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侯冬梅 《人民论坛》2012,(17):178-179
近年来理论界对齐美尔现代性思想的研究较广泛,涉及文化、宗教、审美等多种领域。但从哲学层面对其思想的审理还未受到关注。文章试图对齐美尔生命哲学思想进行理论概括,揭示其生命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反观其现代性批判理论。进而指出生命维度是齐美尔进行现代性批判的哲学维度,现代性批判是齐美尔生命哲学的时代论说。  相似文献   

2.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福柯以“监狱”空间为典型,从权力技术的视角细致分析现代社会四处弥散的空间权力作用,即一个个“密封”的空间基于自己内部的特殊构造对人实施规训,使其按照一定的意图和方向发生变化。福柯由此提出了权力分析的重要维度,即“空间”的生命政治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解读《资本论》可以看到,与福柯的权力技术视角不同,马克思则从物质生产的视角出发理解和把握空间的生成,并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性分析来揭示内含其中的权力运作,从而在历史的本源处揭示了现代社会“空间”的生命政治。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生产的过程同时内含着对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而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资本通过空间规划和重塑对雇佣工人的肉体生命进行控制、监督和规训,以此更加有效地控制和榨取工人的生命时间,实现资本自身的不断增殖。这种空间的权力运作和塑造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大工业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资本论》不仅揭示了现代社会“空间”的生命政治,而且规划了人的生命空间解放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志清  黄振定 《求索》2013,(2):95-98
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鲁迅的“中间物”生命哲学思想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中道”思想,以及尼采的“超人”生命哲学。借鉴王乾坤和汪晖对鲁迅生命哲学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理解,本文试图论证鲁迅的“中间物”生命哲学意义蕴含包括三个方面:有别于“中间”的“中间物”概念,执着现在的生命——时间观,以及对终极的消解与眷顾。同时指出,鲁迅的“中间物”哲学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文化观和翻译观有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有深刻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在人文艺术领域,人们往往非常关注个体生命的生存处境和心灵体验,关注艺术生活的人文化,以致艺术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哲学、诗性哲学或人文哲学。  相似文献   

6.
“生命哲学”,广义地说,是指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和知识论倾向;狭义地说,即作为一个严格的哲学流派,则是指十九世纪末在德、法产生的,以狄尔泰、齐美尔和柏格森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在知识论上,生命哲学最主要的建树是狄尔泰的“理解论”。狄尔泰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克罗齐和柯林武德的“重现说”。柯林武德曾经说,“实证主义可以定义为是为自然科学而服务的哲学”,那么,我们可以说,生命哲学则是一种属于社会科学的哲学思潮。 培根的《新工具》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  相似文献   

7.
“言不尽意”论从一个哲学命题拓展到一个文艺学、语言学命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从哲学的维度看,“言不尽意”揭示了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真状况;而当它从哲学领域移居到文艺创作领域后,则成为一种审美追求;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言不尽意”既是语言先天不足的困境,又是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言不尽意”论的深刻意义在于人类在肯定语言和世界联系的前提下,走了一条通过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曹爱春  杨晓艇 《求索》2013,(12):105-107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融儒、道、释思想于一体,强调“养正性,顺自然;静心养,静则生”、“寡欲而柔弱不争”、“先修德后养生,精进无间”。“养生”首在“修德”,这在闵一得的生命哲学中体现得更甚,在《古书隐楼藏书》中,阂一得提出“性命双修”之“真精神”,阐发了“真一、真元”等养生哲学的理论基石,强调通过“先治以身,次治以心,内炼外养,培养真气”,以达修身治世之目的。强调“命”由后天之“气”所成,“气”由先天之“熙”所注,修得“色身”,而达“性”、“命”之恒久,这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之真谛。观中国先哲之思想,察现代社会之气象,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在现代道德及养生精神之培育、心理及形体保健之实践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贝克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立足于一种经验性的社会理论,指出西方现代化进程正在消解初次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规划,一种新的现代性正在形成。这就是自反性的现代性,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是风险社会。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生产的逻辑取代财富生产的逻辑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它以个体化为核心重塑社会的内在结构与人们基本生活行为如家庭模式和职业体系的确定性,从而动摇了科学与进步的信念,并改变了政治的概念、地位和媒介。10年之后,高清海先生的论文《“类哲学”引论——人与哲学的未来》发表,标志着其类哲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出场。类哲学从人的双重生命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社会正在从个人本位走向类本位,哲学也正在从个人体验性哲学走向具有更广阔视野的类哲学,人们应该从理解人的类本性及其发展出发来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而论,前者侧重于经验性,后者侧重于哲学性,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能会对解决各种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周旭  郑伯红 《求索》2010,(3):123-124,138
从“文化”与“哲学”的概念嫁接,就体现出文化哲学的独特学科定位。文化哲学是一种“上下求索”的哲学,它是从哲学形而上的价值理想预设出发,去审视和研究人的现实生活景况和文化境遇,从中探求人们的生存本性、行为根据、存在价值、生活意义乃至前途命运,去求解人的现实文化实践背后的人文精神,并展示个体生命存在的多样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也涉及到非理性问题,但都只是作为其理性主义哲学的从属和辅助内容而在哲学中占有一席地位,它还没有形成一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宣扬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代表人物有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等。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思想,其中“道”蕴涵了生命美学精神。本文从道是“一”,道生万物和美及其法则“无为而无不为”几方面来阐述它的生命美学思想。这些思想认识是来源于其对古代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3.
王开琼 《求索》2013,(8):110-112,222
法国朗西埃由于其激进的政治哲学和美学观念,在当下成为了西方左派知识分子与先锋艺术家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关注现代政治,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多种矛盾.雅克·朗西埃的生命哲学对于反思现代性所蕴含的悖论及其与当代危机的内在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认真研究雅克·朗西埃生命政治哲学.对于中国当代生命政治哲学有所裨益,同时,对于评价当代西方政治、思考全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淑华  邱晓 《求索》2011,(7):110-112
学术界对于《老子》中"道"的原型一直以来多有争议,主要观点有太阳、月亮、女阴、葫芦等,其中以叶舒宪的论证最具说服力。本文即以叶氏观点为基础,运用字源学分析法和原型理论补证了《老子》"道"之原型为太阳一说。暨由此原型特征出发,从《老子》描述最佳得道方式时常用的"持"、"守"、"保"、"抱"、"顺"、"随"、"和"、"同"等词,来阐释《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虚静"、"禁欲"的哲学观点,并探讨了这种观点对中国人形成"收敛生命"的人生态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15.
姜国峰 《求索》2012,(1):98-100
以人为本,既是马克思人本哲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具有更加深层次的生命内涵诠释,具体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要求在于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论要求在于以人的生命本质之完善为归旨;以人为本的实现路径应以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为现实根基。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尊重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促进人的生命本性的圆融,创造和完善人的生命本质,使人真正成为"人"。  相似文献   

16.
常欣 《人民论坛》2011,(12):174-175
生活哲学的提出源于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立场,和对某些哲学家的功利行为的反思。生活并非一眼望去便知,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虽坚持哲学向生活世界回归,但却不懂得真正的生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所提出的,从物质生产生活出发来理解生活和改造生活,才是科学认识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构成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环节。早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应有”与“现有”矛盾的疑惑使他走向了黑格尔哲学,受青年黑格尔派领军人物鲍威尔的影响,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选题表现出了与其自我意识哲学的一致性。马克思从鲍威尔的哲学立场出发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哲学,伊壁鸠鲁所实现的由实体哲学向自我意识哲学的转向,包含着哲学体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在高度评价伊壁鸠鲁哲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不满,表明马克思与鲍威尔自我意识哲学直接的一致同样也包含着潜在的差异,这种潜在的差异就映射出马克思向“现实”的靠拢,自我意识哲学需要迫切地融入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8.
陈思莲 《前沿》2011,(21):67-70
人类总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世界。思维方式不同,观察世界角度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要探讨哲学思维方式的真正特征,必须要从哲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阐述。本文仅围绕"蜘蛛结网"的角度来解读从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文中逻辑归结点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才是目前较为合理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大学生基于自身体验形成的对生命的体认和理解,包括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生命责任和死亡意识六个方面.大学应从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命关怀为指导理念实施和改革大学德育,培养大学教师的生命情怀,建设充盈生命气息的学校文化等方面努力,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