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2.
和平发展时期“两岸政治关系”理论内涵包括两岸之间政治对立、政治互动、政治互信、政治定位与政治合作等,这五方面关系总体上是逐步递进关系,如在存在政治对立情况下开启政治互动,通过政治互动增进政治互信,并在此基础上面对与处理政治定位,最后开启政治合作;同时这五方面也存在彼此促进、互为条件关系,如在政治互信基础上开展良性政治互动,反过来会增进政治互信;如果政治定位能得到妥善处理,政治互动会更顺畅,政治互信会更强化,政治合作也能深入开展。“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路径包括双方协商、平等协商、务实协商与公权力协商。  相似文献   

3.
张华 《台湾研究》2013,(4):37-42
在台湾问题的发展过程中,大陆、台湾和美国是最主要的互动方,因此台湾对外战略最主要的关注点就是处理与大陆和美国的关系。台湾当局的对美政策和大陆政策之间并非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重要联系。从台湾惯常的逻辑思维来看,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两岸统一,而且统一的进程中并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此两岸关系应是敌对关系,台湾不应该也不可能与大陆开展全方位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美国霸权均势政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为了防范中国发展成为“新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美国不断调整了它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力图凭借其超强实力,在两岸之间推行霸权均势政策,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此目的的驱使下,美对华对台政策的两重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或明或暗地继续支持“台独”势力大搞分裂活动;另一方面又希望维持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的稳定,维持两岸“分而治之”的现状,试图在美国与两岸的关系中达到谋取最大主动权和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内容包括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透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也呼吁两岸以"一中原则"为基础展开政治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国”的结与解王升*一、引言海峡两岸关系在政治层面陷入僵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否认的是,两岸在“一个中国”上的分歧是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祖国大陆方面一以贯之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分裂分治”等...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18日,台湾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因为反对两岸服贸协议,进而占领“立法院”,并发起一连串的示威与抗议活动。本研究运用定群追踪数据,以网络民调方式访问台湾地区大三的学生对两岸服贸协议的看法。初步发现:大学生对于服贸协议的态度,受到其政党倾向、统“独”立场以及“台湾人认同”的影响。不过,本研究运用政治情绪的测量也发现: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愤怒与对中国大陆的愤怒,让他们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当他们对中国大陆抱持希望时,仍然支持两岸服贸协议。因此,中国大陆的崛起及繁荣与发展,既让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现况感到愤怒,确也对中国大陆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现行“国籍”制度默许台湾居民拥有双重“国籍”,使部分台湾居民在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导致台湾居民“国籍”问题比较复杂。从“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实践经验来看,两岸和平统一后,台湾居民的“国籍”问题必须作适当处理。鉴于回归前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复杂性,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解释的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具体实施作了变通规定,灵活处理了香港居民的国籍问题,保障了香港顺利回归。两岸和平统一后,可借鉴处理香港居民国籍问题的经验,充分考虑潜在风险,根据现实情况对台湾居民“国籍”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维护台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世人皆知,有关台湾的“定位”问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已由国际协定作出明确的定论,即它属于中国。海峡两岸的关系是中央政府同一个省的关系,两岸的统一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从40年代末国民党当局逃台至80年代末由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政治地位并未受到撼动。本来这个问题无须过多着墨,然而由于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抛出了所谓的“两国论”,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的关系”,企图达到其分裂中国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两岸关系“定位”问题进行历史…  相似文献   

11.
四年多来,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总的来说,这些调整未打破以往美国政府对台海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在布什总统第一任初期出现一些偏差,但第二次调整后的台海政策已回到“双轨偏中间”的位置。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李世安46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反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幌子下,阻挠两岸统一,搞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几经变化与调整,但美国对台...  相似文献   

13.
两岸的问题是内战与冷战共同造成的结果,再加上两岸长期的分裂与隔绝,致使两岸之间存在的历史一致性被隐没。当前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深水区”,两岸之间在政治上的“合情合理安排”,必须奠基于两岸自身的历史脉络,从历史面对现实,正视历史事实与历史正义,最终才能解决两岸之间的紧张矛盾关系,追求有进步意义的国家与民族再统一。  相似文献   

14.
潘飞 《台湾研究》2014,(3):62-69
2008年民进党下台以来,持续透过访美、恢复驻美代表处、在两岸政策和对美政策上积极迎合美国等做法,修补与美国的互信关系,为其重返执政创造条件。民进党对美示好的做好虽得到美方善意回应,但因民进党拒绝放弃“台独”立场,无法提出令美放心的两岸政策新主张,因此双方互信提升程度有限,美始终对民进党重新执政充满疑虑。因受美国对台战略考虑、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复杂性等因素制约,未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15.
季烨 《台湾研究》2014,(6):64-71
台湾地区监督两岸协议的基本规范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但关于制定两岸协议监督专门条例的争议却持续了20年,主要包括两岸协议的法律性质之争,立法监督的深度和方式之争以及公众参与的限度之争。台湾内部关于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的争议,表面上体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其实质是蓝绿政治势力对大陆政策主导权的争夺,同时也夹杂着少数政治人物的个人政治企图。鉴于其“泛政治化”的本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对两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曹治洲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的方针,台湾当局一直持否定和反对立场,并认为“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不适合中国的”①,是“谎言欺世”②。但是,当我们对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的两岸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历来有中国大陆因素、国际因素、台湾岛内因素及两岸关系自身发展因素四大层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因素所发挥与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又各不相同。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剧烈演变,台湾政局因素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随着台湾政治社会的“本土化”、“民主化”的发展,台湾政局因素对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至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的大陆经贸政策及两岸经贸关系前景评析刘映仙80年代后半期,随着两岸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和政治关系趋于缓和,台湾当局开始调整其僵硬的大陆经贸政策,逐渐放宽了两岸经贸交流。进入90年代,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和“政策立法”。目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月9日,民进党历经半年多、9次“对中政策扩大会议”讨论形成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这是该党现阶段两岸政策调整的集中体现。民进党虽然主张开放面对大陆,但仍抱持“台独”立场,对两岸交流“阻挠多开放少、防范多善意少、对抗多合作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民进党自身结构性问题、美国对台两手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下,民进党两岸政策仍会继续调整,较可能的方向是走一条既不同于陈水扁也不同于马英九的“务实台独”之路。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