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经过西北、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大量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来处理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这些民族政策的制定也为后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证明少数民族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红军转战11省(区),经过了苗、瑶、侗、壮、土家、布依、纳西、彝、羌、藏、回等13个少数民族杂居和聚居地区。民族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胜利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回顾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做好当前的民族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长征时期,途经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时,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党“争取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创造了“弄染结盟”这一民族统战工作的典范。“弄染结盟”为何而“盟”?为何能“盟”?其间蕴含着深厚的“主体—动力—过程—效果”四位一体方法论逻辑。以历史逻辑透视,可明晰“弄染结盟”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以战略逻辑把握,可领略“弄染结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唤醒;以实践逻辑审视,可体悟“弄染结盟”是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以辩证逻辑理解,可认识“弄染结盟”的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弄染结盟”感天动地,对红军长征胜利具有战略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方位下加快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鲜明而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晓峰 《新长征》2006,(7):50-52
镇赉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县份,全县共有蒙古族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2%。近几年来,镇赉县委始终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民族关系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发展和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使之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为确保红军能贯彻党制定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党重视从思想上对红军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使红军能自觉执行民族政策;党和红军领导人身体力行,认真贯彻执行民族政策,行动上给红军自觉执行民族政策做出了榜样;党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为民族政策能被红军贯彻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11)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进行长征,长征不仅仅是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更是对于党民族政策的完善。长征途中,红军转战14个省份,途径苗、瑶、侗、白、彝、回等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广泛、大力支持,红军很难实现战略的大转移。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为何高度重视民族政策,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总结红军长征时期民族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无产阶级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制订并执行了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反对民族压迫、欢迎少数民族同胞参加红军和少数民族上层结成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因而红军长征途中得到了苗、瑶、彝。回、藏等各民族人民及上层阶层的帮助和支持,各少数民族对长征的胜利也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底,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进入广西西延山区,也叫老山界。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后…  相似文献   

9.
甘南藏区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南藏区以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甘南藏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先前缺乏实践经验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在甘南藏区实施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争取上层人士,建立统一战线,民族自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与此同时,适时改变了党的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贯彻政教分离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甘南藏区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为甘南藏区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瑞 《世纪桥》2008,(9):8-9
抗战爆发后,在国际国内复杂矛盾的情形之下,如何正确处理岌岌可危的民族问题成为共产党所面临的严重迫切的任务。本文试从抗战初期复杂形势出发,探询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切实保证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逐步建立少数民族的自治政权;鼓励壮大少数民族武装。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在国际国内复杂矛盾的情形之下,如何正确处理岌岌可危的民族问题成为共产党所面临的严重迫切的任务.本文试从抗战初期复杂形势出发,探询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切实保证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逐步建立少数民族的自治政权;鼓励壮大少数民族武装.  相似文献   

12.
作为长征中党中央事实上的机关报,《红星》报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长征中《红星》报及时传达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大力推进“争取夷民的工作”,推动改正民族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突出强调加强民族工作以创造川陕甘苏区,严厉批评侵犯少数民族利益的行为,正确指导、大力推进了长征中中央红军民族工作的开展,为中央红军最终取得伟大长征的光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深入考察长征中我们党如何有效推进民族工作的开展,对于今后进一步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云南这个祖国边陲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民族政策的角度回顾和考察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可以窥见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性进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强化实施,继续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邵予奋 《共产党人》2005,(17):50-52
今年8月是红二二上下一致军长征经过宁夏70周年。红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中经过宁夏的第一支红军部队。1935年8月15日至17日,该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3天,开展了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受到了当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毛泽东曾经夸奖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这一史实在红二十五军战史和宁夏地方党史中均有翔实记载。它既是红二十五军战史上的光辉篇章,也是宁夏民族工作的宝贵历史遗产和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5.
长征途中,红军跨越从南方到北方的十几个省份,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党中央鼓励各族人民实现独立自治和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红四方面军在藏族聚集区建立了两个藏族人民革命政权--格勒得沙共和国和波巴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问题的处理,关系国家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现状决定了其发展的迫切性,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把国家的"政策动力"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统一的我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始终坚持把民族问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23):70-70
我的父亲是汉族,我的母亲是少数民族。请问,我的民族成份应如何确定?在我国,关于民族成份的确定有何政策规定?请解答!  相似文献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为指导,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探索,通过调查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总结民族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逐步地明确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方向,形成了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等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问题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这些路线和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有效地把少数民族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为中国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总目标。这对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在中国大地上彻底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国内的民族压迫制度,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夕 《党的文献》2007,(5):63-67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加深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对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逐步深化了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同少数民族进行了更多的接触,对中国民族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民族理论和政策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