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台北市市长选举为例,以文献分析与文本分析法,从世代、媒介与政治三种视角尝试探究新闻性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名嘴"与网络动员中的"网军"对选举活动中政治参与的影响。发现:一、媒介使用行为可以划分世代,电视与互联网是影响本次选举的关键媒介;二、"名嘴"与"网军"透过议题设定中介民意;三、"名嘴"与"网军"建构的议题具有相似性;四、年轻世代创造出候选人透过社交网站互动与公共议题经由网络媒介发声的参政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睦 《工会博览》2010,(6):41-43
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大学生,他却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电视主持人。作为山东电视台的台柱子之一,他却选择在最辉煌的时刻离开;作为“中国第一农民之友”,他将一档访谈节目打造成著名电视品牌,收视率五年之内提高了五倍,居央视同类节目之首……  相似文献   

3.
张玉婷 《工会博览》2008,(12):100-100
20世纪90年代,台湾崛起了一种新的舆论形式——电视谈话节目,此形式在台湾地区的电视传播史上创造了无以匹敌的低成本高收益的奇迹,并制造了相当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以台湾电视娱乐节目为重要研究对象,并且以《康熙来了》为例分析台湾电视娱乐节目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如此成功,并想通过此分析为大陆地区电视娱乐节目提出借鉴方法,使我们的娱乐节目能够去粗取精,做到更加成功。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30余年的所谓“民主化”实践,形成了两党轮替的制度环境和两党主导的政治结构,并在历次选举中多次上演。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中,“第三势力”发展空间受限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知乃至思维定式。近年来岛内中间选民显著成长,国、民两大党实力对比失衡,“第三势力”自主性增强,为“第三势力”发挥影响力、谋求新突破带来新机遇。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势力”夺得新竹市,并在台北市长选举中表现不俗,显示在一定选民结构、选举环境和选战策略的耦合下,“第三势力”具备打破岛内政治环境结构性限制的空间和实力;尤其是与传统“第三势力”的式微相比,实现地方执政且赢得14席县市议员更凸显了民众党的一枝独秀。当然,选举结果与民众党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党成立时间尚短、基层经营不足、选举经验缺乏等,并不足以掩盖其发展势头。2024年“大选”和“立委”选举,是岛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和检验“第三势力”实力的重要节点,以民众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能否争取中间选民凝聚基本盘,提高民意支持度向选票的转化率,以及根据国民两大党的选举布局和竞逐态势制定正确的选战策略,将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地方竞争性选举已经举办了60多年,这些选举促进了国民党的转型,促进了台湾地方社会的发展。台湾的地方竞争性选举能够顺利举办,得益于具有严格规范了地方官员自由裁量权的相对健全的法治。同时,由于地方选举议题和争点的民生主导性,台湾的总体政治结构能够与竞争性的地方选举长期共存。但是由于起步阶段对参选标准放任自流,造成了地方选举黑金等弊端。  相似文献   

6.
熊俊莉 《台湾研究》2011,(2):16-19,48
随着政治选举制度的完善,选民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及预期进行理性评估和“经济投票”。政党为获取经济型选票往往在选举前后调整相关经济政策或政见,从而出现“选举性循环”现象。两岸经贸关系已成为影响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与岛内选举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以“五都”选举为例,剖析台湾选举中的“经济投票”行为及其对政党两岸政策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台湾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评述王升毛仲伟孙升亮1995年12月2日,台湾举行了“立法委员”换届选举。此次选举对于国民党、民进党和新党这三个主要政治势力而言,是一次权力版图的重划,选举结果所导致的三党力量的消长,为台湾“立法院”带来一个全新的格局,将...  相似文献   

8.
马锋 《台湾研究》2020,(1):93-100
由于惨烈的市场竞争、特殊的政治脉络及族群撕裂的观众基础,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形成了蓝绿两极化收编和对决的格局,可谓是“台湾奇观”。在轰轰烈烈的“反服贸运动”中,电视政论节目基于朋党化的格局,表现出排他主义和鼓噪悲情民粹主义的突出特点,电视政论节目并非人们所期待的“公共论坛”,反而造成社会认同的分裂,阻滞了两岸和谐共进的步伐,形成了台湾民主的畸变。  相似文献   

9.
“族群”这一名词是划分当代台湾社会群体的重要概念,而台湾学术界所谓的“族群”概念的真正义涵应该是指政治社会学中的“社群”概念,本文的“族群”概念所指涉的实际上就是“社群”。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形成了以汉族与原住民、福佬人与客家人、以及本省人与外省人三对矛盾关系为主轴的族群政治,成为影响当代台湾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其中,客家人作为台湾汉人和本省人的一部分,人口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15%,是仅次于福佬人的第二大族群。在台湾地区政治文化结构中,客家人的政治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亚文化结构。在汉人与原住民这对矛盾关系中,客家人对原住民的态度倾向有别于其他汉族族群,因为客家人和原住民有着同样的“弱势族群”认知。在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关系中,客家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也不如福佬人与外省人的矛盾关系那样尖锐;在客家人与福佬人这对关系里,客家人更是以对抗性的族群面貌存在,在过去几百年中,客家人与福佬人形成了一种难以化解的矛盾情结。根据比较政治学理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是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本文拟从这三个不同层面,结合相关的族群理论,对客家族群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台湾政局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英杰 《工会博览》2009,(6):178-178
随着广播电视改革的不断深入,主持人节目正以其较强的生命力,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增添了无比的色彩和魅力。那么,什么是主持人节目呢?笔者认为主持人节目,又称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它是相对传统的播音员播出的节目而言。所谓主持人节目,应该由固定的真实的人,以个人的身份,参与听众或观众的直接交流,并主持固定的广播电视节目。那么主持人节目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和学习,笔者认为应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陈星 《台湾研究》2014,(5):38-45
社会分歧是政党政治分析的重要概念,对台湾政党政治生态及其变迁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台湾社会分歧的基本结构决定了主要政党的基本行为取向,同时台湾的社会分歧正在经历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整体上看社会分歧呈现出碎片化倾向,这种趋势对台湾的政党政治基本走向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How effective is Russian state television in framing the conflict in Ukraine that began with the Euromaidan protests and what is its impact on Russian Internet users? We carried out a content analysis of Dmitrii Kiselev's “News of the Week” show, which allowed us to identify the two key frames he used to explain the conflict – World War II-era fascism and anti-Americanism. Since Kiselev often reduces these frames to buzzwords, we were able to track the impact of these words on Internet users by examining search query histories on Yandex and Google and by developing quantitative data to complement our qualitative analysi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much of what state media produces is not effective, but that the “fascist” and anti-American frames have had lasting impacts on Russian Internet users. We argue that it does not make sense to speak of competition between a “television party” and an “Internet party” in Russia since state television has a strong impact in setting the agenda for the Internet and society as a whole. Ultimat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 in Russia is a continual loop, with each affecting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3.
论文分析2020年台湾地区“二合一”选举结果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根据2016年以来三次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评估政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岛内选举结果的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进而展望台湾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李龙 《台湾研究》2014,(6):88-94
台湾自视为民主化的“灯塔”,但“太阳花学运”暴露出台湾民主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广泛争议。争议中的共识是台湾民主出了问题,但也存在分歧,即究竟该对近三十年来的台湾民主化持什么态度,肯定、否定,抑或其他?分歧的产生与民主质量理论运用到台湾民主研究有关,民主质量的概念特性导致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有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主”的质量,包括竞争性选举、政党轮替等;也有将其理解为中义的“民主政治”的质量,包括法治、宪政、分权、人权等其他政治范畴;还有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民主政体”的质量,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等政治、经济和社会范畴。通过民主质量理论可知,台湾基本实现了巩固的民主,但尚未实现优质的民主。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自2008年在野以来,党内要求调整两岸政策的呼声不断高涨,特别是2012年民进党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再尝败绩后,党内的务实派政治力量开始集结,这对于推进民进党内部政治生态变化以及政策调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演变、基本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民进党大陆政策走向,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以及2016年台湾选情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Book reviews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ve grown rapidly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growth of 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other financial flow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and identifies the interests of China in the region as a source of raw materials, a market for exports of manufactured goods and an area of diplomatic competition with Taiwan. It points to the asymmetric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ilateral trade to each partner, the composition of trade flows, and the balance of fdi flows. It shows that these show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e–periphery relations. However, China is far from becoming a new hegemonic power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latter's relations with the USA and Europe continue to b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with China.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groups and state bureaucrats in a party democracy tends to be based on parentela ties involving party mediation and resulting in deep and reciprocal commitment. The contacts between administrators and interest groups in Israel present a deviant case. The paper shows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Israel portray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y democracy, interest groups gravitate towards the administration rather than toward political parties.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s interact extensively with interest group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tend to discount the groups' activity. These deviations have been explained by the limited scope of interest group demands and the hybrid nature of Israel's administrative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台湾3月份爆发的“太阳花学运”首度攻占“立法院”、“行政院”,创造了台湾“学运”新的“历史”。数十年间,台湾“学运”几经迭兴,深刻影响台湾社会的演进。从“学运”发生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学运”的组织形式、动员与传播媒介、参与者的成分、“学运”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学运”规模和产生的影响等7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台湾“学运”从缺乏主体性到获得自觉,力量在不断壮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而其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研究台湾“学运”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社情民意及可能出现的种种挑战.更好她推动两崖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的民主化发展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两次政党轮替已经使台湾民主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台湾民主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台湾民主的“异化”现象更是备受关注。在台湾民主日益成熟且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深入理解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对于全面认识台湾民主政治,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运用政治营销的相关概念,以民进党的实力消长为例,尝试探讨台湾民主“异化”的原因,并从新的视角解析和理解台湾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