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按照我国的民事立法惯例,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总则部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民法总则草案即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际,学界对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体系构成的问题仍有分歧。通过对比我国《民法通则》、历次法律草案以及权威学者建议稿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发现当前学界对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的民法基本原则的定位没有异议,争议焦点在于要不要规定公平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绿色原则以及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对这四项原则之取舍,则需更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实现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控制外来物种的法律体系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但是我国现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律还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充分包含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关内容,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控制外来物种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我国应当在总结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国情基础上,在立法原则的指导下,整合现有法律规定,建立我国的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受到外来入侵物种的侵害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先后建立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各种技术准则,并进行了相应的立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其主要缺陷如下:第一,缺乏一部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门性法律;第二,对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分类存在缺陷;第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因此,应在坚持风险预防原则的正确指导下,制定消除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应急措施和长期措施及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定,并完善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民法总则》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提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定.通过分析《民法总则》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定及立法意义,旨在探究该新增条款对新时代法治建设之意义及其对现实社会生活之影响.《民法总则》这一法律创新既是宪法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宪法私法化的具体表现.同时,结合其他法律对个人信息受侵害时的系列救济途径,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及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力图完善个人信息相关权利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23、24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的“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民法典论坛”研究了民法典视野下的民法总则与继承法立法问题。论坛分别针对“民法典视野下的民法总则立法问题探讨”,“比较法视野下的民法典立法问题探讨”,“民事主体制度的修改与完善探讨”,“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及具体制度的立法完善”,“民法典制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继承法》的修正与继承法的现代化”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论坛的举办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继承法》修正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同时对于我国未来民法典总则编的制定给予了宏观和微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来物种入侵影响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物种进化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但我国在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无疑加重了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的危害.日本规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法治经验为我国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规制外来物种入侵的法治经验,制定专门性法律,完善信息公开,建立健全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责任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质量低下,问题种种,根源在于制度供给。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列入立法规划,《民法总则》先行出台,对其修改完善影响甚大。"特别法人"的逻辑内涵决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和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模式、法人财产权制度、法人责任制度等基础性制度的构建也需以《民法总则》为遵循,进行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交通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活动日益加剧,已经威胁到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对我国的一些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目前,美国已通过了很多与控制外来生物入侵相关的法案,这些法律具有强调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明确个人责任、强调公众参与的特点。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尽早出台《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法》,进而更加有效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建立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预警机制; 2.理顺和明确执法机构的职责; 3.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4.重视后续影响; 5.确立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关于个体工商户在民事活动中责任主体及责任财产范围确定的法律规范在具体的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分歧,《民法总则》以及最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个体工商户民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明晰司法实践中个体工商户民事责任承担的适用标准,更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继《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等单行民事法规之后,1986年4月又颁布了《民法通则》,这标志着我国民事立法在体系上已初步完善。而作为民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版权法的制定颁布便成了当务之急。它不仅是建立完整的民法体系的需要,而且是鼓励创作、推动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婚姻法》第二十二条的立法解释。我国民法领域的首个立法解释将公民的姓名权作为解释对象,将公民的姓氏选取作为解释重点,足见姓氏立法问题在我国民法领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立法解释从姓氏选取的原则规定、"第三姓"选取的具体情形等方面细化了姓氏权行使的规则,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完善我国姓氏立法还需要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两个层面进行系统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 ,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 ,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 ,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该条规定的损失包括了对人格权侵犯所致的财产损失和非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 ,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个重大进步 ,是先进的民法理论战胜陈旧落后的民法思想的一个重大胜利 ,也是我国民事立法思想从封闭、保守的苏联民事立法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一大明证。《民法通则》第 12 0条规定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成功的 ,然而却是不完善的。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维护生物多样性,是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态势,应通过制定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律,借助早期预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职能监管机制、事后救济机制等。有效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相似文献   

14.
法人是民事主体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民法总则》关于法人制度的设计,有进步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我国应当以"营利"为标准将法人划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同时对特别法人制度采取开放式立法的模式而非完全列举的模式;打破法人的独立责任等于法人设立者的有限责任这一惯性思维,转变传统以"责任"为标准区分法人与非法人组织的做法,转而采用"登记"之标准区分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难"、"执行乱"一直广为社会各界诟病,似乎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无法治愈的顽疾。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秉持扩大和加强检察监督的立法精神,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权,但是限于《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的法律体系定位,只是对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做了原则性规定,没有细化到制度操作层面。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的监督工作也面临诸多困难,制约了监督的效果。因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应当尽快建立起来,在保障民事执行效果原则和审慎原则的基础上,从明确监督方式、范围、职权、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监督能力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应该成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具有理论存在的基础与独立的功能。该原则是民事立法所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司法适用的指导性原则。该原则如同其他民法基本原则一样,只有在穷尽其他原则的时候才能适用。我国未来民法典应该规定此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部门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而我国现行民法的立法状况却相对落后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应被提到议事日程。制定出一部完整科学的民法典 ,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快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一审稿把绿色原则纳入基本原则开始,学界对于其的讨论就持续不断,到最终稿的确定,这一热度有增不减。本文从民法典引入绿色原则的价值目标,对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地位予以探究,最终就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立法构建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法总则》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较之《民法通则》第四章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之规定,在彰显意思自治原则上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民法总则》放弃了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的定性,恢复了传统民法的法律行为概念体系,其关于表意瑕疵行为效力的规定彰显了对行为人意愿的尊重、关于违法性行为效力的规定扩大了意思自治的空间,凸显了"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础地位,为行为人实现意思自治提供了较为完备的规范指引。另外该章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当在编纂民法典的后续立法活动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民法的灵魂,更是民法作为制度存在的条件,自由不得抛弃乃是民法最为根本的原则,它构成了法律行为的边界,某种程度上也是民事立法或者法律解释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