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出台,为深圳下一个三十年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契机,也向深圳提出了建设"世界级海洋中心城市"的新课题。结合国际知名湾区的发展经验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需求,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已成为深圳自身转型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城市,应主动牵头大湾区城市编制协同发展的区域性产业规划、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完善区域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国际标准提升邮轮游艇运营管理的规范性和开放性,建设具有国际标志性地标意义的邮轮/游艇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2.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的前沿和战略高地,区位条件非常优越,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璀璨明珠,在"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承载着重要战略使命。立足于"一带一路"的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红利、技术经验和产业需求将向中国经济腹地和沿海城市加速延伸,  相似文献   

3.
粤宣 《民主》2018,(10)
正近日,民进广东省委会积极响应中共广东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部署,以直通车形式提交《关于呈报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硅谷的建议"等五项建议的函》,获中共广东省委有关领导批示。民进广东省委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机制以"创新之湾"引领中国第二轮改革开放的提案》入选省长督办《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系列提案》。2018年4月16日,广东省发改委在广州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党外人士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4.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下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开发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是湾区经济的中国创造,也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领航者。辽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落实"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对于辽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从世界范围看,湾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优质生活圈建设的高效增长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成为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过程中的全新的发展增长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从2003年形成第一个政策文本,到稍后写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国际、国内的双重压力与挑战。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亟须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香港澳门拥有独特的国际化优势,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区,市场发育很好,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既是特色所在、动力所在和潜力所在,也存在阻碍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突破障碍,探寻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侨园》2021,(1)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腾飞于世界的核心引擎,是历史的必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作为一个曾经连续四年在全国政协提交提案,要求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企业家,我四年前就被粤港澳三地工商界共同推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创会主席。去年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的时候,再一次深入学习了五中全会的公报,也与决策层以及高层智囊有过交流。对于国家因应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提出对内对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和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切期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9,(3):95-102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和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不同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的制度差异性和不同关税区的空间异质性,使其广域的治理体系建构面临挑战。从"区域主义空间"理论和多层级治理理论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不只是产业聚集、技术外溢和区域创新所自然演化的经济地理空间。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主导的、在一个新的特定区域空间尺度上展开集体行动的多层级治理框架。地域性治理和功能性治理是多层级治理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两种治理类型,其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达成制度性集体行动。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区域治理中制度性集体行动的达成主要依赖两种类型的区域制度,即工具性制度和"身份提供"制度。因而,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区域治理类型和区域制度类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侨园》2020,(7)
正202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要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出,辽宁的全面振兴和发展要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9,(3):87-94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湾区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的定位逐渐清晰,"一国两制、三关税区、三法域、四核心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性特征。然而,大湾区内部仍然存在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治理参与主体协同性不强、创新要素未能自由流动和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形成等问题。如何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建立更加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是大湾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从制度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要素协同创新以及网络协同创新等方面厘清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可以形成跨境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汪彬  杨露 《理论视野》2020,(5):68-73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大的湾区,也是国内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17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世界一流成熟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着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与产业发展实力水平仍偏弱;产业结构同构化;经济、法律制度相异制约协同发展等问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需要借鉴世界成熟湾区的经验和做法,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持久、有效、完善的城市协调与规划机制;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合理分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积极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联盟。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新时代的新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强的创新生态优势,香港有5所进入世界一百强的大学,广州有5所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大学,发明专利数量和国际专利受理量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在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方面区位优势独特,在...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21,(4)
正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一直是粤港澳区域的核心大都市,引领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的独特角色,是以带领大湾区国际化和市场化为主要方向,以拓展香港的独有价值和优势为重点,带动相关功能的拓展与强化。多年来,香港一直是辽宁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区域,辽港两地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型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举措,是全球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和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策源地,对建设富有活力、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湾区经济,正处在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其发展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  相似文献   

14.
肖金成 《瞭望》2020,(15):14-15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聚焦“成渝”,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意味着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成渝地区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地区。中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既是成渝地区担当国家使命的政治任务,也是成渝地区在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推动粤港澳高校教育合作发展,这为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带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文章结合当前广东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下广东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立足区域优势互补的原则,立足高校合作共赢的理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期广东高校能牢牢把握这次契机,发挥政策优势,谋求自身发展,推动留学生教育发展,提升高校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20,(8)
正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但距离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还面临不少挑战:一、污染防治和环境质量仍需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偏大。单位面积排放强度高,珠三角单位面积SO_2和NO_x排放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7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主要湾区经济体中,湾区城市群凭借其多方面优势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合作的深入,也日益显现出体制机制差异、产业合作层次不足、发展战略同构等方面的发展障碍,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深圳,迫切需要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互联网经济、深港合作上采取必要改革举措,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携手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复杂背景下,对外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经过滤的信息泥沙俱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受到了冲击与削弱,给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建设与发展埋下隐性阻碍。因此,要打造湾区的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就必须加强湾区大学生群体对国家身份和民族文化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认同感,为湾区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内在能量。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9,(12)
<正>2018年7月,辽宁省政协主席夏德仁率辽宁省经贸代表团在澳门访问期间,夏德仁拜会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并向其介绍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何厚铧对辽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代表团通过会见会谈、经贸推介、实地考察访问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辽宁,深入开展经贸合作,积极促进项目落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28年来,深圳建设者们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丰富的实践交给了祖国一份合格答卷,谱写了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闪亮华章.深圳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