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更加深入,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但是这些问题和矛盾并不完全是由市场化所造成的,更主要的是由政府改革未到位造成的。由于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计划经济下不曾出现的不道德乃至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使公众对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感和不道德感增强,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对于改革本身的怀疑和反对。因此,未来的市场化改革必须具有明确的道德取向,明确政府责任,成为利益分享、公众参与、推动道德进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上的不道德现象较为严重。青少年是互联网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主体。青少年网上不道德行为的主要成因有网上道德行为失范、网上道德价值冲突、网上道德约束机制不完善、道德教育存在不足等等。应对症下药 ,采取措施减少并杜绝青少年网上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2010年的南京换偶案对刑法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理论上的挑战。完整的法律方法讨论也必然需要呈现案件事实与规范之对应关系背后的价值考量。这个案件所涉及的理论难点即不道德行为的惩罚难题,惩罚不道德行为的正当依据不只限于危害原则和冒犯原则,法律道德主义也能提供正当化支持,因此,南京换偶案可以适用聚众淫乱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新婚"闹新房"的婚俗,其原始意义并不仅仅是捉弄,主要是惩罚,惩罚新郎新娘结婚这种"不道德"行为,随着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确立和婚前性自由的禁绝,婚姻"排他性"的不道德转变为道德,"闹新房"的惩罚意义也就丧失了。  相似文献   

5.
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社会道德,因为后者的道德原点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自利的打算”,是由于“自利的打算”创造了市场机制和市场道德体系。在公共领域中,由于行政人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决定了“自利的打算”无法成为行政道德的原点。行政道德原点尚未获得理论自觉而导致了公共领域中存在着行政道德缺位的情况,造成公共领域公众信任的危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从行政人的道德自我确认入手。行政人在行政实践中的道德自我确认向伦理学提出了迫切的理论要求,那就是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道德原点,以便在此基础上构建行政道德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市场化的内涵、机制及政策取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教育市场化的理论探讨和改革实践层出不穷,由于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达成认识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一些改革的负面影响。从教育市场化的内涵、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等基本问题可以看出,教育事业不具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市场机制在教育领域出现局部失灵,我国现阶段推行市场化政策的种种表现也为笔者的观点提供了充分的论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开辟了道德建设的广阔天地,为实现人们的道德自律提供了条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道德建设工作的社会化;但网络会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取向,导致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增多,使网络主体的隐私权无法得到保障,使社会、家庭亲情淡化.因此,必须从构建网络道德的指导思想、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自律行为、加强网络管理、完善网络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表现出一种个体独处时不会产生的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去个性化”。去个性化现象往往与不道德的消极行为联系在一起。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特点使他们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去个性化状态。本文从去个性化状态的产生条件出发,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分析了去个性化状态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并提出避免青少年去个性化状态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道德风气日趋下滑.遏制这一不良现象,分析现象成因,探讨其必要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即道德法制化.对严重不道德行为者予以处罚,以防止将来同类不道德侵害事件的发生.以此使我们的社会走向和谐秩序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方式由道德教化与制度安排构成,就总体地位与作用看,后者重于前者,这是因为制度建设为公民个体道德建设提供行为规范及价值评判标准等诸方面的基础性支持。一旦社会制度出现不合理、不正义、不道德,则公民道德建设就会出现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个体行为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必然是社会制度合伦理性的正义安排,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不容许用不正义的伦理制度体系去要求公民个体提升其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大学德育体系需要纳入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后,市场经济使大学德育丧失了传统的优势地位。改革大学德育体系需要挖掘新思路,吸收新元素,即纳入人文主义的教育、纳入人文精神。为此,必须变革德育观念,确立以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为本的新理念,将人文精神纳入大学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带来观念转变的背景下,我国《物权法》如何设计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体现了道德理想的愿望与世俗利益需求的价值冲突。消除现行立法中的阻滞因素,使两者得到利益平衡、融合,其必由之路就是赋予拾得人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容上创新,应体现以“诚信”为内容的为人之德教育,以“爱国”为内容的为民之德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环境之德教育,以“勤勉”为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创造”为内容的创新之德教育,以“良好生活方式”为内容的生活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内容的生存之德教育。另一方面是方法上创新,包括强化德育实践环节,开创德育新裁体,开辟德育新途径,健全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他的制度伦理思想也逐渐形成,并对我国的制度建设、道德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术界把渐进方式和激进方式看作是殊途同归的道路,其理论基础源自狭隘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缺乏对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把握,影响了转型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认识的深化,束缚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中理论创新的科学视角;而且还存在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与局部改革、次序性等一系列转型战略的理论差别,由此产生了转型国家不同的实践绩效和转型后果。这些转型理论范式及其理论教条,忽略了对真实转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仍然在影响转型国家转型深化期的改革实践和转型策略;容易受到西方转型范式的操纵和逻辑引导。因此,转型深化期的中国必须慎重反思转型速度、全面改革以及转型方式的选择,坚持中国特色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只是手段,而这样的手段可用于不同的目的。为了保证市场经济能够始终服务于正确的目的,就必须对其进行道德制约。市场道德对于市场经济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其对于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市场秩序等的影响之中。只有在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确立与这些规律相容的市场道德,才能使市场道德对市场经济发挥有效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使中国意识形态面临“非传统”与“新传统”的悖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传统又一次遭遇空前涤荡;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渴望以传统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同一性,30年改革开放也正在形成某种“新传统”.制度意识与意识形态主张之间的不平衡,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经济观念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意思自治原则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制度上的自由经济体制和理论上的经济自由学说,是私法上意思自治原则得以兴起的肥沃土壤。个别利益并不总是代表总体利益,经常自由并不能保证生产和交换的协调发展。意思自治这一私法原则的衰落,原因在于支持这一原则的自由经济学原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现阶段,便有了特殊的使命,即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创建的主题——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和配置资源,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法律上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理论不仅应具有市场经济基础,而且也应为主体意志的道德约束提供深层的社会心理基础。道德既是价值规范,又是实现价值的实践活动,还是人类利益意志的“人为法则”。市场经济一方面涵摄了人们道德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完善道德提供了条件。应从道德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运作中寻求二者的生成关系,阐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与市场经济相统一的现实支撑点。那种强调在集体利益实现基础上充分发展合理的个人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重建的根本方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经过结构性的改革,我国税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但由于税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税法调控中仍然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必须转变税法调控目标,重塑税法调控机制,构建科学的税法宏观调控体系,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