性压力很大。上层农民则在竞争中利用其地位与优势垄断镇域内的市场机会、政治权力、社会关系、文化价值等优质资源,构成了对下层农民的阶层排斥,阻隔了他们竞争成功和向上流动的渠道。同时,上层农民通过垄断村庄再分配权力,瓜分村庄公共资源,将下层农民排除在再分配之外,最终触发下层农民通过上访来宣泄情绪和重构村庄利益再分配结构。这类上访是在既定阶层关系和分配秩序下,下层农民参与村庄竞争的最后救济渠道,它内含着正义诉求,是农民的尊严政治。要治理好农民上访问题,关键是要调节农村阶层关系,规范村级民主政治,调整农村资源配置机制,加强村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3.
发达地区农村,由于经济分化加深,阶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村庄上层掌握村庄利益与资源的分配,支配村庄选举,通过炫耀性消费构建排斥性的人情与消费圈,对村庄底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构成巨大压力,使底层形成了对抗上层的上访群体。这种底层针对上层的上访本质上是一种阶层冲突,因此,此类上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术治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南通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创造性地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通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创造性地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发达地区农村,由于经济分化加深,阶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村庄上层掌握村庄利益与资源的分配,支配村庄选举,通过炫耀性消费构建排斥性的人情与消费圈,对村庄底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构成巨大压力,使底层形成了对抗上层的上访群体。这种底层针对上层的上访本质上是一种阶层冲突,因此,此类上访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技术治理,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7.
合并村组拓展了新农村建设的体制空间,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但它给乡村治理也带来了新的矛盾与困惑并成为其被质疑乃至否定的原因。这种治理困境一方面固然与村庄规模急剧膨胀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村自治组织体系的残缺和乡村社会发育的不成熟,使源于个别村庄自身创造而后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广的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本,国家权力因此在乡村变革中显得局促与偏激。而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够有效制约合村并组中行政体系对村庄政治的吸纳,促进多中心治理格局的形成;重建社区生活的公共性,消解合村并组后自治组织的开放性与原有村落权力文化及社会关联的封闭性之间的冲突;弥补村组合并后公共服务的不足。因此,从根本上消解合村并组后的治理困境,提升村治功能,必须在合理规划合村规模、创新村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国家推动与社会发育相结合,通过政党引领、政府催熟和社会组织的自我涅槃,丰富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培育村庄内部的自主性资源和自主性组织结构,通过把社会组织的力量牵引到乡村治理中来,实现现代国家在农村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温焜 《岭南学刊》2021,(2):61-66,105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小农户将长期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我国高标准农田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要对小农户进行分类,探索不同的衔接路径,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挖掘小农户的内涵、提升其能力,大力培育农业现代化组织,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来对接农业大市场等举措来有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村庄政治进入选举时代后,选举权力模式取代市场和文化议题在村庄权力研究中被广泛接受。但选举权力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注重选举过程而缺乏考察选举与治理的关系,忽视其他权力资源分配机制而压缩了村庄权力的研究范围。生产权力模式运用竞争、参与和服从三维框架可以展现村庄精英在选举和治理阶段的行动逻辑,从而能够实现对选举权力模式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孙翊锋 《湖湘论坛》2018,(6):142-151
PPP模式是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合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其更深刻的本质和意义在于重塑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共治、法治以及善治三重治理逻辑,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作为现代化治理重要制度安排的PPP模式也在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得以快速发展和全面推广。但必须认识到,PPP模式所强调的多元共治格局仍未形成,所要求的法治保障有待加强,所追求的善治目标难以达成。当前PPP模式的发展轨迹违背了共治、法治以及善治逻辑,并可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渐行渐远。新时代推进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整体框架的统领下,秉持善治目标取向,构筑多元共治基础,走法治化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1.
村庄政治进入选举时代后,选举权力模式取代市场和文化议题在村庄权力研究中被广泛接受。但选举权力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注重选举过程而缺乏考察选举与治理的关系,忽视其他权力资源分配机制而压缩了村庄权力的研究范围。生产权力模式运用竞争、参与和服从三维框架可以展现村庄精英在选举和治理阶段的行动逻辑,从而能够实现对选举权力模式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新的知识生产模式更加以问题为导向,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强调跨学科和去体制化。这种变革会对大学的治理人群、权力结构、教师群体、基层组织和人才培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回应好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大学才有可能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关联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学理分析,为了探讨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选取鄂南和湘北的两个村庄作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特定村庄公共事件中,农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利益表达体系的现实呈现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现实呈现程度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状态;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总体上是相互促进的正向关系,民主观、信任观、效率观对利益表达有促进作用,利益综合、合法性的接近渠道、主体行动对价值观念有促进作用。因此,应在优化内外环境基础上,强化农民的价值观念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效应,推动村庄治理的有序化运行。  相似文献   

14.
张继刚 《求索》2012,(9):71-74
东汉时期皇权逐渐强化,皇帝重用近臣(多为外戚、宦官),士大夫在朝廷只是受命办事,被边缘化。但由于察举制和征辟制的实行,东汉中后期逐渐形成了士人阶层。日渐强大的士人阶层对"不亲接"的地位开始不满意并和皇权逐渐产生了冲突,周福"因师获印",党议兴起;"因师获印"所导致的党议是士人阶层为获得朝廷核心权力而和皇权产生的冲突加剧的表现,是士人阶层在经过向皇帝上书争取核心权力不成功后以党议的方式对皇权的施压。随着士人阶层在赦后杀人,与皇权的冲突逐渐加剧,从而导致了党锢之祸的爆发。党锢之祸是东汉儒学取士、士人阶层强大和东汉专制的皇权体制之间的矛盾而导致的士人阶层和皇权之间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发展史上,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围绕"如何民主地集中"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摸索,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下,党内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有所不同,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党的制度建设的影响和作用亦各不相同。共和型民主模式主张党代会应成为党内权力的实际行使主体和党内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平台,主张党内权力应制度化运行,符合经典作家党建思想与党建实践的内在精神和现代治理的根本宗旨,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治理主体地位,有利于推进党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现代执政党,因而应成为推进中共党内治理现代化的理想目标模式。通过对民主集中制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澄清和化解一些民主集中制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误解、困惑和分歧,为中共党内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及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有用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16.
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主要关注村庄权力结构的多主体性和多元利益的特点。村庄权力结构包含的多主体凭借不同资源互动,并根据拥有的权力份额而拿回各自的利益份额,村庄权力结构会随着互动发生变化。对历史上"皇权—士绅—小农""国家—农民"和"国家—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种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表明,村庄权力主体间的均衡利益是一种村庄权力结构稳定存在的核心内容,当这种均衡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村庄权力结构就要发生质的变迁。对湖北G市国家主导建构的新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可知,只有当各权力主体确实满足其从权力结构中获得的利益并常态化地进行博弈互动时,新的村庄权力结构才可能模式化存在,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否则就只能是一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存在。此外,一种稳定的村庄权力结构应该包含村庄中所有参与博弈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17.
国外农村合作社:历史、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在合作社定位、优惠政策、立法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正确地借鉴国外的这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加以实施,对于推动解决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市场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主要关注村庄权力结构的多主体性和多元利益的特点。村庄权力结构包含的多主体凭借不同资源互动,并根据拥有的权力份额而拿回各自的利益份额,村庄权力结构会随着互动发生变化。对历史上"皇权—士绅—小农""国家—农民"和"国家—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种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表明,村庄权力主体间的均衡利益是一种村庄权力结构稳定存在的核心内容,当这种均衡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村庄权力结构就要发生质的变迁。对湖北G市国家主导建构的新村庄权力结构的多元利益分析可知,只有当各权力主体确实满足其从权力结构中获得的利益并常态化地进行博弈互动时,新的村庄权力结构才可能模式化存在,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否则就只能是一种没有实质内容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存在。此外,一种稳定的村庄权力结构应该包含村庄中所有参与博弈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19.
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的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出现了支部选举中贿选现象、党员发展上层化、组织生活形式化、党员关系派性化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促进农村社会的利益整合,重塑村庄政治的公共性,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现者。只有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党在农村的权力基础和群众基础都得到了夯实,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实现者,阶层之间的区隔才能被打破,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孙晓青 《小康》2012,(1):90-91
正土地流转要合法农民利益要保障土地流转政策是实现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以来,乡村财产制度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对乡村治理产生很大影响。在推进的过程中,它往往跟劳动群众土地流转观念之间会产生冲突,比如如何保障它的推行、如何保障在此过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土地流转后最终受益者是否为农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