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王缉思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关系到全人类的切身利益。在我国学界,气候变化议题不再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已逐渐进入国际政治研究者的视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学者们的看法各异。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海滨副教授就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国家战略、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以及中美在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等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缉思教授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李侃如博士。后者是中美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合作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就美中气候变化合作举行的听证会上的作证及前不久撰写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全球责任》和《克服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等研究报告,在中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本刊刊登这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编译自美国《海军作战学院评论》2004年春季号,作者米兰·L·豪勒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系资深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和布拉格查理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捷、英、德、美等国大学,并一直担任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东欧研究中心主任,英文著作包括《亚洲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1990)、《俄国亚洲心脏地带的今昔》(1992)以及《轴心战略中的印度: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81)。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正2014年7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时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并重申,"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展现出其对中美关系稳定性的主张和信心。本期访谈栏目对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李侃如教授,内容涉及中美价值观分歧与两国关系稳定性等问题。本期"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对美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政治、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美国政治制度的衰败》一文指出,当前美国政治文化的三个主要特征都出现了问题。美国政  相似文献   

4.
南书房     
《南风窗》2010,(8):100-100
<正>《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美】李侃如博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李侃如博士不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在中国政治研究领域学识最渊博的美国学者之一,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水平。作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较低,如何进行模式调整是中国的第一个挑战;经济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是第二个挑战;第三个挑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15)
正我们西方人需要与中国进行文化方面的合作。我们需要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因为这样的混合文化才是更好的文化。安多尼·伊瓦拉(Andoni Ibarra)教授于1994年在西班牙巴斯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巴斯克大学的科学哲学教授,担任巴斯克大学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中心的主任、访学国际研究生项目的主任和巴斯克大学硕士和博士学术委员会成员,主要研究20世纪的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7月12日,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举办学术论坛。美国国际关系领域资深专家、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应邀作了题为《美国大选及美国对华政策研判》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戴维·M.兰普顿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Hyman教授、教务长、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他的最新著作是《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2010年6月,兰普顿教授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担任访问学者。以下是他在访学期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年轻研究人员所作两次讲座的记录稿,已经其本人阅定。  相似文献   

8.
“中美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者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罗斯、傅高义、密西根大学教授李侃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蒂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纳特、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京都大学教授村田晃嗣、日本防卫研究所神谷万丈,以及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张沱生、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贾庆国等专家、  相似文献   

9.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11)
正中国崛起是在全球秩序下进行的。这对于其他国家和人们都是非常重要的。克劳斯·泽格伯斯(Klaus Segbers),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全球政治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交政策分析、国际关系学研究,特别是全球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研究。此外,Segbers教授还是国际事务研究所(ISA)等世界范围内相关研究机构的成员。在学术领域上,Segbers教授致力  相似文献   

11.
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亚洲民主管理与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亚洲及中国公共政策项目机构主席。2002年,他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影响巨大的中国高级官员培训项目,一轮为期5年,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官员在公共管理战略和技术水平以及科学决策上的能力。2008年开始实施第二轮培训。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张冠梓研究员在美学术交流期间与赛奇教授就中国的改革事业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2.
台湾问题一直是美国关注的焦点。美国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认为,中国在国家统一进程中将在台湾海峡使用武力。本文作者马克·A·斯托克斯就持这种观点。斯托克斯在2004年前长期担任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办公室所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和蒙古事务小组负责人,主要负责研究、协调和管理与上述国家(地区)的国防政策。1982-1995年间,斯托克斯还曾任美国空军驻华助理武官。他曾撰写了与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及航天和导弹发展项目相关的多篇文章及一本专著(《中国战略力量的现代化》,1999年出版)。本文编译自斯托克斯2005年11月在美国海军分析中心出版的文章。他认为,在未来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中国将采用以最低代价换取最大政治利益的压制战略,解放军将实施联合空天压制作战。本刊刊载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本期专家张勤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我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方面的资深专家。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5—1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贝尔福讲座教授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以"帝国的迷思"、"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民主化、民族主义与战争"为题做了三次学术讲座。本文根据斯奈德教授10月17日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原稿未经本人审阅。斯奈德教授在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民主化与民族主义、美国对外政策、俄罗斯(苏联)对外政策等多个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荣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担任《美国政治学评论》和《国际安全》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模式3.0》(China3.0)于2012年11月由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出版。该书主要收录中国学界论文,共计15篇。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Mark Leonard)担任该书主编,并撰写导言,题为《新兴中国怎么想》。该文指出,中国继续执行以前提出的"富裕、稳定和影响力"三大  相似文献   

16.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4,(4)
国台办主任再做美国工作2月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开始访问美国。这是过去3年里陈云林第二次访问美国,据凤凰卫视报道,在美期间,陈云林到白宫会晤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以及前不久访华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其他一些重要官员。阿米蒂奇在今年1月底的访华中明确提出,台湾提出的公投确实引起人们质疑那些公投推动者的动机。台湾也有官员随后计划到美国游说,但被美国拒之境外。这些已经可以向大陆交代,不过美国态度仍然模糊,似  相似文献   

17.
周雪光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管理科学季刊》等期刊的编委,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跟踪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等问题。周雪光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理论概念的提炼和创新,又重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代表作主要有《组织社会学十讲》、《中国城市生活中的国家与生活机遇:再分配与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18.
裴文睿(Randall Peerenboom)是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法学教授,牛津大学基金会中国法治的法律、司法及社会项目主任。2006年的《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学会年刊》(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刊登了裴文睿撰写的《法律与宪政民主的发展:中国是一个问题案例吗?》一文,文章指出,评判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治发展情况,应该结合该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进行。作者以东亚国家的发展历史为背景,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民主和法治进程在  相似文献   

19.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2004年曾报道,美国将于2005年首度派遣现役军官前往“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AIT/Taipei)任职,还特别强调这些着便服的现役军官将长期驻台,而首先来台的军官,将是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的“技术联络事务组”组长。其实,“美国在台协会”中“技术组”与“联络事务组”根本是两个不同的单位,而这两单位有何不同?美军现役军官为何不穿军服?以下我们有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于2005年10月10日由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发布。作者理查德·费舍尔是保守派中国军事专家,曾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担任亚洲研究主任,目前是美国政府智囊团——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主任。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文中充满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还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