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龙 《前进论坛》2013,(11):60-61
凡是来过古城西安的人,无不为它沧桑而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流连忘返。“送你一个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一首歌中这样唱道。当你来到西安,便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蓝田先祖、半坡炊烟、凤呜岐山、白鹿驰原、骊山烽火、帝陵古塬、秦皇汉武、盛唐梨园,沿一路厚重走向久远”,踏着寻觅的脚步,登上西安古城墙去感受1400年的漫长历史岁月,让我这个生在西安,长在西安的人也有了难忘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09,(19):29-30
沿着“邓小平足迹”行进,在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的日子里,来到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的第一座历史丰碑——百色起义纪念地,游客们漫步在百色起义纪念公园,徜徉80年的风云历史,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还可以顺着千古流淌的滔滔右江,驶入百色80万年的厚重历史,饱赏喀斯特地貌的奇绝画廊,领略七彩民族的风情万花筒,感知“千姿百色”的秀美风光,发现一个神奇的百色!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初,我们随考察团搭乘“海峡号”高速客滚船,横跨台湾海峡,实现了“到东岸去”的夙愿。一路走来一路品读,近距离感受原汁原味的台湾文化,体味台湾独特、多元的历史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4.
禾源 《福建乡土》2011,(5):7-9,12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是一古老剧种。明末,从江西传到这个山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带着感受蕴育四平戏这一梨园奇葩土壤气息的冲动,在那个山坳的村子里住了几天,走访了几位老者,旨在了解他们怎么传下古老剧种“四平戏”。  相似文献   

5.
彭慧琳 《群众》2023,(4):57-58
<正>前段时间,我回到南京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眼前是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和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城里的游客在田园美景中惬意地逛着,一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一边体验乡土人情。民宿生意红火,农家乐老板忙着张罗客人,一幅村美人和的乡居图徐徐展开。感受古村变化“青山绿水画卷中,青砖黛瓦古韵风”。佘村,一个兼具山水田园风貌、历史人文积淀和现代农业气息的美丽村落,享有“金陵古风第一村”的美誉。佘村共有6个自然村,“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构成村落格局,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村庄有着6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6.
烽火岁月,如歌往事……记忆是人生、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本期起,我们推出“记忆”栏目,力求真实再现福建革命和建设史上精彩的历史片断,包括人物、事件等等,让读者能穿越时空阻隔,去感受历史的脉动,汲取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郑岚 《台声》2008,(8):34-36
参观古迹文物品味精深文化本次夏令营突出“魅力海西 台胞祖地”的主题,营员们通过与闽江大学学生“结对子”的交流,参观“世界双遗产”的武夷山人文及自然景观,营员们感受着梅村中的祠堂、古井、老街、古老旧巷,体会着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留下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郝慧 《台声》2010,(9):33-33
营员们首先参观了沈阳“九—八”历史纪念馆。目睹一幅幅图片、一件件物证,营员们真切感受着那段屈辱的历史,也唤起对中华民族抗争史的敬仰之情。纪念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华民族史上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  相似文献   

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俞正声跟记者会见时说电视翮(《蜗居》“反映了一部分年轻人住房困难的状况”,并表示自己“曾在干部会议上建议大家去看,感受感受基层群众的困难”,受到网友和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0.
郭震远 《台声》2009,(3):22-23
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是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复杂而又敏感的重要问题。稳妥、积极地处理好这一问题,对于确保两岸关系巩固、持续地和平发展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12&#183;31”重要讲话中明确宣示,“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重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民族灵魂所在李传玺对此文,我想首先当一回“文抄公”。那是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的一个节目。一群深圳的中专生,在井冈山游览。当记者问他们有何感受时,他们说,没想到井冈山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来了之后,才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新中国创业的艰难。问...  相似文献   

12.
李宏毅 《时事报告》2003,(2):22-22,23-25
20世纪后半叶涌起的全球化浪潮,以其不可逆转之势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重新塑造着每一个“地球村”公民的生活。改革开放的中国,日益感受着这一历史大潮带来的吸引与冲击。  相似文献   

13.
成全国 《春秋》2011,(5):64-64
近日,阳谷县政协文史资料第33辑——《阳谷诗词》一书出版发行。该书分“东夷溢彩”、“胜迹星辉”、“人物风流”、“岁月峥嵘”、“抒情言志”和“先贤遗韵”六部分。收录了近年来创作的有关阳谷的各类诗词以及旧志中题咏阳谷的诗词佳作500多首.从中可以了解阳谷历史、领略阳谷风光、感受阳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曙明 《春秋》2012,(5):46-47
大凡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的人都会知道马迭尔宾馆。近日我到哈尔滨,就住在马迭尔宾馆。虽然“马迭尔”的设施较为陈旧.但我从心里还是非常愿意感受它那种浓郁的历史气息。  相似文献   

15.
范丽青  杨毅 《台声》2000,(11):16-18
台湾记者采访布达拉宫“民管会”主任(左二)。 在扎什伦布寺参观采访从不对外开放的密宗僧人早课。范丽青 /摄     9月的西藏高原,繁花处处,气候宜人。从 9月 8日至 16日,圣地拉萨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采访团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接待。两岸记者尽情浏览西藏丰富的宗教和文化宝藏,采访西藏自治区负责人、寺庙僧人、博物馆管理人员,参观工厂,访问农家,真切感受西藏的建设发展,度过了难忘的一周。 撩开神秘的面纱 “收获很大,令人难忘。”这是记者们在依依不舍地离开西藏时表达的共同感受。尤其来自台湾…  相似文献   

16.
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相似文献   

17.
落日余晖中,我又一次站在民族英雄于谦的祠前,感受他“社稷为重君为轻”的铮铮铁骨,体味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磊落胸怀,怀想他那“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白人生。六百多年的时光已凝缩成一段历史,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救时宰相”,不会忘记这位两袖清风的清官,也不会忘记这位以社稷为重却终遭不测的悲壮人物。《明史》写下了“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赞语,给予于谦很高的评价;清朝诗人袁枚写下了“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的诗句,传颂着人们对岳飞、对于谦的敬重。如今杭州人民重修了于谦祠和于谦墓,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于谦,是杭州人民的脊梁,杭州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的活动中,我重新观看了历史片《火烧圆明园》,得到了一些新的感受。影片展现的是186o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清代皇家园林、皇家博物馆——圆明园的情景。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血战八里桥”,这悲壮惨烈的一幕,是清廷反抗侵略者的最后一击,数万八旗将士全军覆没。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长矛与弓箭敌不过洋枪洋炮,清兵尽管勇猛,但对远方射来的枪弹无可奈何。在嘶嘶的火枪声中,他们一个个身中数弹,马失前蹄,成了敌人的活靶子。最终,英法联军凭借自己先进的武器,以微弱的损失赢得战争。英法联军…  相似文献   

19.
赵宏 《台声》2011,(4):69-69
苏澳到花莲的苏花公路以地势险峻、风景优美而闻名,一边挨着悬崖峭壁、险峰峻岭,另一边则傍着悬崖峭壁下汹涌澎湃的太平洋,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观光。2010年10月的一场超强台风“鲶鱼”,却改写了以往的历史,它突然间让游客产生了“畏惧”的心里。作者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情,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终于还是亲身感受了遭受重灾后的苏花公路……  相似文献   

20.
翟峰 《人大研究》2012,(8):20-22
人大代表应怎样依法履职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各级人大代表在依法履职工作中必须要弄清楚、搞明白的一个大问题。因此,笔者特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从“感受”、“探索”、“归结”这三个方面就该专题作些必要思考。一、感受:即我对“人大代表应怎样在依法履职中加强与群众密切联系”的这个专题的理解和认知。对此,我想用两句话来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