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现代工业文明能够高效改变自然界,但也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现代化是在不断探索中推进的。以快速自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方式,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代价。新时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是我们的主动抉择和理论自觉,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严格的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科学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特征和新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描绘了绿意盎然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人类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高度,也体现了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把握的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培育生态文化以塑造全民生态价值观,从理念提升激发全社会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同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在国际社会的宣传阐释,积极弘扬人类共同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4.
外商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利用外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助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规模巨大人口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入新时代,我国践行外资高质量发展的理念,通过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为外资提供高质量的发展环境,发挥外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未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外资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其生态意识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生态意识教育实效性不强、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缺乏、生态保护知行不一等现实问题,提出从高校导向性显性教育层面、日常化隐性教育层面两个维度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及养成路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立足现代化定位,明确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提出新发展阶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研究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维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理念是现代化的指引。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对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检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哲学思辨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本质要求;是习近平对现代化发展理念的重构,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统一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是习近平对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开拓,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的要义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伟大实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的核心是民主化、法治化、网络化。国家治理的基本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之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切实把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重要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准绳和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手段与目标这七种基本范式的公平正义,将其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现代化理论考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发展状态和发展目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更高级形态,生态现代化逐渐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的路径和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都是是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新路径,这是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基本路线本身有其基本内涵,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同时,其基本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需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准确把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基本路线的六个方面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4.
侯震 《学理论》2023,(5):5-7
中国式现代化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完备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道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向整个世界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新时代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民众参与、国际合作等多重要素。本文认为,新时代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包括政策法规的完善、智能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和高效参与机制的形成,以及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变革,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等;新时代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监管体制、进行生态科技创新、推进民众参与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新时代的生态治理现中,仍面临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和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差距;新阶段的生态治理现代化中,我们需要加强生态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落实生态责任制,强化生态治理的技术创新,促进生态治理的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褚思真 《求知》2023,(3):26-28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方向的重视与关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既包含了对当今世界已有现代化模式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深刻反思,也包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省察,从理论、实践与路径三个层面进一步拓展了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党的理论创新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努力奋斗,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新主题。建设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利益多元化、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应是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20.
庄二平 《学理论》2012,(30):1-2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