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转居"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城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根据"政府—社会—市场"三元论模型,"农转居"社区可以划分为"政府—社会互动型""政府—市场互动型""社会—市场互动型"和"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混合型"四种类型。通过四种类型对应案例的阐释和比较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视角下,评判"农转居"社区治理成效的标准,应该更加注重社区的功能维度,即社区治理的总体安排是否与社区内在需求相契合,从而为社区善治的实现提供解决之道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至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4倍,从世界第4位跃居首位。美国的职业教育起初移植于英国的学徒制,随着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教育思想也逐渐过渡到"职业主义"。以斯尼登为代表的"职业主义"理论认为,专业技能培训是教育的一个本质要素。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美国社区学院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社区学院职业化。高教系统的初级学院最终脱  相似文献   

3.
苏少矗 《南风窗》2014,(8):59-60
"广场舞大妈"和居民的冲突,是中国在"城镇化"背景下全面迈入陌生人社会后,因缺乏契约精神,对公共空间划分的权利之争。在中国的社会空间中,原本已经"退"下来,看起来对社会走向不会产生影响的大妈们,在聚集于广场跳"广场舞"后,突然变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她们因为在广场上制造噪音,频频地与那些休息权、正常居住权受到严重干扰的居民产生冲突。这一冲突似乎无解。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江川路街道开展的"团队党建"是激发社会活力、助推社会治理的一种有效实践形式,也是城市社区党建的一项新探索。"团队党建"依托社区团队,建立起了基于"趣缘"纽带的居民间的有机联系,其新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观念上,实现了社区党建由"单轨"转向"双轨"、由"封闭"转向"开放"、由"静态"转向"动态"、由"主动"转向"被动";在组织形式上,"团队党建"通过对社区团队进行组织嵌入,形成了"社区党总支—团队党支部—团队党小组"的灵活的组织创新;在功能上,"团队党建"再生了"熟人社会",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节约了社区治理成本,推动了社区自治。"团队党建"可谓未来城市社区治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70年代,"样板戏"以其激烈的政治化本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政治发展进程。"样板戏"属于形式"共意",体现着单向度的国家意识形态规制。"样板戏"是高度概念化意义系统:在政治结构上,"样板戏"将领袖、政党神圣化;在社会结构上,"样板戏"将阶级、阶级斗争绝对化;在道德文化结构上,"样板戏"将禁欲主义、奉献精神等极致化;在经济结构上,"样板戏"将经济政治化奉为常态。"样板戏"运动中,"共意"形塑的实践体现出相互联系的动员化操作、标准化程序与仪式化展示等三者统一。"样板戏"在实践中发挥着合法性、整合性与提取性等相互联系的功能。然而,"样板戏"既缺乏社会政治文化支撑,又由于意识形态刚性而不能创新,在存续十多年后最终被横扫进历史的暗角。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落实,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二是把两岸关系从全面对峙推入和平交流轨道,启动了两岸重新融合的进程,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广阔的和平与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施多年,分别形成了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区教育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然而在美国,它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19世纪中叶,美国第一所民众中学诞生,作为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社区学院也于1896年面世。进入20世纪中叶以后,北欧、日本等国的社区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我国社区教育最早兴起于上海,1986年9月,上海真如中学创立了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由社区的工厂、商店、部队、镇政府为理事单位。这是我国社区教育兴起的标志。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北京、天津等城市也都开始推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我国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在提高社区民众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稳定、建设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社区教育实现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2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第二次是1994年后,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到西方大国对华政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学界对业主组织的相关研究得到逐步发展。学者们主要采取公民权利、国家与社会关系、中产阶级和政治参与等视角,对业主组织的社区政治行为、社会政治行动和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受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实证主义方法得到广泛应用。相较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主要聚焦于"业主维权"这个相对较狭窄的"本体论"领域。因此,中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拓展国内相关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国内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吕红  高飞 《工会博览》2009,(5):135-136
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的“助推器”,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并详细阐述其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57-60
桃米社区从一个环境杂乱、发展无力的弱势社区,变成"9·21"重建的耀眼明星,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态村,是"人,的力量改变了桃米——人文精神可以改变一个社区,从而优质社会。桃米社区是现代桃花源,却不是乌托邦。  相似文献   

12.
唐俊 《当代世界》2015,(2):32-34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2,(1):48-49,52,53
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拜"南方谈话"所赐。甚至可以说,中国社会的未来,都可以看成是"南方谈话"的逻辑延伸。但有一点,是必须从"南方谈话"开始,再返回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所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治理转型要求社区建设从社区行政化阶段向社区居民自治阶段转变,从社会问题社区化阶段向社区问题社会化阶段转变。宜昌市伍家岗区通过建立以社区居委会成员和社区社会工作者"选聘分离"为核心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破解了传统社区建设模式的困境,适应了国家治理结构转型的需要,实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和群众自治型社区的共生、互补和双赢,值得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广 《南风窗》2012,(24):72-73
加快城镇化发展,不是继续搞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而是必须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加快人口城镇化、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加快实质性的城镇化发展是释放内需潜力、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过去30年重在工业化,以工业化为核心,未来10~20年应重在城镇化,重在工业升级和城镇化发展的结合,通过大幅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来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但加快城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3)
<正>不可逆的城镇化和社会价值演化,导致中国社会不可能回到以往的宗族生活方式,需要一些新的形式去满足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寻找真诚关系"的游戏开始暗流汹涌。21世纪的都市人群像是一只只背着厚厚外壳的蜗牛踟蹰前行——这里指的不是"房贷"、"名利"之类老生常谈的压力和欲望,而是那厚厚的社会面具,有时它已经厚到变成一个"壳",甚至是维京诺曼式的盔甲。记者曾采访一位女企业家,她的事业、婚姻在社会意义上都很成功,她自己也为此而自豪。没想到采访后她突然问我,"能找个时间出来喝喝茶吗?聊点女人的话题。"那刻她的眼神无比落寞。  相似文献   

17.
于2008年12月成立的朝阳门街道史家社区社会工作站,是全市第一家社区社会工作站。史家社区社会工作站是依托社区工会服务站成立的,自成立以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了枢纽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智慧 《南风窗》2013,(12):53-55
怎么将越来越普遍和深刻的不安情绪,转化为积极奋斗、改造社会的青春能量,是现在的头等大事。"青春"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当"青春"的叙事浮上社会表层,其政治文化含义早已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不同。它是对"困境"的揭示,但似乎也是在开启另一扇门前的精神表征。如何看待今天"青春"的挣扎?它  相似文献   

19.
正"倒爷"的源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批中国人手拎肩扛着各种商品一趟趟地往来于俄罗斯和中国,这也是华商的最初形式,他们被称作"倒爷"。所谓"倒爷"就是倒买倒卖商品的人,低价收购商品再高价出售。"倒爷"是中国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特有现象。主要源于中国在商品价格上实施双轨制,即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爱喝茶的人都知道"张一元",却很少有人知道"正兴德"。虽然后者创办早于前者160多年,但也很早就退出了北京市场,因为它的"老家"在天津。时至今日,"正兴德"茶庄这个有近300年历史的老店,仍然是天津茶客的最爱,有关它的故事,也常为人津津乐道。20世纪30年代中叶,"正兴德"这家天津最负盛名的茶庄遭遇重大挑战,而且对手竟然是自家曾经的"伙计"。这场商战持续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