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薛琳 《党课》2008,(8):82-85
泰爱泰党取自“泰国人爱泰国人”,是由泰国前总理他信·西那瓦于1998年创立,拥有1430万党员,曾是泰国最大的政党?2001年在他信的领导下,组阁执政。2005年大选中,获议院500个议席中的377个席位,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一党组阁的执政党:2006年9月,泰国军事政变,他信被迫辞职,泰爱泰党遂丧失执政地位。2007年5月,泰爱泰党因非法收买小党而被泰国司法部门强行解散,在泰国政坛上可谓“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
薛琳 《党课》2012,(19):79-82
在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泰国发生政府更迭及军事政变的频率最高。泰国在1932年至1991年间共发生19次政变,其中13次成功;其间共通过了15部宪法,举行了18次大选。这些政变书写了最具泰国特色的近代史,可以说,1932年以来的泰国政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06,(11):52-53
9月19日晚,泰国军方突然发动军事政变,宣布解散看守政府总理领导的内阁,由一个名为国家管理改革委员会的军事组织全权接管国家政权。当时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他信被迫宣布辞职,只好飞赴英国伦敦度假。10月1日下午,泰国国王普密蓬签署御令,任命现年63岁的枢密院大臣素拉育为泰国临时总理。  相似文献   

4.
肖剑 《廉政瞭望》2011,(11):58-59
泰国,曾经被誉为东南亚的"民主标杆"。民主选举、政党竞争执政在理论上一直被视为医治权力腐败的灵丹妙药。然而,泰国自1932年实现君主立宪以来,在仿效西方民主的实践中,是在从军人统治向民选政治转型。70多年来,泰国的政治发展一直在重复着一种"轮回":军事政变——军人政权——文人政权——军事政变……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带来国家的清廉。据透明国际2009年发布的"清廉指数"显示,泰国得3.4分,排名84;2010年得3.5分,排名78,看似有了进步,其实却不然。这可从泰国民众的感受中来得到充分印证。泰国商会大学在今年6月公布的一份调查表明,2010年,跟泰国公共部门有生意往来的私营企业中,80%都曾行贿官员;2010年泰国公共部门受贿金额在2000亿~3000亿泰铢。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6,(5)
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民主化进程并不平坦。由于军事政变和政治独裁频频出现,国家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这一奇特的政治现象与泰国的政治结构、政党制度以及市民社会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能够对泰国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化作出合理解释并引发我们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欢迎体验戒严的生活10月14日,泰国旅游部门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对澳大利亚媒体说,游客到泰国可以体验军事戒严的生活。自今年初泰国政局动荡以来,前往泰国的游客比上年下降了近20%。以政变作为吸引游客的噱头,也只有被称作"政变之国"的泰国才可能发生。自从1932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迫使泰皇接受君主立宪制以来,军事政变就在这个国家反复上演。  相似文献   

7.
徐占伟 《党课》2008,(11):82-85
9月17日,泰国人民力量党副主席颂猜在国会下议院会议上当选为泰国第26位总理。这一天,离2006年泰国军事政变两周年仅有两天时间。当年9月19日发生的政变迫使原总理他信流亡国外。如今,他信仍“远离”泰国政坛,但新总理颂猜却是他的妹夫。20H,泰国主要反对力量人民民主联盟(民盟)表示,愿意在颂猜组阁后与其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9日晚,泰国陆军总司令颂提发动军事政变、占领总理府并迅速控制了曼谷及其周边地区,声称看守政府总理他信已经表示"愿意辞职".与此同时,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泰国看守政府总理他信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时隔15年,泰国再次发生"政变",使本已动荡不安的泰国政局更加扑朔迷离.泰国"政变"引发出人们对东南亚国家"民主化"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欢迎体验戒严的生活10月14日,泰国旅游部门为了吸引外国游客,对澳大利亚媒体说,游客到泰国可以体验军事戒严的生活。自今年初泰国政局动荡以来,前往泰国的游客比上年下降了近20%。以政变作为吸引游客的噱头,也只有被称作"政变之国"的泰国才可能发生。自从1932年泰国军方发动政变,迫使泰皇接受君主立宪制以来,军事政变就在这个国家反复上演。作为佛教国家,泰国的社会治安良好,民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机构改革——何时才能跳出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多次,然而却收效甚微,始终没能跳出“三个怪圈”:即在人员数量上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在机构控  相似文献   

11.
11月3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1999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穆沙拉夫,正面临执政以来的最大考验:西方盟友要求他尽快恢复民主政治,而国内反对派已经对他形成巨大威胁。面对压力,穆沙拉夫远没有他的缅甸同道那样潇洒。  相似文献   

12.
程亦军 《学习月刊》2012,(17):44-45
自1994年以来,在多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俄罗斯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重的人口危机之中。对于俄罗斯来说,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事关民族存亡和国家兴衰的重大政治问题。2006年5月10日,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异乎寻常地以空前的篇幅阐述了对国内人口状况的担忧和解决人口危机的政策设想,称人口问题是“当代俄罗斯最尖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5月19日,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领导人在曼谷向示威人群发表讲话,宣布"红衫军"将停止集会,随后向警方自首。这意味着"红衫军"在曼谷街头持续近两个月的抗争行动就此落幕。这次抗争行动导致近1800人死伤,堪称1932年泰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度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冲突。抗争行动虽然结束了,但泰国军队武力驱散"红衫军"而引发的暴力冲突已向全国蔓延,整个社会局势仍是"乱"字当头。  相似文献   

14.
扫描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路径,我们很容易发现一种“三段式”的运行轨迹:引进技术一消化吸收一自主开发。不过,我们最终是深深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郇心强 《湘潮》2008,(5):39-40
“患难之中识敌友” 1970年3月18日,美国策动朗诺——施里玛达右派集团的军事政变,趁西哈努克出国访问之机,宣布“废黜”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政变发生后,毛泽东和周恩来高瞻远瞩,立即作出了继续支持西哈努克亲王的英明决策。3月19日,西哈努克按原计划自莫斯科抵达北京,我国仍然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隆重接待,西哈努克深受感动。5月5日,束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成立,我国承认其为束埔寨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宣布正式断绝同政变集团早已断绝的一切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6.
10月12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萨拉夫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谢里夫政权。10月25日,已经出任巴首席行政长官的穆萨拉夫任命7位文职人员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11月4日,穆萨拉夫又宣布,任命6人出任内阁成员,这样,加上此前任命的两位部长,组成了8人内阁。同时,穆萨拉夫宣布,这个内阁将听命于巴最高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舆论认为,这个“小内阁”的成立,标志着以穆萨拉夫为首的军人政变成功结束,巴基斯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具有明显军政府色彩的政权将领导这个国家进入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历史上税费改革终究难逃恶性循环的境况,可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又何止于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四次政府机构精简也陷入到了这种怪圈之中,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展开的四次政府机构精简,都无一例外地重蹈着“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覆辙。我国1979年在编机关干部为279万人,到1989年  相似文献   

18.
塔西佗陷阱     
《天津支部生活》2012,(3):19-19
越公开,漏洞越多;越解释,越被抹黑。铁道部和红十字会似乎都曾陷入过这样的怪圈。西方政治学有一个经典理论认为,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他们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  相似文献   

19.
《廉政瞭望》2010,(4):30-31
从今天的视角看,这样一个经历了“政治过山车”的人,他的身上有摆脱不了的时代印记,他的回归之路则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64岁的蒯大富,身体已经欠安多时。交谈的时候,面部肌肉偶尔会出现抽搐,话说到一半,间或会戛然停止,陷入思索。过去4年,这个身材壮实的老人,三度被中风击倒,每次又都重新爬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机构改革的序幕。人们无不对之寄予厚望。然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机构改革不难看到,我国的机构改革始终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对这一“怪圈现象”进行研究,对于走出怪圈,重塑政府理想的行政模式,实现机构改革的新突破,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精简—膨胀的“怪圈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机构改革。第一次机构改革是在1982年至1983年。1982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这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