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新形式,在权力监督与制约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网络技术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等因素的作用下,网络舆论监督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从众效应、数字鸿沟、非理性、回应缺位这一系列的实践困境,影响了监督的效能。为此,应从互联网监督法治化、监督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网络伦理建构寻找着力点,强化监督秩序,净化监督环境,提高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监督是信息化时代产生的新型舆论监督形式,它凭借其及时性、广泛性以及自由性等优势开辟了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路径。了解网络监督的内涵、特征及意义,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进一步强化网络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我们拓宽监督渠道,更有效地预防和惩治腐败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一种新的公共权力监督方式——网络舆论监督渐渐得到社会公众的青睐。网络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的必然,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监督效果具有许多优势,在我国政府权力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它的随意性很大,运用不当就会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方面需要规范和完善,需要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以及政府的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监督近年来悄然兴起,其监督层面涉及到社会生活领域的各方面。网络舆论监督在侦查活动中影响日渐增大,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监督力量,对于侦查活动公开化的进程有着巨大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侦查活动的程序正当性,防止和减少侦查活动中的失范行为;但由于网络舆论监督具有自发性,其尚缺乏合理有效的规范机制,如不进行合理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的存在也有可能破坏侦查活动的独立性,成为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5.
网络监督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本质上是人民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主体广泛、环境纯净和途径直接等,具有特殊的优势.新形势下网络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要积极对待网络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引导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6.
论舆论监督     
论舆论监督王旗,张红玲一、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功能舆论作为具有价值评判色彩的群体意见,一经产生便具有监督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会被人们加以利用,促使对某一社会事物及人的行为、观念的价值评判沿着特定轨道运行。不断地强化其监督作用,这是舆论本身在其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发挥其重要作用,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进一步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机制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新闻舆论监督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引导与规范作用,规避影响舆论监督的不良制约因素,努力营造舆论监督的良好环境,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网络舆论监督领导干部机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开始成为对干部进行监督的新渠道。网络应用于干部监督之中是监督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网络监督具有快捷性、敏锐性、互动性等特点,和传统监督制度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在监督干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也存在着很多弊端,给社会既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带来了冲击。因此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下,研究和探索建立网络监督干部的途径与制度,进而形成一种新型干部监督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论政、问政、问责等网络民主新形式,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传统舆论监督的变革。网络舆论监督在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反腐倡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网络民主是一柄双刃剑,使得网络监督难免存在一定缺陷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监督 ,它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监督。由于法律对于舆论监督权利的保护有限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侵害 ,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舆论监督权利行使过程中存在的侵害采访权 ,新闻侵权以及新闻报道的合理怀疑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强化舆论监督应从其权利监督权力的本质特性出发 ,积极配合、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司法裁判过程中,如果运用不当,就可能形成负面影响,如媒介审判。在法制社会中,只有剖析网络舆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寻网络舆论与司法裁判的关系,才能平衡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有:流言广泛传播,难以实施有效控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网络舆情常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为加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引导,应重视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把关;建立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形成舆论强势;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发展带来的舆情风险,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司法领域也不除外.舆论监督司法具有正当性基础,但当前司法领域涉案舆情民意过度介入司法的现象凸现,通过深入剖析其原因,论证分析检察机关应当如何积极、有效应对这一新型监督方式,必然对当前的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政府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共舆论监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种舆论监督方式,并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给政府带来了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干预司法公正、危害公共安全等挑战。针对网络公共舆论监督的积极意义及其给政府带来的挑战,政府一方面要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措施来保障公民的网络舆论监督的合法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规范和管理公民的网络公共舆论监督,使其朝着合法、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对我们生活影响日益深刻的同时,网络逐渐成为网民表达思想和言论的新渠道和新平台.作为一种新兴起的舆论监督力量,凭借其特性,网络舆论相对其他平面媒体有着不可比拟的强大优势.积极的一面是网络舆论在成为一种监督力量的同时也加速了案件的进展和审理,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司法公正.当然在缺乏法律监督的前提下,毫无束缚的网络舆论必然会对司法公正产生强势干预,对我国的法制进程产生消极的影响.由此,应当从重视道德规范、出台相关立法、加快权利救济渠道、话语权四个方面解决网络舆论和司法公正进程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2002-1-1至2019-12-31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 Space软件及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样本对比研究,分析舆情治理领域研究起源、演化路径、热点及研究趋势。发现: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网络舆情监管和治理这三个方面;国外舆情治理的研究趋势是舆情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社交媒体情感行为分析和大数据网络舆情技术研究;国内舆情治理研究趋势是舆情信息分析研究、舆情的管理及公共政策制定研究、大数据驱动的隐私保护机制、利益相关者及信息生态研究。研究结论对舆情治理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特殊形式,网络舆论监督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经典的系统论只能解释网络舆论的输入为什么能够引起政府相应的回应,不能回答充当系统输入的网络舆论是如何生成的和影响程度如何;而网络监督的新政治系统论的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舆论监督的全过程,诠释网络舆论的生成条件和逻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舆论监督在腐败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大提升了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是透明国际的国家廉政体系,舆论监督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舆论监督的发展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舆论监督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大有作为,还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即强化舆论监督制度构建的力度,提升舆论监督反腐报道的质量,前移舆论监督惩治腐败的端口,探索舆论监督预防腐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涉案网络舆论的研究视角,是从网络热点案件的公共属性展开的讨论。涉案网络舆论是网络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从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网民议论有着监督执法和公共参与初级阶段的性质。沟通引导,是以互动的方式、以增加信息量的方法说服网民,并把网民从情绪化引向理性。  相似文献   

20.
言论自由是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互联网平台使言论自由获得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与表达渠道,虚拟的共同体成为其特殊载体和存在空间,隐秘性、多向性、迅捷性等成为其明显突出的特点。言论自由在凭借网络实现便利表达之时,过激言论和舆论暴力等现象借助网络空间不断地滋生蔓延,故有必要对网络言论加以法律限制。我国目前的法律对其调控重事后惩治轻事前预防,可操作性较低,应当把言论自由权细化和融入到实体法之中,用更多的实施细则强化对言论自由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