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监督,是人大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近些年来,人大监督工作虽然逐步完善,监督思路不断开拓,监督渠道逐渐扩展,监督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监督效果并非如人所愿,给人的感觉总还是有些乏力,好象浮在面上的多,  相似文献   

2.
张东生 《辽宁人大》2007,(11):14-14
在人大的监督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涉及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监督工作机制,积极改进监督工作方式,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3.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特别是监督法颁布实施后,人大监督有了法律保障,其监督程序、范围、重点更为具体。创新人大监督手段,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业已成为人大工作探索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文结合潍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实践,对这一课题作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一、突出监督重点,是增强监督实效的关键人大监督涉及面广、内容多,必须突出重点,抓大事、议大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事无巨细、面  相似文献   

5.
罗蔚 《公民导刊》2008,(1):24-24
丰都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结合实际,坚持“四个着力”.创新监督方式.探索监督新路,强化监督实效,监督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监督权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最基础、最重要,也是运用最广泛的职权。监督权运用的好坏,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地方人大工作的水平,决定着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程度和水平。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地方人大工作,破题之处在于着力推进监督工作的"三个转变"。工作监督向法律监督转变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是人大监督的"两驾马车"。工作监督是推动"一府两院"的各项工作,促进"一府两院"尽职尽责,实现科学发展;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在有些人大工作座谈会上或有关人大工作的文章中,不时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个命题——“把某监督由程序监督转变到实质监督上去”。这里的两个监督不仅是指两个不同的阶段,而且是说“实质监督”的内涵是真实到位的监督,相比之下“,程序监督”则只是形式的、走过场的虚假监督而已。显然,这是对“程序监督”不批评的批评,不否定的否定。“程序监督”错了吗?凡监督工作都离不开程序。程序监督与实质监督是道路”与“目的”的关系,程序监督是为实质监督而运作的,没有程序监督这个条件,实质监督就难以实现。为监督设计的每一道程序,都不是空洞的步…  相似文献   

8.
柴清玉 《人大建设》2007,(12):16-17
监督法的亮点之一是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方式进行了规范。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监督方式,对于做好监督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武汉市洪山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充分运用法定监督手段,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完善五项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水平,增强了监督实效。一、改进五种监督方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监督方式关系到监督的实效,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改进五种监督方式,起到了较好效果。改进专项工作评议方式。听  相似文献   

10.
法官履职评议,是近年来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重要创新实践,这一监督方式将人大司法监督中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成效。分析地方人大司法监督所面临的困境,在介绍浙江省乐清市法官履职评议具体做法的基础上,论述了"法官履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对于强化人大司法监督的意义以及开拓未来改进的空间,最后提出了在司法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地方人大监督司法工作需要深化改革和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有效地行使人大监督权,是各级人大常委需要认真对待的。为此,我认为需要把握好几个辩证关系。1.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有效地行使人大监督职权,一是要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敢用监督权;二是要讲究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别是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瑞昌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市委中心工作,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在突出监督重点、丰富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实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  相似文献   

13.
审视2009年全市“四个确保”的中心工作,反思刘云耕主任对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差距和不足的剖析,深感市人大2009年监督工作关注热点非常多,增强监督实效的压力非常大。如何抓住当前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密切相关的几个“要害”工作领域,聚焦监督重点、强化监督调研,注重跟踪监督,有助于推进我们增强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4.
王君宏 《公民导刊》2013,(10):11-12
<正>人大工作只有紧扣发展主题,不断积极探索,才能更加有效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今年以来,重庆市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创新监督思路,打牢监督功底,突出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为人大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  相似文献   

15.
丁江  赵永琴  夏涛 《公民导刊》2012,(11):22-23
如何处理好监督和支持关系?如何依法履行人大常委会职责?重庆市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坚持人大监督原则、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基础上,突出监督工作的政治性、协调性、全局性、针对性;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人大监督方法、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07,(10):28-29
在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实践中,为规避干预政府工作之嫌。往往采取事后监督的方式。有人认为,监督,意为察看并督促。事情进行后。才有察看的内容。监督也才有可能存在。但也有人提出。人大如果总是事后监督。比如对一些重大的经济项目建设的监督。等到既成事实。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那么,到底是事前监督好还是事后监督好?哪种监督更完善、更科学呢?可能简单作答并不合适。毕竟事前监督、事后监督只是形式的差异.求实效才是人大监督工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监督,是人大工作永恒的话题。近些年来,虽然人大监督工作在逐步完善,监督思路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也在逐渐扩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监督效果并不如人所愿。就现状而言,监督工作往往是重程序、轻实体,重形式、轻效果。人大的监督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笔者以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的监督,是新形势下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所面临的新课题。我们感到,市人大常委会要进一步完善任免工作程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对任命人员的监督渠道,创新对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方式,加强对任命人员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9.
贯彻监督法应该着重于深刻领会监督法的内涵,把握监督重点,提升监督实效。 把握监督工作的主要形式。监督法对人大监督政府工作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人大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这种主要监督形式;二是突出人大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应当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三是突出监督实效。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20.
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监督。如何使这种对人大监督的定位体现到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如何做好审议工作,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是我们重点探索和致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