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制动拖印可以判断肇事车辆的逃逸方向,推算肇事车辆制动前的车速,可以判断肇事车辆的接触点,但正确无误地认定还有一定的困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人员应根据制动拖印的明显的特征、刮痕、积聚物等痕迹物证来正确认定和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2.
刮擦痕迹几乎可见于所有的交通事故现场,按照物证技术学原理,对刮擦痕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和解读痕迹的形成机理,不仅能够科学确定车辆的接触部位,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状态,再现事故经过,还能认定肇事嫌疑车辆,为事故责任的认定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肇事逃逸案件提供破案线索和定案依据。车辆类型结构、车身材质、车辆装载和运行方式、车辆机械故障、车辆的修复等是车辆因素中影响痕迹形成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故现场的重建关键是基于车辆及人体损伤的特征,重点解决事故发生时车与人的状态等问题,分清事故责任,为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本例交通事故主要是先后两次被车辆撞击和辗压形成头部撞击伤和胸腹部辗压伤,根据损简明扼要伤特征重建事故发生过程,认定肇事车辆责任。  相似文献   

4.
客观、公正、准确地处理交通肇事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的基本办案原则,但其基础是证据——遗留在肇事现场的各种痕迹物证。交通肇事现场常见痕迹物证种类有形象特征痕迹、附着物痕迹、散落物痕迹。痕迹物证在交通肇事中的证据作用主要体现在判断交通事故的性质、提供缩小侦查范围的线索、刻画肇事者的有关特征、揭示事故发生过程和查找认定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定交通肇事驾驶人是交通民警公平、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的前提,对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避免形成冤假错案,切实保护受害人利益,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办案交警可通过肇事车辆碰撞痕迹与可疑人员身体损伤部位对应关系的分析、现场遗留物的比对、DNA检验、证人证言收集、视频资料分析等方法来认定交通肇事驾驶人。  相似文献   

6.
论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事车辆的车速鉴定是确定交通事故的性质、分析发生事故原因的重要证据.又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根据牛顿运动学原理、车辆的结构、运动特性所进行的事故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计算量小等优点,但无法对整个事故的过程进行模拟再现。为了适应《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事故分析车速鉴定计算中引入新的计算模型和理论,对事故分析计算进行研究、分析,使得事故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地还原事故过程。  相似文献   

7.
交通事故处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专门职责,责任认定是其中一项流程。围绕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界定产生过诸多分歧,其本质应当属于事实认定。它意味着认定过程中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因果联系,应当尽可能减少价值判断因素。公安机关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在责任认定过程中应当认真领会与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法律精神,回归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正确轨道,将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判断、价值判断交于法院。  相似文献   

8.
对于肇事者无法查明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而言,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主要有"由可能的肇事车辆承担按份责任""由可能的肇事车辆承担连带责任""由可能的肇事车辆承担补偿责任"三种不同的观点。但这三种不同的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究其原因在于通过侵权法上的方式对肇事者不明之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予以救济,课以可能的嫌疑车辆责任,将使得无辜的人担责,涉嫌对人们的行为自由造成过度的限制。对此,应通过社会保障的方式对受害人予以社会化救济,以弥补侵权责任法救济方式的不足。在肇事者无法查明时,对于"肇事者"应承担的责任部分,由国家和社会来分担损失,以实现损害救济与行为自由之间的妥当平衡。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这两类事故,在司法实践中面临损害赔偿难的困惑。主要原因是责任人赔偿能力有限、双方难达成共识、道路交通肇事逃逸增多。增强保险意识,实现道路事故车辆风险转移,提高赔付能力,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立法工作和执行制度,启动诉前财产保全制度和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交通事故案件侦办中的难点。通过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肇事嫌疑车辆进行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能够成功确认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1.
耳纹作为一种科学证据在欧洲几个国家最早出现并得到应用,最近又进入了对科学证据要求最为严格的美国法庭.但是耳纹并没有成为普遍适用的证据形式.美国的多伯特规则对科学证据做出了详细的审查规定,耳纹证据面对<联邦证据规则>必然要接受一次考验.耳纹证据究竟能否像指纹、工具痕迹、笔迹检验等一样,成为法庭科学界公认的证据并得以广泛应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涉及耳纹证据的判例引发了耳纹能否作为科学证据使用的讨论,美国的科学证据规则对这场讨论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调查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不同于刑事现场勘查 ,也不同于一般司法行政活动。其基本内容包括调查事件的性质、过程、原因、后果及其它相关内容 ,主要采取现场访问、现场摄影、现场测绘、现场笔录、现场检测及提取物证痕迹等重要措施。为保证现场调查的客观、公正、高效 ,应当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事故现场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3.
鞋印是犯罪现场上最常见的犯罪痕迹,但在犯罪现场鞋印经常表现为残缺。分析影响鞋印形成的因素,对残缺鞋印进行认真观察,对其部位及特征进行准确刻画,并进行科学拼接和延展,实现对留痕鞋印进行准确分析,能够为刻画作案人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场击毙行为属于警察职务行为之一种,对于当场击毙的条件、限度,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警察在实践中的适用标准存在很大差别,而且社会、学界以及媒体对其内涵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导致在一些具体案例上引发了诸多争论。当场击毙行为,在性质定位上应属于正当防卫。但是,鉴于特殊适用场合及限制条件,应该单独归属于执法防卫当中,应该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当场击毙的实用条件,为其正确适用进行更好地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河政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简称为“河印”关系。本文简要探讨了清代河道总督和沿河地方督抚的关系,包括东河总督与河南、山东二省巡抚的关系,南河总督与两江总督的关系;河员与地方州县印官的关系;对当代“河印”关系在黄河防汛层面上也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笔画特征的变化判断印章印文与签名字迹先后顺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章印文与签名字迹先后顺序,受印泥、纸张和笔具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通过签名字迹的笔画特征反映出来。对此,可以用普通40倍数光学显微镜进行检验判断。但由于原子印章所使用的盖印材质既不溶于水、草酸溶液,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当签名字迹与原子印章印文相交时,其先后顺序并无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如斑驳、变细等现象)可寻,所以,此种方法不适用于判断该类印章与签名字迹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7.
让与担保是20世纪新兴起的一种非典型担保制度,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遭到各国学界的激烈批评,判例实务之立场也摇摆不定。基于让与担保的优势,我国应确立让与担保制度。让与担保虽存在缺陷,但亦有克服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监狱安全在监狱全局工作中居首要地位。罪犯现场防控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防控模式以"五大防控系统"为基本框架,以"五大重点"为罪犯现场防控的关键点,以全面落实"四大禁止措施"为监管现场防控的着力点,以民警直接管理主导罪犯现场全程管控为重要手段,以发现异常、有效处置为罪犯现场防控的核心要求。目前,现行罪犯现场防控工作存在缺陷需要创新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犯罪现场勘查是多层次、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 ,是具有系统意义的现象。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 ,我们通常对手印、足迹等传统上的物质痕迹比较重视 ,研究得较多 ,但对心理痕迹即对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特点重视不够 ,导致我们常常对犯罪现场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影响破案。本文就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旨在丰富犯罪现场勘查理论和促进勘查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如何设计与构建科学、合理的量刑制度、制定规范的量刑标准、减少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不仅直接关乎到实体正义的实现与否,是保证法的衡平与权威的根本,更是世界各国刑事法学研究与刑事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考察、借鉴域外法律的相关量刑模式,我国未来的量刑程序模式应当是层次式和分解式相结合的一个整体,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